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再做出回应(1 / 1)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坏”脾气,他们会说一些语气强硬的话,同时伴随叫喊,甚至是砸东西等极具攻击性的行为。这个时候如果父母采取责骂、暴力殴打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就会使孩子原本糟糕的情绪再上一个台阶。

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当孩子有了“坏”脾气时,父母首先应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安慰或是制止孩子发脾气。

理解和接纳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

1.因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某件事而发脾气。当萌生了“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想法时,孩子就会经常发脾气。例如吃饭想自己吃,但是因为不会用勺子,干着急,于是就生气发脾气。这类似于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2.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发脾气。在商店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孩子想要某个玩具,但是父母不肯买,于是孩子就大发脾气,哭闹不休。一旦此法有效,孩子就会变得得寸进尺,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

3.身体劳累疲倦导致发脾气。当孩子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疲劳过度,就容易发脾气。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因为玩累了,睡前哭闹。

4.健康原因导致发脾气。生病,身体不舒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控制力。还有当孩子在生病期间受到“特殊待遇”,病好后“特殊待遇”取消,孩子也会因为不适应而发脾气。

5.理智脑未发育好导致情绪不受控制。人的大脑从功能上分为动物脑和理智脑。动物脑负责维持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情绪反应。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有动物脑,比如,小狗高兴时会摇尾巴,小猫感到危险时会炸起全身的毛等。动物脑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发育,一直到12岁左右,即青春期逐渐完善定型。理智脑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主要特征,它占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负责判断、思考、认知和控制情绪。这部分大脑发育比较晚,一般女性在24—25岁,男性在3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才有能力调节情绪,控制冲动。也就是说,孩子在理智脑发育完善前,很难像大人那样控制情绪。

此外,孩子发脾气也可能是和父母赌气,或者寻求关注等。由此可知,孩子并不是无缘无故发脾气,父母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再做出回应。具体的做法是:

觉察

觉察是对情绪的感知,没有感知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和反馈。

妈妈在厨房忙碌,听到孩子在外面大喊大叫,妈妈心里非常烦躁,但还是决定出去看看。

可以想象,带着这种拒绝、不耐烦的情绪去面对孩子,肯定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最后不欢而散。

此时妈妈不要着急出去,给自己两分钟抑制住内心想要发火的冲动,认真想如下几个问题:

孩子现在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我应该怎么去应对?

做这些思考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就是不乖,就是没事找事。妈妈不应该站在大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而是要用心去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然后,妈妈可以走出来,对孩子说:“你看起来不太高兴,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直接指责:“你叫唤什么?没看到我正在忙吗?”第一种说法,妈妈传递给孩子的是我注意到你有这种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种情绪的你。而第二种说法是对孩子情绪的指责和不接受。

在外面受了委屈后,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和家长大倒苦水。有的孩子可能只是有点儿闷闷不乐,沉默或者话变得很少。父母要仔细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约定

要和孩子做个约定,告诉他,我接受你所有的情绪,而不是所有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出现打人、摔东西的行为,明确地告诉孩子,愤怒是合理的,但破坏行为是不对的。这个约定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的不是情绪,而是行为,从而在内心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行动

告诉孩子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靠的是智慧,要采取理智的行动去积极解决。比如,孩子因为被嘲笑而和人打架,他发脾气的原因是自己被侮辱了,希望得到别人友善的对待,但打架帮他得到友善了吗?很显然没有。怎么才能得到友善呢?让孩子知道自己发脾气只能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要主动采取行动去解决。这样将来发生类似的问题时,孩子才会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

接纳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父母就会觉得很丢脸,进而变得愤怒,然后会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愤怒。其实,父母在看到孩子有情绪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的情绪。

最后,要注意,接纳不等于纵容。看到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和接纳。能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但不一定要给予满足。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厘清混乱的自己,做出更理性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