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早已表明,孩子能够从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获取自律意识,养成好习惯。父母应当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教会孩子如何制定目标、“征服”目标。这样一来,孩子的自尊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有更大的主动性去努力。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父母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可见,达成目标后所产生的成就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给孩子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孩子就会自觉地从电脑屏幕前抽开身,去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目标必须与孩子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定得太低,也不能定得太高。
小胜的数学测验考了75分,他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95分。因为他觉得自己错的基本都是计算题,如果自己足够认真,计算能得满分,他能考到95分。
为了能够帮他达到自己的目标,妈妈建议他把目标定在90分。她觉得虽然错的都是计算题,但也不全是马虎,有的也是不熟练,或者审题不清导致的。
妈妈还建议他每天做三道计算题训练自己,养成做完检查的好习惯。果然,下一次测验,他拿到了91分。
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得到的目标才是合理的目标,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孩子连续几次都达不到,那他就会失去信心,目标激励作用就会失效。好的目标要能保证孩子在短期内经过努力就可以实现,如此才能激励孩子不断进取。当孩子完成了一个目标后,成功的喜悦会增强孩子的进取心,激起他对下一个目标的热忱,从而养成不断进取,持之以恒的习惯。
除了设定合理的目标,父母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目标激励。
拆分目标
设定目标很容易,但要坚持却很难。如果目标太大或太高,就很难完成。父母要帮孩子把目标拆分,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甚至具体的时间点。
刘琦的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他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是精通英语、法语、日语。爸爸建议他一步步攻克语言关,先攻英语,计划在四年级考过KET,五年级考过PET。刘琦将每天需要学习的听力和读写内容都量化下来,精确到每天。他对实现梦想很有信心。
目标越详细,可操作性越强,实现的概率也就越大。在平时,父母也可以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有一个妈妈曾与孩子讨论起自己的减肥计划,她先告诉孩子说她想在3个月内减重10斤,然后向孩子展示了一份计划书,每日的饮食和运动规划得清清楚楚。同时,她邀请孩子做自己的“监督人”。3个月后,这位妈妈果然完成了目标,孩子也深受震动。
教孩子“分解目标、化整为零”的技巧,父母可以先让孩子从一个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开始。比如孩子5天后要参加一个关于“爱护环境”的演讲比赛,父母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五天后是正式演讲,那么第四天,必须能熟练掌握演讲内容,是不是?”“第三天要背诵演讲稿,对不对?”“第二天,需要写演讲稿对不?”“今天写演讲稿之前应该做什么呢?”孩子多半会明白,自己现在需要去寻找和整理演讲稿的材料。
拆分目标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每个小小的成就感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动力,促使孩子继续向着大目标前进。
支持和肯定
在孩子向目标冲刺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忘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肯定。
支持:向孩子列举他拥有的资源。比如,孩子可以向哪些人寻求帮助;爸爸妈妈能够给他创造哪些条件;孩子自身拥有的先天条件等。
肯定:及时记录孩子的计划进度。我们可以买来闪亮的贴纸,然后将贴纸贴在冰箱、墙上等显眼的地方,以此来记录孩子的进度。孩子若有手机,鼓励他将自己的计划表拍下来,设置为手机屏保,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若是成功攻下了一整张计划表,全家人不妨聚在一起庆祝一番。比如拍照留念或者带孩子出去吃一顿大餐等。
有一位爸爸是这样做的,他买来鲜艳的气球,挂在客厅里,孩子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就可以戳破一个气球。这时候,藏在气球里的特殊小卡片就会飘落下来,孩子拾起一看,不由开心地欢呼起来。原来这张卡片是“兑奖券”,孩子可以用它来兑一份小礼物。
我们得让孩子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万里行程,得靠着一步步行走才能实现。将大的梦想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