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珍惜孩子的“破坏”行为
贝贝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玩积木。但是,每当他把积木搭建起来之后,就会用力地推倒,积木块便撒了一地。妈妈看到了,将积木块都捡起来放到盒子里,贝贝还是会将积木都拿出来搭好,之后伸手一推,所有的积木又都散落一地。这次妈妈不再捡了,贝贝看着地上的积木笑得很开心。笑了一会儿之后,贝贝看了看妈妈,又把地上的积木都收集起来,继续搭建,然后推倒,自己玩得很开心。即便是妈妈批评贝贝的做法,贝贝也依然故我。玩到兴起的时候,立在一旁的小自行车也被贝贝推倒,同样没有幸免于难。相信很多的家长都和贝贝的妈妈一样,被孩子的这种行为所困惑,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
孩子都喜欢玩积木,用积木搭建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当自己的作品完成之后,很多孩子就会将搭建起来的积木破坏掉。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事实上,孩子将搭建好的积木推倒,就是试图驾驭积木,当家长将积木再次搭建起来之后,他就会再次推导,如此往复。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孩子将积木推倒的一刻是非常开心地,而且推倒的力量一次比一次大,速度一次比一次快。他想告诉家长的是:看看,我控制住了积木,是不是很厉害?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提出表扬,就会让孩子充满自信。
孩子会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推倒积木,不仅用手推,还会用脚踢,甚至会将积木高高地举起来再摔下来。事实上,在整个行为的过程中,孩子都是在对积木进行观察,对推倒的方式、方向和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判断。一次又一次地推倒,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总结。
可见,孩子自主学习的潜力是蕴含在这种“破坏”动作之中的。在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培养中,就可以将孩子的这种“破坏”习惯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方法:
孩子喜欢玩积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玩,为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积木,对积木采用不同的搭建方式。孩子用积木搭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家长就可以在孩子搭建积木的同时,以搭建的内容为背景为孩子讲小故事,将孩子的想象力激发起来,让他的积木世界更为丰满。除了积木之外,家长还要引导孩子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搭建,诸如书本、枕头、扑克牌等等,这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不同的材料搭建起来,被推倒后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包括积木飞起的高度、落到地上所发出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家长借此机会将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对积木的空间结构、搭建的形状以及各个积木的占有比例都有所了解,对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当家长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可以形式化,而是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当孩子懂得的知识逐渐多起来,就不再破坏搭建的积木了,而是对搭建的积木进行观察、分析,尝试着改变搭建积木的外形。这个时候,孩子就从事物的驾驭阶段进入到知识探索阶段,甚至还会用周围可以利用的材料制作各种工艺品,这些都得益于“破坏”行为。
所以,当发现孩子有“破坏”行为的时候,不可以一味地指责,而是要注意对这种“破坏”充分利用,还要鼓励孩子“破坏”。家长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对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细节二:家长要懂得放手
一位妈妈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总是为女儿良好的学习成绩而骄傲。她对女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她优秀,于是对女儿的学习特别用心,给女儿报了各种补习班,并每天接送。孩子晚上回家后,妈妈要对女儿的作业进行辅导,还要让女儿将第二天上课的各种用品都准备好。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很稳定。转眼间,女儿进入到初中,开始住校了。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妈妈看到女儿的成绩,感到不可思议,女儿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于是,这位妈妈就将女儿接回家住,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帮助,虽然期末成绩稍有提高,但是依然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平。于是,这位妈妈就与女儿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说,这个孩子的学习没有目标,对学习按部就班,但是没有产生学习的乐趣,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位妈妈每次与女儿交谈的时候,女儿都会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可是,考试成绩依然如故,没有起色。
案例中的女儿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是得到了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女儿对妈妈已经产生了依赖心理。进入到初中学习阶段,缺少了妈妈的照顾,女儿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而是被动地上课、听课,做作业,不知道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功课,学习成绩就必然会下降。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岂不知,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与父母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现代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于保护,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任何事情家长都可以包办。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在学习中亦是如此,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即便是努力学习,由于没有自觉学习的动力,也不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管得太多,孩子没有自我管理学习的时间,不具有自主管理学习任务的机会,孩子按照家长帮助制定的学习计划学习,按照家长的命令执行而不需要对学习的安排动脑思考。家长管得太多,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在学习中失去了自我,也不会主动进行学习。特别是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时候,不知道自我反省,而是一味地强调孩子的原因,甚至产生了焦躁情绪,就会让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有积极意识,更不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孩子对学习缺少了自信心,就必然难以保证学习质量。所以,家长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知识,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使孩子具备自主发展的基本素质。
指导方法:
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走自己的路。当孩子接受了家长的这个观点,就意味着孩子在学习中会将内力发挥出来,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意识。通常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期间,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都会为孩子“包办代办”很多事情,导致孩子对家长依赖性很强。当家长要对孩子放手的时候,要向孩子明确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放手是为了尊重孩子的学习行为,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家长告诉孩子这一切的时候,还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支持孩子的,如果遇到为难之处,作为父母一定会提供帮助。采用这种心理支持的方式,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更有信心走下去,才能够用心学习,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出现了退步的现象,家长也不要焦虑,而是要坦然接受,认识到这就是自己曾经为孩子“包办代办”所付出的代价。指导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当孩子有进步了,就给予表扬,让孩子对自主学习充满自信。孩子学习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就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家长应让孩子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