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兴趣班”,和孩子商量后再决定(1 / 1)

当孩子进入3岁的成长期,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兴趣班就成了父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关于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什么呢?

没有实现的童年梦想,就让孩子帮我们完成吧!

莉莉刚出生不久,爸爸就买了一架钢琴放在家里。爸爸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坐在钢琴前,流畅地来一首《致爱丽丝》。但他的梦想因为家里穷而折翼,如今他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别的孩子都在学,我家孩子怎么能落后?

要放寒假了,皮皮却一点儿都不开心。因为他的妈妈早就为他准备了好几个寒假班。他想少报两个,妈妈却说:“那怎么行,你们班的孩子可都上了,你可不能给我掉链子!”

工作太忙,放假只能把孩子交给兴趣班。

悠悠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她。让她一个人待着又不放心,就报了好多班,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孩子成绩不好,走特长生的路子也能升学!

文文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特别喜欢美术。妈妈就给他报了昂贵的美术学习班,要他好好学,并且告诉他以后就走特长生的路子升学了。在妈妈的影响下,文文对学习也越来越不用心了,认为自己只要画画好,文化课没那么重要。

素质教育时代,多培养点兴趣总是好的。

妞妞的妈妈不仅给妞妞报了舞蹈班、绘画班,还报了播音主持班、大提琴班、古筝班……她觉得未来的社会,光有成绩远远不够,多才多艺更重要。

…………

无论出自哪一种理由,在兴趣班的选择上,父母多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的,而不是以孩子的兴趣为重。虽然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征询孩子的意见,极少有父母逼迫孩子去上不喜欢的兴趣班,但这种征询意见也仅仅是停留在“我选的课程你接不接受”上,是力求在“我认为是好的”和“孩子不反感”之间找到平衡,并未真正去了解孩子喜欢什么。

比如,某心理研究机构抽取调查了6个孩子报兴趣班的情况。这6个孩子中,最多的一个孩子报了7个兴趣班,最少的也报了3个。只有其中一个孩子报的篮球班是自己要求的,其他孩子的所有兴趣班都是爸爸妈妈给报的。一个孩子表示:“爸爸给我报的跆拳道,没有特别喜欢,也不讨厌。”另一个孩子则表示:“爸爸给我报的编程课,我不喜欢,但爸爸说那种技能在以后很重要,让我好好学。”

总之,即使父母以开明的姿态征求孩子的意见,也仅仅是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而没有把孩子的话真正听到心里去,更不会参考孩子的意见放弃一些兴趣班。比如,有孩子说:“我和妈妈说了好多次我不想上演讲口才班,她不听,一旦发现我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我回家就得挨打。”

那么,究竟该如何帮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说如何才能把孩子的意见听进去?

反思“为你好”究竟对孩子是否有利?

想想报班的时候,你考虑的是不是都是为了孩子好。比如,美术班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声乐班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英语班最实用,从小练英语口语和听力,跟外国人“沟通零距离”,以后考试、留学都不用愁了。再如,小主持人班一定能把孩子的胆小给治好,说不定还能让孩子变成小明星。

看起来,每个兴趣班都能让孩子受益无穷,值得父母为之付出大把金钱和大量精力,但这种“好”真的对孩子有利吗?尤其是父母每周末像打仗一样带着孩子奔赴兴趣班,大人一脸疲惫,小孩子一脸厌倦,也许最后只能是赔了金钱,还恶化了亲子关系。

征询孩子的意见前,先了解孩子的兴趣

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要么是盲目跟风,要么是受兴趣班的宣传影响,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孩子的兴趣。

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涂涂画画,那这个孩子可能对绘画有兴趣。有的孩子痴迷于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还有的孩子对数字特别敏感。如果父母捕捉到了孩子的兴趣信息,再和孩子进行选择兴趣班的沟通,孩子一定是乐意配合的。

允许兴趣发生转移或者变化

父母最怕孩子三分钟热度。孩子学了一半要求放弃,要不要让他坚持?

5岁的冬冬缠着妈妈要学架子鼓,妈妈见他热情高涨,就给他报了名。结果学了三个月,他就和妈妈商量不想学了,经过反复沟通,确定他是真的不想学了,妈妈就爽快地答应了。

朋友们得知此事,都质疑冬冬妈妈的决定,这样由着孩子,会不会导致孩子干什么都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事实上,孩子选择兴趣班并坚持学习下来的最佳年龄是8岁以后,甚至更大点儿都无妨。因为那时孩子的大脑皮层才发育成熟,能够懂得坚持、忍受枯燥、克服懒惰。孩子的肌肉、视觉、神经以及协调、运动、平衡能力也才发育成熟。孩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也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不易受成年人左右和影响,会更加坚持自己的主意。

另外,即便孩子没有说要放弃,父母也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乐趣,遇到的问题,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即便是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但每个人的付出不同,下的功夫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