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是一副“超人”形象。他们认为应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并且非常享受被孩子崇拜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是一种很丢脸的行为,会破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伟大形象,降低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感。其实,父母越是强势,孩子越是懦弱。适当示弱,反而会让孩子变得强大。
有一个妈妈生病了,但还是强撑着给孩子洗衣做饭,结果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抱怨饭不好吃。另一个妈妈生病了,则明确告诉孩子自己不舒服,孩子不但懂事地自己做饭,还给妈妈端水送药。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第二个妈妈会向孩子示弱。
在很多孩子的眼中,父母就像是超人一般,能够解决自己的所有需求。有些父母面对孩子崇拜的眼神,甚至会非常自豪。但是,父母越是强大,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强。在能干的父母的衬托下,孩子会感觉自身是很弱小的,会事事依赖父母,丧失动手能力。这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也会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担当的人。
适当向孩子示弱,是一种智慧,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孩子的信心。
妈妈下班回家,累得半躺在沙发上。这时,她8岁的儿子过来说:“妈妈,和我一起玩拼图。”
这位妈妈并不想玩,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但是,她知道儿子还小,让他明白自己很辛苦是不现实的。于是,这位妈妈轻轻地对儿子说:“妈妈今天身体有点儿不舒服,头很疼,能把你的肩膀借我靠靠吗?”
儿子有些不明所以:“就像平时我靠着你一样吗?”
妈妈点了点头,儿子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坐到沙发上,把头歪在一边,将小肩膀靠向妈妈,说:“妈妈,是不是靠着我的肩膀你的头就不疼了?”
妈妈将头轻轻地靠在儿子的肩上,夸奖他:“是啊!我的儿子已经长大变成男子汉了,可以保护妈妈了。”
儿子听了很高兴,从这以后,经常会主动保护妈妈。
父母主动向孩子示弱,可以让孩子产生被需求感。只有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了,才会产生保护欲和责任感。当孩子帮助了父母并获得肯定后,他内心的成就感会倍增。若一个孩子内心拥有很强的成就感,他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懂得示弱的父母,还能为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变得自强自立。若孩子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他们就会认为现在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让父母解决,而不愿意自己去尝试。父母主动向孩子寻求帮助,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孩子需要学会自我成长,才能变得强大,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父母的适当示弱,可以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在实践中获得自我认同感和经验,也可以在锻炼中不断培养自信心。那么,父母如何向孩子示弱呢?
有分寸地示弱
父母向孩子示弱时,要掌控好分寸。过度示弱意味着软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可依靠,对父母失去信任。因此,父母要选择好示弱的场景,拜托的事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例如,下班累了,让孩子帮忙倒杯水;感冒了,让孩子帮忙拿药;手受伤了,让孩子帮忙洗菜……不要在孩子无法承担的事情上向孩子“撒娇”,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成长,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有方向地示弱
父母想要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就要在哪个方面多示弱,让孩子帮忙解决问题。例如,妈妈想要锻炼孩子画画的能力,就可以故意画一幅丑画,对孩子说:“妈妈这幅画用的颜色太丑了,你可以帮妈妈找一个漂亮的颜色吗?”孩子就会主动去画画。
向孩子请教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小老师”,多向孩子请教,能在无形中给予孩子鼓励,让他变得更自信出色。例如,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父母可以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字的读音、数学公式等。当孩子“教”会了父母,内心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父母向孩子示弱并不丢脸,聪明的父母不会为孩子安排好每件事情,而是让孩子学会独自去尝试,不断积累经验,这样他们才能有勇气和能力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