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1 / 1)

“快点!快点!你给我快点!来不及啦!”这几乎成了爸爸妈妈们的口头禅,吃饭慢了,要催;穿衣慢了,要催;写作业慢了,要催;很晚了还不睡,要催。越来越多的父母加入了急躁大军,恨不得揪着孩子的衣领狂奔。

当父母不断催促“快快快”的时候,其实是在以成年人的节奏来衡量孩子的节奏。儿科医生已经发现,孩子有自己的生理节律。比如,4岁的孩子,虽然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做了些什么,但并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直到5岁,孩子才能做到这一点。

孩子感觉最舒服的节奏就是顺应自身的生理节奏,如果逼迫孩子节奏放快,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激素分泌,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办法啊,现在的社会节奏那么快,我不催孩子,他的事情就做不完啊!我哪有那么多时间陪他瞎耗!”过于频繁的催促,说到底,还是因为爸爸妈妈很焦虑,他们习惯了社会的快节奏,以至于他们在家里也保持着这种节奏,甚至想让孩子跟上他们的节奏。

然而经常这样催促孩子,就是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可能会导致孩子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他们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做事时继续拖拖拉拉,并且会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反抗父母的催促。结果是你越催孩子越慢,不催,孩子反而能快点。

早晨,蒙蒙妈妈看着蒙蒙磨磨蹭蹭地收拾,心想今天肯定要迟到,但是她打算挑战自己一回,看看这次不催到底会怎么样。

蒙蒙妈妈的内心虽然无比焦急、不安、气愤,但是她不断安慰自己:“迟到就迟到,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反正老师批评他,又不会批评我。”

这天,蒙蒙果然迟到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依然忍着什么也不说,蒙蒙因为怕迟到,明显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快到学校的时候,有点儿堵车,为了赶时间,他干脆下车跑着去学校了。

其实孩子有时候就是这样,他也明白晚了就会迟到,他也不想迟到,可当你在不断焦急地催促时,他们反而不着急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你转移了,此时“迟到”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妄图“控制”他们,他们对“自由”的争取在他们心里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你越催,他们越慢,因为他们要“抗争”。

当父母不再因孩子迟到而焦虑,不再催促孩子,淡定下来时,“迟到”就成了孩子此时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们就会自己着急,自己学着承担,自己学着负责。

有些父母会担心,如果不去催孩子,他们会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可能会,但不会一直都这样!谁都讨厌麻烦和问题,当拖延出了问题,孩子自己也会反思和想办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节奏去调整这些事情。

蒙台梭利说,孩子具有一种内在敏感性,这种内在敏感性使孩子天然会吮吸,使孩子在饿了的时候哇哇大哭,在该学语言的时候学会说话,在特定的时期对某种东西格外感兴趣而对其他东西漠不关心。

如果外界环境阻碍了孩子的这种内在敏感性,那孩子的心理就会失调,这种失调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慢”就是一种内在敏感性被打乱以后的失调的表现。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急,要让自己先慢下来,然后再去引导孩子快一点。

用闹钟或沙漏来提醒孩子

小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他不知道5分钟有多长,也不知道珍惜时间的好处。父母可以利用闹钟或者沙漏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看闹钟。告知孩子,闹钟的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他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买一个很漂亮的沙漏,就放在洗漱的台子上,告诉孩子这个沙全部漏下去就是3分钟,要在这个时间内刷完牙。

当你着急时,替换另一半陪伴孩子

你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要催孩子,你不能接纳孩子的某些状态、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累了,他就要反复去喝水,上卫生间;有的孩子习惯咬铅笔头;甚至有的低年级孩子还会不断地将橡皮推到地上捡起来再推到地上。类似这样的拖拉行为,当你不能接纳的时候,就会生气、着急。这个时候你的方法是,和你的爱人协商好,当你有情绪的时候,让另一方过来替换,互相协助,陪伴孩子写作业。

我们不妨试着将自己的节奏放慢一下,等等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并不会因为此时的磨蹭而成长为不负责任又拖拉的人。反之,你的宽容,会给他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他在每次失败的教训中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