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听到孩子哭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接纳,而是想办法尽快让孩子停止哭泣。
鹏鹏的冰激凌掉在了地上,崩溃大哭。妈妈忍不住发怒道:“哭什么哭,自己不拿好,怪谁?看大街上这么多人都看着你,丢不丢人!”
鹏鹏努力收声,却抑制不住地抽泣,看着掉在地上的冰激凌。
妈妈拉着他催促道:“等会儿再给你买一个,你是男子汉,别动不动就哭,知道吗?”
最爱的冰激凌掉了,孩子很难过,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哭泣,原本这是很正常的情绪表达,但却引来了妈妈的一番斥责。
你是不是也有同感,孩子一哭,就烦躁不安,忍不住想要发火?
情绪并无好坏,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而且允许孩子哭泣比让孩子笑更加重要。想想看,我们自己心里郁闷不爽的时候,会怎么做呢?到KTV吼几首歌?大吃一顿?去商场扫货?有时候,是不是也羡慕孩子想哭就哭?这都是发泄情绪的方法,我们需要发泄。相对于成年人,孩子发泄的渠道大概只有哭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孩子去发泄呢?为什么听不得孩子哭呢?
首先,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带来特殊的刺激。
在孩子不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只能通过哭来表达需求,比如,渴了、饿了、难受了。这种表达会对父母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会刺激父母的大脑,让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从而影响情绪。
其次,父母的同类情绪被引爆。
有心理专家表示,如果孩子哭,会让父母觉得心烦意乱,那往往是因为父母内心积压了太多负能量,却一直没有宣泄的机会。而当孩子的哭泣触及了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时,父母作为成年人就会担心自己压制不住,怕自己失控,所以就会大声呵斥孩子停止哭泣。
最后,孩子的哭泣会让父母产生无能感、挫败感。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指出,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还因为孩子的哭泣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价值。孩子一哭,就觉得“麻烦”来了,“无能”的感觉也随之而来。
尤其是当父母想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都无法制止孩子的哭声,就会被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淹没,认为“我已经尽力了”“你还要我怎么样?”很快,这种无助感、挫败感又会变成烦躁和愤怒。
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永远都是开开心心的,总是会有很多孩子处理不了的委屈、难过、沮丧。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是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渴望孩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而不想看到孩子哭哭啼啼,悲伤难过。所以,他们总是极力阻止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甚至打击他们的负面情绪。
一个男孩在学校被欺负了,回家向父母诉苦,父母却要他检讨自己是不是惹到别人了。
他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有点儿头疼,爸爸的回应永远是:“昨天又熬夜了吧?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要熬夜玩手机,就是不听,活该不舒服!”甚至越说还越生气,开始数落男孩的其他毛病。
他忍不住向妈妈说自己心里很烦,妈妈说:“我们供你吃供你喝,你有什么烦恼?”
后来,这个男孩不再向父母倾诉,父母又骂他和家人一点儿都不亲。再后来,这个男孩患了抑郁症。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像泥沙一样,一点点淤积在孩子心里,变成沉重的负担。
所以,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去宣泄,不要急着回应。比如,当孩子因为找不到队徽而哭,不要立即指责:“你不会再好好找找吗?真是烦死了!”可以等他哭一会儿,再做回应:“队徽找不到了是吗?你昨天换校服取下来没有?”这样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开始回忆,自己寻找。
父母不仅要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妞妞摔倒了,屁股疼得不敢坐凳子。她告诉家人她的屁股很疼,奶奶说:“来,吃个鸡腿就好了。”爸爸说:“就摔了一下,不疼的。”妈妈说:“妞妞最勇敢,不怕疼。”
妞妞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她的感受,倍感委屈。
当孩子表达的情绪和感受长时间不被认可,只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情绪被孩子埋在心里,成为攻击父母的武器;一种是孩子将情绪“丢”给他人,一切都归咎于别人,都是别人不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