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会有各种梦想:我要成为奥特曼,我要发明一个可以自动写作业的神笔,长大了我要去月亮上看看,我想像黑猫警长一样去抓坏人……
五年级的时候,陈昱帛第一次接触了足球,从此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足球,并梦想着未来自己能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回到家里,陈昱帛和妈妈说了自己的梦想,却遭到了妈妈的反对。苦苦哀求下,妈妈才同意他去训练。上了初中后,妈妈担心踢足球会耽误学习,便停掉了陈昱帛的训练。在《少年说》中,陈昱帛站在高台上,喊出了自己的梦想:“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并且告诉妈妈,因为她的反对,自己很难过。但是,陈妈妈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说:“你想走专业的足球路,除非等到18岁以后。”
妈妈的坚决反对,让陈昱帛眼中的光也变得暗淡了。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曾说:“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父母的话,对于孩子而言有着绝对的权威。当孩子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梦想时,是想得到父母的积极反馈。若父母没有反馈,孩子可能会有一时的失落,但若父母不仅没有积极反馈,还打压嘲笑孩子的梦想,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重大打击,会让他们失去与父母分享想法的热情。
例如,晚上孩子睡觉的时候,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宇航员。”
妈妈不仅不支持,还嘲笑孩子:“你学习那么差,想当宇航员简直是做梦。”
在妈妈的打击下,孩子觉得自己学习差,真的成不了宇航员,也不再去尝试努力。父母不要随意去评价孩子的梦想,更不要去打击孩子的梦想,否则只会让孩子失去积极性,变得没有信心。若父母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并且支持他们去尝试,孩子就会更有自信,甚至获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有些父母之所以不尊重孩子的梦想,是因为孩子的梦想太多变。昨天孩子说想要成为画家,今天就变成了想要成为科学家,明天就可能变成想要成为歌手……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定性,所以对他们的梦想一笑而过。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变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
当孩子诉说梦想时,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做出实际行动,从而培养孩子为了实现目标持之以恒去奋斗的毅力,而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面对孩子的梦想,父母要做好四步工作:
耐心倾听,并接纳
孩子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时,父母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和评价。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梦想,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与孩子一起进行分析
接纳孩子的梦想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梦想的可行性。孩子接触的东西比较少,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父母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告诉孩子是否有继续的必要。例如,孩子天生五音不全,却想成为一个歌手,父母就可以告诉他这个想法并不现实。同时,给孩子一个替代选择,不唱歌去学习乐器,成为一个钢琴家或小提琴家。
共同制定实现梦想的可行性方案
确定想法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坚持实施,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可实行的方案,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例如,孩子想成为一个歌手,那就需要唱歌好听,懂得乐理知识,拥有一定的唱功。父母可以为孩子请老师,或报音乐班,做好保障工作。
与孩子一起期待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充满期待,经常给予孩子鼓励。例如,孩子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父母可以和他说:“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妈妈很期待你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那一天。”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会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孩子的梦想弥足珍贵,父母不要去随意否定。父母的理解和信任能够带给孩子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所以,父母不妨学会去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