五 孙策的荣耀之路 虎父无犬子,英雄出少年(1 / 1)

倘若我们对东方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追本溯源,可以发现曹嵩之死正是连锁事件的源头。曹嵩之死引发曹操对徐州的侵犯,曹操的入侵又诱发张邈勾结吕布叛反,然后是曹吕之间的大战,最后吕布战败投奔刘备。在这个多米诺骨牌中,曹嵩之死,就是最早倒掉的一张牌。前文说过,曹嵩之死如果有幕后黑手,这只黑手很可能是袁术。

孙坚死后,袁术在南阳被刘表压制,混不下去,只得辗转到了扬州,占据寿春,自称徐州伯。袁术在扬州没什么根基,倒是孙坚旧部大多来自扬州,故而他不得不倚重这些将领,让孙坚的妻弟吴景出任丹阳太守,侄儿孙贲出任丹阳都尉。

不久后,朝廷派一人来当扬州刺史,此人名为刘繇,是前任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刘繇刚到扬州就傻了眼,州政府所在地寿春已成袁术的地盘,自己要去哪混呢?此时吴景、孙贲便把刘繇迎到吴郡曲阿,把这里当作临时州政府。从这里可以看出,以吴景、孙贲为首的孙坚旧部,与袁术并非一条心。

这时扬州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乱哄哄一片。刘繇是朝廷派来的扬州刺史,可着实没什么权力,袁术才是土霸王。

不过袁术的兵力并不雄厚,想在淮南长久立足也非易事。正好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前来投奔,令袁术大为欢喜,他便是孙坚的儿子孙策。

当年孙坚追随朱儁讨伐黄巾军,背井离乡,把妻子吴氏及几个儿子留在寿春。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孙匡。此外还有一个女儿,史不载其名,后来民间故事称她为孙尚香,估计也只是山寨版的名字罢了。

父亲到前线作战时,孙策只有十来岁,不过他着实得到父亲的遗传,年少时便英气逼人,有胆略,有勇气,交游广泛。到了十五六岁,孙策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加上父亲孙坚英名盖世,远近少年纷纷前来结交。

在孙策的一大群朋友中,最重要的一人,便是后来以赤壁之战闻名天下的周瑜。

周瑜出身名门望族,他的从祖父周景、从叔周忠都当过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朝廷“三公”。他的父亲当过洛阳令,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出过这么多大官的家族,自然声名显赫,家底殷实。用今天的话说,周瑜是标准的“高富帅”,他不仅有房有车,还是个帅哥,以史书的说法是“有姿貌”。

当时孙策居寿春,周瑜居舒县,两人同年出生。周瑜也是少年英雄,他对声名远扬的孙策十分仰慕,前往寿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成为好朋友。在周瑜的劝说下,孙策一家迁居舒县。周瑜把一处大宅让出来给孙策一家免费居住,还亲自登堂拜见孙策母亲。此后,周、孙亲如一家。谁能料想到,以后孙家竟然会成就一代帝业,而周瑜则成为帝国的柱石。

有了好朋友,有了豪宅,孙策一家倒过得逍遥自在。岂料天下之事,本就无常,一个噩耗彻底打乱了一家人宁静的生活。

孙坚死了,被黄祖一箭射死。

他的尸体被送回来,葬在曲阿。

孙策站在父亲坟前,泪流满面,伤心欲绝。他拔出别在腰间的佩刀,刀锋闪着寒芒,从这一刻起,他要继承父亲之遗志。武士的儿子,势必也是一名武士。他要用手中的刀,杀出一条荣耀之路。

刀虽在手,却四顾茫然。此时此刻孙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安置自己的家人。军阀混战的烈火已烧到扬州,这里迟早会漫天烽火,孙策为了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举家搬迁到长江北岸的江都。当时江都属徐州地界,是陶谦的地盘,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在这里,他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张纮。

张纮是一位名士,由于母亲去世,正在江都居丧。孙策久闻其名,便前去拜访,向他咨询天下大事。

孙策问道:“如今汉室中衰,天下扰扰,英雄豪杰各自拥兵自重,没有人想扶危济乱。当年先父与袁氏起兵讨伐董卓,可惜功业未遂便为黄祖所害。我虽年少,心里还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想先从袁术那里要回父亲的旧部,前往丹阳投靠舅舅吴景,收罗游兵散勇,东据吴会之地,为父亲报仇雪耻,成为拱卫朝廷的外藩。您觉得如何?”

作为十七岁的少年,立下这么大的志向,确实非常人所能及。此时的孙策急切地希望得到高人的指点,自己的想法究竟能不能行得通,他心里没底,虽然雄心壮志,毕竟经验不足。万事开头难,这个头若开得好,便成功了一半,若开得不好,恐怕要被乱世的洪流卷得无影无踪。

张纮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个驽钝之人,居家守丧,着实帮不了你什么。”

孙策恳切地说:“先生高名远播,远近之人,莫不神往。今天我所说的事,到底能不能成,就取决于您的一句话,您为何不愿直言相告呢?他日我若能得志,报得血海深仇,都是您的功劳,我想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说到动情处,孙策情绪有些激动,眼里有了泪光。

那一刻,张纮被震动了。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心里,拥有一股巨大的能量。

张纮这才郑重地说:“以前周朝衰微,齐国与晋国兴起,开创一代霸业。如今您继承父志,有骁勇之名,若是投奔丹阳,收吴会之兵,则有机会一统荆州、扬州,到时必可报大仇。非但如此,只要据守长江,修德立威,扫除群凶,匡扶汉室,则功业可与齐桓公、晋文公比肩,岂止只是外藩呢?如今世道混乱,创业艰难,您努力吧,若功成事立,老夫将南渡以支持您。”

这一番话,令孙策茅塞顿开。

孙策毕竟年少,起兵的初衷只是为父报仇。张纮却告诉他,报仇之外,还有更伟大的事业:除占据吴会之外,还应有更大的雄心,吞并荆州、扬州,成就齐桓、晋文的伟业。这一席话,基本上成为后来孙策的战略方针,也勾勒出东吴帝国的雏形,其对东吴的指导意义,堪比后来诸葛亮“隆中对”对蜀汉的指导意义。

孙策听罢大喜,动身前往寿春。临行前,他把母亲与弟弟们托付给张纮。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孙策怀着一腔热血,要为伟大的事业而浴血奋战。

到了寿春,孙策拜见袁术,说:“以前先父从长沙起兵讨伐董卓,与使君会师南阳,结为同盟,后来不幸遇难,没能完成匡扶汉室的事业。孙策不才,感怀先父壮志未酬,想招揽父亲旧部,完成其未竟之事业,请使君体察我的一片忠诚之心。”

袁术看着这位刚刚长出髭须的年轻人,不禁暗暗称奇。孙策身上体现出来的刚强与勇气,与其年龄着实不相称。不过袁术并没有马上把孙坚的旧部交给孙策,一方面自己兵力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孙策虽然勇气非凡,但本事如何,还得观察才行。他对孙策说:“我已经任命你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你可以先到那里招募些人马。”

孙策便前往丹阳,投奔舅舅吴景,并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创业艰难,何况孙策只是十七岁的少年,很快他便遭当头一棒。当时在泾县有一股以祖郎为首的山贼,势力颇大,发兵偷袭孙策。孙策这支新招募来的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连他自己都险些丢了小命。

靠这些乌合之众,想要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孙策左思右想,又一次去见袁术,提出要收回父亲旧部。

这次袁术不好回绝了。孙坚虽受袁术的节制,但两人只是同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孙坚虽死,孙氏的势力仍不可小觑,孙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等握有兵权。袁术倘若不把孙坚旧部交给孙策,恐怕会遭到孙氏的不满。权衡利弊后,袁术答应了,把孙坚的旧部一千多人交给孙策。这一千多人,尽管人数并不很多,但都身经百战,战斗力比之前那帮人要强上太多。

有了这支生力军,孙策很快便崭露头角了。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孙策的性格几乎是父亲的翻版。孙坚十七岁独自一人,提一口刀便把强盗赶跑了;如今的孙策也是十七岁,其表现丝毫不逊于当年的孙坚。

别家小孩在十七岁时,恐怕还是懵然不懂事,孙策却已是雄姿英发。袁术手下大将乔蕤、张勋都赞叹不已。连袁术本人都经常跟左右说:“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的确,孙策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有一回,他军中有一名骑兵犯了法,逃入袁术的兵营,藏在马厩,孙策竟派人闯进去把他砍了。砍人砍到袁术的兵营,孙策胆子也忒大了吧。事后,孙策亲自去向袁术请罪。袁术本是小肚鸡肠之人,为了拉拢孙策,他装作很慷慨大方的模样,摆摆手道:“对于这些捣乱的士兵,就应该严惩,何必道歉呢?”

在大帅营中杀人,孙策居然毫发未损。这件事传开后,军中将士,无不对这个年轻人起了畏惧之心。

袁术很欣赏孙策的年少有为,打算任命他为九江太守。但不久后,他就对这个决定后悔了,因为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未必甘心听命于自己,便把九江太守一职给了部将陈纪。袁术的出尔反尔,让颇有荣誉感的孙策心里十分不舒服。

当时朝廷为了拉拢山东豪杰,派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马日磾到了寿春,便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这让袁术对孙策的提防心与日俱增。

曹操与陶谦的战争爆发后,袁术想趁机占领徐州,但他遇到一个大麻烦:没有军粮。他向庐江太守陆康要求借粮三万斛(斛是东汉时的一种量器,一斛为十斗,根据现在出土的东汉斛具量算,一斛容积约二十升)。庐江是扬州的一郡,不过太守陆康根本就不承认袁术是扬州的土霸主,对借粮一事,想都不想便一口回绝。袁术气得直吹胡子,便派孙策前去攻打庐江。临行前,袁术忽悠说:“以前我错用陈纪为九江太守,十分后悔。如果你能打败陆康,庐州郡就归你了。”

孙策急于建立自己的地盘,听袁术这么承诺,打起仗来劲头十足。在孙策的猛攻下,陆康终于抵挡不住,弃城而逃。可事实证明,袁术就是个无赖罢了。得到庐江后,他把自己的许诺抛到九霄云外,派亲信刘勋去当太守。孙策白白给人干了苦力。

袁术非但是不讲信用,简直是卑鄙。他不仅借孙策之力轻松取得庐江郡,还顺便挑拨了孙氏与扬州刺史刘繇的关系。可谓是一石二鸟。

刘繇与孙氏关系原本不错,他能在曲阿站稳脚跟,是得力于吴景、孙贲的支持。不过,孙策攻取庐江郡后,刘繇坐卧不安,担心自己将成为孙策下一个鲸吞蚕食的目标。考虑到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孙贲是孙策的堂兄,刘繇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动用武力把吴景、孙贲逐出曲阿城。

吴景、孙贲被迫撤到历阳,刘繇派部将樊能、于麋驻兵于横江,张英屯兵于当利,监视吴景与孙贲的一举一动。

袁术则趁机以部将惠衢为扬州刺史,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会同都尉孙贲,进攻樊能、张英。这样,扬州也出现两个刺史,双方互相攻击,陷入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