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个独立完成的冒险里(1 / 1)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是幼小的,是需要保护的。若是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出现危险。比如,孩子独自过马路,会被车撞;孩子独自出门,会被人拐走;孩子独自去买东西,会走丢……因此,他们总是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杜绝任何危险的发生。

孩子的安全问题是第一重要的,但父母过度的保护也会让孩子什么都不敢尝试,对做什么都没有自信。《被过分保护的孩子》一文中指出,当代父母太过关注孩子的安全,过度的保护会将独立、冒险和探索的精神从孩子的童年中剥离,孩子并没有变得更好。尤其是随着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不断减少,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出现障碍,儿童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长大后也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儿童早期教育学家艾伦·桑德斯特教授也发现,孩子若没有机会用社会可接受的方法体验冒险,可能会转向更鲁莽、极端的行为,比如暴力倾向、酗酒等。

父母保护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儿童意外事故、拐卖绑架儿童等负面信息,冲击着家长。为了保证自家孩子的安全,父母自然会给孩子制定各项规则,让他们远离一切危险的事物。

父母过度保护不可取,危险又时刻存在,怎样才能给孩子适度的保护,在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情况下,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有儿童安全专家认为:“合理的冒险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每一次独立冒险,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只有亲自尝试了,并确定自己能够完成,孩子才会不惧怕事情。大多数父母认为,除非有大人的保护,否则孩子就不能独自面对危险,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处理好遇到的危险。但是,这样的想法显然不符合自然规律。

桑德斯特曾在《进化心理学》杂志中写道:“孩子有尝试危险和刺激的天然心理需求。在非常冒险的活动中,孩子们起先是被吓坏了,但随后就可以战胜这样的恐惧。”所以说,自孩子出生后,他们就具备了在游玩中冒险的天性,父母不应该阻止。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一书中,就讲了美依独立“冒险”的小故事。

有一天,妈妈在非常忙碌地做家事,正好家里没有牛奶了,妈妈说:“美依,家里没有牛奶了,妈妈忙不过来,你能一个人去买牛奶吗?”

美依立马答应了:“能,我都已经五岁了。”

在美依走之前,妈妈告诉她两件事情:“第一件事,你要小心路上的车子;第二件事,别忘了找钱。”

美依紧紧地攥着钱,勇敢地走出了家门。这是美依第一次一个人上街,她的内心有些不安。突然,一辆自行车冲了过来,美依吓了一跳,紧紧地靠在墙上。虽然有些害怕,但是美依完成了妈妈的第一个要求。

去的路上,美依不小心摔倒,膝盖磕破了,钱也掉地上了,但她坚强地没有哭,而是捡起钱,继续朝着商店前进。

终于到了商店,里面却没有人。美依鼓起勇气喊了一声:“我要买牛奶。”声音却被路过的汽车盖住了,依然没有人理她。商店接二连三迎来顾客,店主始终没有注意到美依。

就在店主准备回里屋的时候,美依突然大喊:“我要买牛奶!”

店主这才注意到美依,连连向她道歉,并且将牛奶拿给她。

美依强忍着眼泪,将钱递给店主,然后接过牛奶,转身就跑了。这时,店主追了上来,将找的零钱递给美依。

回去的路上,美依遇到了来接她的妈妈,跟着妈妈一起回家了。

美依一个人上街买东西的过程中,她经历了紧张、害怕、不安、委屈等情绪,甚至还受到了意外伤害,但是她勇敢地战胜了害怕和怯懦,成功地完成了妈妈给的任务。在这次经历中美依的所有体会都会成为她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每当遇到困难时,她都会想起这次经历,并且坚持下去,直到战胜困难。

台北市奎山中学执行董事王立天博士说:“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有的时候我们要让他们去经历,去体会,去面对,去感知。为了培养孩子战胜对危险的‘恐惧’。”为此,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适度冒险。

探究高度

孩子在高的地方可以获得“鸟儿的视角”,高度可以激起孩子的恐惧,例如,**秋千、坐摩天轮、坐飞机游戏等。

使用“危险”的工具

尖利的剪刀、锋利的小刀、沉重的锤子等,与其禁止孩子去碰,不如教孩子在使用的时候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认识“危险”的地方

池塘、水池、火炉等地方是父母觉得危险的,但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在这些地方玩耍,让孩子认识这些环境,并教他们一些预防危险以及自救的常识。

独处

在父母眼里,独处也是危险的,比如小点儿的孩子可能从阳台上坠落,可能玩火、玩水、触电、给陌生人开门等。但孩子免不了要独处,父母除了要做好环境防范,对于大点儿的孩子,可以教他们认识独处的各种风险,以学会规避。

玩速度游戏

让孩子体验到对速度的恐惧,如骑自行车、滑轮等。

父母需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自成长,同时,及时和孩子分享“冒险”的体验,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