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小想法”(1 / 1)

细节一:鼓励孩子带着好奇心探索知识

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专为儿童创作了科幻小说《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书中,霍金用儿童可以读懂的语言解释科学的奥秘,诸如太阳系、黑洞、小行星等知识都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现在的科学小说都带有幻想性,但很多是停留在想象的空间。霍金的这部作品有所不同,它是基于真正的科学而创作的科幻小说,目的就是让儿童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真正的科学,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乔治,是一名普通的少年,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乔治的父亲非常重视环保,认为地球的环境遭到破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因此对于现代科技产品具有很强的心理排斥感。

乔治在学校里经常被学生欺负,为了找回跑到邻居家的猪,遇到了宇宙学家埃里克。受到埃里克的影响,乔治对科学十分的痴迷。他要从人性的阴暗面中摆脱出来,证实科学技术才是人类的未来。埃里克研制了超级电脑Cosmos,在超级电脑的协助下,乔治和埃里克的女儿安妮离开了地球,进入到太空中,造访宇宙空间中的星球,还差一点被黑洞吞噬。

在这本书中,科学知识用非常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安妮解释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大小,她说:“有八颗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土星是巨行星中第二大的,它们当中最大的那颗是木星。……地球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关于引力的解释,安妮是通过描绘彗星向土星运动的原因表达出来的,她说:“正如一个苹果落在地球上一样,……正如太空云中的粒子互相落在一起,成为球体,球再成为恒星。……这叫引力。”

乔治经历了宇宙的冒险之后,意识到自己每天和猪在一起就是在浪费生命,他需要做的是将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消除,或者找一个人类可以居住的星球。霍金说:“我很担心全球变暖将成为自然发展的现象。即使我们减少碳的排放量,气温也可能不断上升。我希望人类还没走到那么险峻的境地,但已迫在眉睫。”

霍金的这本书就是鼓励孩子要积极探索科学,而且将探索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责任。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这是智慧的体现。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陌生的事物、神秘的现象,对他们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霍金创作的小说《乔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钥匙》中,乔治对科学非常痴迷,偶然的机会经历了宇宙探索,就发现自己曾经与猪在一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聊、乏味。乔治对科学充满好奇心,这是他到宇宙中探险的原动力。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淘气”是不懂事,或者严厉制止,或者置之不理,没有认识到孩子“淘气”的表现就是用自己的这种行为在探索,正在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检验。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行为都要认真分析,因为其中隐藏着孩子的探索能力。当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动机充分了解之后,也就理解了孩子的良好愿望,给他们讲道理,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自己寻求答案,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当孩子的这种探奇的行为得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之后,探索知识的信心就会被建立起来,也会乐在其中,增强学习意识。

指导方法:

当孩子在思考的时候,不要打扰孩子,否则,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孩子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在发挥其创新能力,如果家长过多地打扰,这种能力就难以发挥出来。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独立探索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冒险的经历,这就是他们喜欢看《哈利波特》、《鲁滨逊漂流记》等冒险小说的原因。他们会将自己想象为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去未知的世界冒险。家长对孩子的冒险梦要了解,还要用行动支持。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走入大自然中,到野外接触外部的世界,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在野外会随时出现各种意外,可以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懂得耐心的重要性,能够对风险进行衡量,沉下心来思考问题,提高责任感。

细节二:直接叫孩子的名字

女儿上小学了,我们依然习惯于称呼她的小名。一天,我到学校接她、喊她小名的时候,女儿对我非常不满意,说:“下次到学校来要喊我的大名。”

妈妈说:“称呼小名都习惯了,小名多好听呀,也是妈妈爱你的表示。”

女儿说:“再称呼我的小名我就不答应,也不和你一块走。”

妈妈说:“你看同学的妈妈来接孩子,也都是称呼小名的呀。”

女儿说:“反正我不喜欢。我已经长大了。”

恰好,妈妈和女儿回家时候,路过孩子曾经去过的幼儿园,遇到了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对于大名和小名的问题,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讨论起来。

妈妈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很喜欢我称呼她的小名,可是,刚上小学就不喜欢了,怎么会变化这么大呢?”

幼儿园老师说:“孩子的这种变化是很正常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年龄小,对名字的意识不是很强,老师和家长都会称呼孩子的小名,孩子感觉很亲切。但是也有例外,不同的孩子,对小名有着不同的想法。有些孩子的小名就是大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加个‘小’,或者叠在一起,与大名没有不同,转变称呼也容易。可是,一些孩子的小名有很多,诸如贝贝、乐乐等等,上学了还这么称呼有些孩子就不喜欢。”

幼儿园的老师还说:“孩子对自己的名字是很敏感的。我们在幼儿园称呼孩子的名字的时候,都是大名和小名穿插着用。有的孩子有昵称,我们也会偶尔用,为的是让孩子更乖一些,听老师的话。当孩子进入到中班的时候,就需要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称呼孩子的大名,大班的孩子都是用孩子的大名了。”

孩子的每个学习阶段都是人生的转折点,接触新的环境就会有新的想法。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更有信心。

孩子进入到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就要接触更多的新伙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家长称呼孩子的大名,可以让孩子树立成长意识,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独立,自己的问题要自己解决。

案例中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更多的关注,依然如幼儿园时一样称呼孩子的小名,可是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称呼小名不合适了,就对家长提出了要求。

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学校教育更为规范一些,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已经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学生,就要从称呼上体现出来。

指导方法:

关于孩子的称呼问题,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问问孩子长大了要做什么。如果孩子想当医生,就可以用医生的名词称呼孩子,比如“王医生”等等,同样可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欢,也可以对孩子起到提醒作用,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用这种带有幽默感的昵称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对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称呼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要求,能够跟得上学校教育的节奏,让孩子的称呼符合学生的身份,让孩子在学校更为自信,提高学习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