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夸出来的自卑 ——正确鼓励帮孩子找回自信 “你是最棒的”,会让孩子掉入自我怀疑的陷阱(1 / 1)

孩子:“妈妈,我今天语文考了100分。”

妈妈:“真聪明!”

孩子:“妈妈,我吃完蔬菜了。”

妈妈:“真棒。”

……

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认为,表扬孩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式表扬,另一种是描述式表扬。评价式表扬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厉害”“真聪明”等,仅是用来夸奖个人。描述式表扬,则是根据孩子做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

孩子画了一幅画,拿给爸爸妈妈看,问他们画的好不好看,是想要得到积极的反馈。结果,爸爸妈妈说:“真好看。”这就是评价式表扬,会让孩子感到敷衍,不利于孩子成长。若是父母接过画仔细看一会儿,然后对他说:“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好,一看就很漂亮。”言之有物,更能让孩子信服。心理学博士艾丽卡·雷斯切尔发现,当父母夸奖孩子时只会说“你很棒”“你太聪明了”时,不仅无法给孩子自信心,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盲目夸奖孩子“你是最棒的”,会让孩子形成过度依赖。当孩子被夸奖时,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高兴的。由于孩子的自制力还不成熟,放大型的夸奖容易让他产生惯性思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渴望得到好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并没有建立真正的信心。一旦孩子做了某件事情没有得到夸奖,他的内心就会非常失望,心想:“我是不是没有做好,妈妈才没有夸奖我。”之前建立的信心,立马会土崩瓦解,逐渐变得自卑。

盲目夸奖孩子“你是最棒的”,会让孩子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

有一位妈妈为了鼓励孩子学习,从不吝啬夸奖孩子。孩子完成一天的写字量时,妈妈夸奖说:“这些字写得太棒了!”孩子一开始听到妈妈的夸奖时,非常有动力,每天都认真书写。

一段时间后,妈妈发现孩子写字越来越敷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妈妈很奇怪,但是依然用夸奖的方式鼓励孩子。这天,妈妈又夸奖孩子字写得真好,孩子却发脾气地说道:“我写得根本就不好。”一边说,还一边哭了起来。

原来,现在幼儿园很多小朋友都开始学习写字,老师经常会夸奖写得好的小朋友,但是这位妈妈的孩子一次都没有被夸奖过。对比之下,孩子越来越自卑。

父母的盲目夸奖,会让孩子陷入“僵固思维”,对自己产生“我本来就很厉害”的认知,从而产生自满情绪。进入学校后,老师会实事求是,孩子做得好夸奖,犯错误批评,无法与父母的态度达成一致。一旦孩子受挫,发现事实与自己的认知不符,自己并没有父母口中那么“棒”,那么“优秀”,就会受到打击,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深深的怀疑。久而久之,人也会慢慢变得自卑。

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发现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为了继续获得父母的夸奖,他会不断地耍小聪明,来保住自己“聪明”的头衔。这样会导致孩子做事浮躁,一旦被人戳穿,受到打击,就会失去自信心,开始不断地逃避挑战和尝试,变得越来越“笨”。

斯坦福大学一位心理学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学会正确夸奖,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抓住夸奖的关键点

夸奖孩子时,父母要抓住关键点,让孩子明白自己因为什么被夸奖,让他更有真实感。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考了63分,父亲马皓文表扬他说:“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从全班倒数第一名到了倒数第五名,我就说了,你是天才。”短期内取得了进步,应该被表扬。这种表扬是符合事实的,所以孩子受之无愧,内心也更有动力,清楚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夸奖要具体

夸奖,要指出孩子具体哪里做得好。例如,夸奖孩子漂亮时,可以夸奖他有两个独特的酒窝、牙又白又整齐等。夸奖孩子聪明时,可以夸奖他总是能考第一名、能拼出很难的拼图等。夸奖具体的事件,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确实值得被夸,而不是因为他是爸妈的孩子才被夸的。

夸奖孩子积极的态度

有时候,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好,但是态度是积极的,父母就可以重点夸奖孩子的态度,帮助孩子强化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其成为一种习惯。例如,孩子认真写作业,但还是有很多错误,父母就可以说:“虽然你错了很多,但是妈妈看到你主动去写作业了,这一点非常好。”孩子被父母夸奖后,会继续保持积极性,不会轻易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