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满足,欲望宜疏不宜堵(1 / 1)

孩子的愿望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而且有些看似过分的愿望中,也可能含有合理的成分。有时候我们碰到孩子不合理的愿望,就会断然拒绝孩子,这只是暂时压抑了孩子的欲望,但总有一天,欲望会爆发,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听凯叔讲,他家二女儿在3岁的时候,特别想吃口香糖,但奶奶不给她吃,因为她太小,怕她把口香糖咽下去。但女儿特别想吃,看到她姐姐吃就哭。

凯叔觉得一直压抑孩子不行啊,就教孩子怎么吃口香糖,让她嚼完后吐出来。教完后,就随她吃去了。然后,凯叔发现,二女儿一天能吃两瓶口香糖!

凯叔知道这是压抑太久的结果,就和妻子忍住没制止。果然,后来她越吃越少,到最后一天一颗,或者干脆不吃,到后来也不怎么吃了。

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位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牙齿,不允许孩子吃糖。孩子到3岁半都没有吃过糖。有一天,妈妈看到孩子一手拿一个棒棒糖,一下子全塞嘴里了。妈妈当时惊呆了,孩子怎么可以这样?

崔玉涛跟孩子妈妈说,你不给孩子吃糖,不等于孩子不知道糖,等孩子有机会吃糖,就会疯狂地吃。

最后,崔玉涛建议孩子妈妈放一盘糖在客厅,不管它,让孩子吃个够。开始,孩子看到糖,两眼放光,拼命吃。后来吃得渐渐少了,再后来偶尔吃一下,最后不吃了。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两周时间。

孩子的欲望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糖果、动画片、电脑游戏等都是如此,要适度去满足孩子,不要压抑,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疏解内心的欲望,不再被**俘虏。

遥遥一年前就央求妈妈给他买台电脑,但妈妈觉得自己没有时间盯着他上网,就没同意。

后来,遥遥在网吧上网被爸爸逮住。他知道“堵”已经没有用了,于是第二天就和妻子商量了一下,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从此,遥遥每周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上网玩游戏。什么时间玩,以及分几次把三小时用完,由他自己定。

有时候,爸爸还会和他一起玩会儿,比如打CS,玩赛车,父子二人玩得不亦乐乎。每次玩得酣畅淋漓之后,遥遥就会自觉地去学习。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玩电子游戏就非常担心,于是对孩子采取严防死守政策,坚决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父母们觉得很纳闷,他们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么痴迷电子游戏。闪电般的处理速度,雷电般轰鸣的声音,急速变幻的画面,这些都是电子游戏**力的组成部分,但是电子游戏最强大的吸引力还在于父母的禁止,越不让玩越想玩。而当父母允许孩子玩,甚至陪他玩的时候,得到满足后的孩子反而不会沉迷。

孩子的欲望和内心需求越能被快速满足,孩子就越自觉,越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要努力保护这个动力,不要因为担心而消耗了这份动力。那么,父母该如何适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让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只有加倍努力得到的东西才能使人产生持久的快乐。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一点:想要什么必须付出努力。

小雨想要一套芭比娃娃,她的妈妈没有立即答应。正好小雨要参加一个舞蹈比赛,妈妈就给她定了一个目标:“如果能进决赛就可以买。”

为了这套玩具,小雨非常认真地准备舞蹈比赛。然后,她以并不算太好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她让妈妈兑现诺言,妈妈说:“现在买可以,但只能买一套小点儿的,如果你想买一套大的,要等你决赛拿了名次才行。”

小雨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参加完决赛再买,因为她还是喜欢那套大的。那段时间她每天练习的时间更长,也更认真了。决赛时,小雨发挥得很好,拿到了名次,还拿到了500元的奖金。

小雨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了钱,她开心地自己付了买芭比娃娃的钱。

通过努力获得的,更容易被珍惜。给孩子设置条件,让他去付出,去争取,要比直接给予效果好得多。

让孩子厘清“需要”和“想要”

需要的是必需品,可以尽量满足。想要就是欲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满足。

比如,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一双舒适、平价的鞋子是孩子所需要的,昂贵的名牌鞋子就是想要的。父母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做决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规则。

即便有条件,可以满足孩子的“想要”,也要让孩子懂得,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总能得到,也不是理所应当必须得到的。如果你决定要满足孩子的“想要”,一定要确认你并非是在向孩子做出妥协,也不是出于“贿赂”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