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汉末年,以张让和赵忠为首的十二个宦官把持了政权,把汉灵帝刘宏玩弄于股掌之上,以至于汉灵帝把张让当作爹,把赵忠当作妈——“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这十二个宦官可谓坏事做绝,既横征暴敛又卖官鬻爵,全国到处分布着他们的父兄子弟,这些人比他们还狠,百姓被他们祸害得死的心都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常侍之乱”。
不堪剥削、压迫的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就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
如果任由宦官集团胡作非为,东汉王朝分分钟就得完蛋。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中就有大将军何进。
何进虽然从前是个杀猪的,但其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做了贵人,而且还很受汉灵帝宠爱,他也就鸡犬升天,最终官至大将军。
汉灵帝去世后,他这个外戚便自以为天降大任于己,消灭为非作歹的宦官集团责无旁贷,但他采纳袁绍的一个馊主意,却导致后面的局面无法收拾。
我们已经知道了,就是这个馊主意,让董卓得以进京——这叫引狼入室。
02
当时的董卓是并州牧,在山西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当地方官当得好好的,突然接到要他带兵进京的命令,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当然,朝廷中头脑清醒者还是有的,主簿陈琳就是一个。何进决定调兵时,他就提醒说这办法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引起混乱,因为大兵一到就由不得咱们管了。可惜他的话没人听得进去。
侍御史郑泰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董卓这人不是好东西,早就臭名昭彰,其特点是为人强悍,不讲仁义,贪得无厌,并且残暴嗜杀。如果朝廷要靠他支持,就得把兵权给他,他一得到兵权,那就没人管得了他,他想干啥就干啥,到时候控制不了局面,必将酿成大祸!
郑泰又对何进说:“您是皇亲国戚,国家大权在您手里握着,想收拾那些个阉人,是很容易的事情啊,干吗要依靠董卓那样的外援呢?”
但那时候的何进除了袁绍的话,其他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何进又后悔了,想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可是那时候,调董卓进京的命令已经发出。何进赶紧把谏议大夫种劭找来:“你马上跑一趟,对董卓说没必要进京了,让他回去。”
03
可惜晚了,好不容易得了个进京的机会,董卓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这可是你们叫我来的,还没闻到京城的气味就叫我回去,没门!”
尽管种劭让董卓返回河东郡的理由很冠冕堂皇——让他去讨伐流亡的匈奴单于于夫罗。但董卓根本不听,带着他的军队继续前进。
那时的董卓已经到达洛阳城外,出城劳军的种劭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不但不听,还指使一个当兵的去威胁种劭:“你再啰唆,当心吃不成今年的年夜饭!”种劭大怒,指着董卓就骂。
但毕竟理亏,如果强闯京城,就会落个图谋不轨的罪名,董卓只得退到一个叫夕阳亭的地方,那里离洛阳城仅二十里。
没多久就发生了何进被害的事情,宫里爆发政变,时任奉车都尉的董卓之弟董旻,与何进的一个部将联合把何进的弟弟何苗也给杀了。
这些变故虽然没人告诉董卓,但他还是知道了。当他远远地望见洛阳上空的滚滚浓烟,顿时大喜:“兄弟们,京城在演好戏了,咱们赶紧去看,晚了就看不到了!”于是董卓带着他的军队,立即朝京城开拔。
04
在一个叫显阳苑的地方,董卓得知少帝刘辩被人劫持上了北邙山,而劫持少帝的人正是十常侍之首张让,便也赶往北邙山。皇上别怕,老董救您来了。
没想到,见了飞奔而来的董卓,有如惊弓之鸟的刘辩却吓得哇哇大哭,众大臣纷纷指责董卓:“你想干啥?还不赶快退兵!”大臣崔烈更是叫董卓赶紧回避。
董卓本来就是个暴脾气,像质量很好的火药,崔烈的话,无异于在这堆火药中扔了一个火把,他指着崔烈的鼻子就骂:“我不分白天黑夜,一口气赶了三百多里,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却让我回避,你算老几?信不信把你脑壳砍了!”
骂完崔烈又骂其他大臣:“各位身为人臣,啥本事没有,把国家搞成这样,连皇上都保护不了,让他像个丧家犬一样到处流浪,还有脸让我退兵!我偏不退!”
董卓不但不退兵,还“混”进了迎驾队伍。然后也不管刘辩愿意不愿意,先拜见了再说。
见过汉少帝后,董卓又“盯”上了汉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想把他从前来救驾的河南官员闵贡怀里抱过去,可惜刘协不让他抱。
据说董卓长相凶恶,小孩子都怕他,看来此言不差。但是他才不管呢,又厚着脸皮东问西问,最后问到事变经过。
不知是刚才被这个“凶神恶煞”吓得还没回过神来,还是累了想睡觉,刘辩的回答有些语无伦次,倒是刘协表述得一清二楚。
兄弟俩的表现如此悬殊,董卓不免在心里嘀咕起来:看来老天瞎眼了,弄了一个笨蛋当皇帝,我怎么看他不是这块料呢?这个皇帝,分明应该弟弟来当嘛。
董卓不是笨蛋,知道这个提议定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是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但他就是要提,冒再大的风险也要提,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人们明白:如今的老董再也不是以前的老董了,是说得起话的老董了,这是实力的象征。
也就是说,他想通过这件事,一是立个威,二是“提醒”其他人,他姓董的要从幕后走向台前了,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也做好站队的准备。
05
果然不出所料,他的提议立即遭到众多大臣的公开反对。荆州刺史丁原一听这话,激动得当场发飙,指着董卓说:“汝是何人,敢发大语?”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这种话也敢说!
相比之下,尚书卢植的态度要好得多,但也不含糊,明确指出他董卓不过是个地方官,从来没有参与过国家大事,又没有多大的才能,废立这种大事,怎么能想怎样就怎样?
意思是这不是该你管的事,你还没资格,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董卓脾气暴,袁绍的脾气似乎更暴,当场就把剑拔了出来,指着董卓说:“是不是想比一下哪个的剑锋利?那咱们就比比,是你的剑利还是我的剑利!”
此时的袁绍,不知因自己一个馊主意就引狼入室而吃过多少后悔药呢,脾气自然不会好。
司徒王允也是反对者之一,他虽然当面不敢批评董卓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私下里却比谁都在意这件事,马上召集百官商议:如果董卓要蛮干,咱们应该怎么办?最好弄个应急预案。
商议来商议去,也没有一个万全之策,最后还是觉得曹操那个办法可以一试,那就是把董卓暗杀了。
曹操还自告奋勇来当这个刺客:董卓不是喜欢宝刀吗?正好王司徒家里有一把,咱就以献宝刀为名,趁机把他干掉。
曹操顺利地见到了董卓,可惜功亏一篑,当他正要行动时,董卓从镜子里看到了他拔刀的动作,问他拔刀干什么。曹操只好马上跪下,把宝刀举过头顶:“我给您献宝刀来了。”
杀人不成,还把宝刀丢了,郁闷可想而知。
更郁闷的是,那时候已经没人能阻止董卓了。可怜的刘辩仅当了五个月皇帝,就被董卓强行废掉,让九岁的刘协取而代之,是为汉献帝。
06
废辩立协后,董卓心想事成,把刘协控制在了手里,“挟天子以令诸侯”,横行霸道了一段时间,干了不少天怒人怨之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小目标算是实现了。
但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了众矢之的,在几乎所有官员的支持下,司徒王允具体策划,获得董卓干儿子吕布的支持,除掉了这个恶魔。
据《董卓列传》记载,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后,士兵们高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老百姓像庆祝重大节日一样纷纷走出家门,在路上又唱又跳,不少家里藏有珠宝的人也不藏了,纷纷拿出来换成酒肉,用烂醉如泥来庆祝一个人的死亡。
早知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待在大西北,喝他的“西北风”;事实证明,京官不是那么好当的——董卓地下有知,一定会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