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就像无形的小刀一样,慢慢地雕刻着他未来的模样。如果你每天对孩子说“你不行”“你真糟糕”“你也太差劲了吧”等这些负面的话,时间一长终会把孩子打压得锐气全无。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自卑里。
一位网友在知名论坛上发帖称:“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可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被母亲否定。无论是我的穿着打扮,还是人际交往间的态度、措辞都会受到母亲的挑剔……总之就是各种不对!母亲喜欢不分场合地‘教训’我,甚至当着我女儿的面。我记得我小时候明明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后来却变得越来越自卑、懦弱、害怕改变。”
来自家长的一个轻飘飘的“不”字,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哪怕是很简单的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变得脆弱敏感,畏首畏尾。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对生活悲观失望,对任何事都难以提起**和动力,做事的执行力会越来越差。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自我实现预言”,即预言本身是假的,但是当它被说出来后,人们就会相信,最后预言成真。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认为,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先入为主后,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他对事情的判断,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导致这个判断最后成为现实。通俗而言,自证预言就是我们会在不经意间让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孩子,当父母反复提起孩子的某一缺点时,无论是在父母还是孩子眼中,这个缺点是必然存在的。例如,父母总是骂孩子头脑笨,但这可能只是孩子因状态不佳偶尔出现的反应慢,却被父母无限放大,最后这个孩子真的成了一个笨小孩,并且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除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否定,更多的父母还会做出负气的否定,比如,有些孩子确实很闹腾,当父母被折磨得身心俱疲的时候,经常会甩下这么一句话:“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这种负气的话说多了,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不招人喜欢的想法。有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更任性;有的孩子甚至连交际能力都受到影响。父母否定的话越多,孩子的自信便流失得越快。
如果期盼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满满的人,就不要总是斥责他“笨”“差劲”;如果想要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人,就不要在他伏案看书的时候,阴阳怪气地嘲讽他:“你再怎么努力都考不过别人,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
父母想要让孩子成为自己期望中的样子,就不要总是否定孩子,要学会肯定孩子。当然,父母的肯定,不是指将“你不行”改为“你真棒”就可以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肯定呢?
做最真实的父母
有的父母会过于关注孩子的情绪,为了不伤害孩子,他们会刻意压制自己的情绪,保留一些自己的真实意见,只和孩子说温柔的话。这看似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实际上是缺乏对孩子的信任。父母这样做,是对孩子的内在秩序和动力的低估。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真实态度,只有父母的真实看法,才能让孩子正确地了解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从而积极改正。
给予孩子积极的期待
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当父母对孩子有美好期待并且无条件信任他时,孩子就可能像父母期待的那样发展。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积极心理,所以愿意努力,不愿意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在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和信任,这样孩子才会充满自信,并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努力,以此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然后,真的成为父母期待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