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一:采用文字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张鹏超考到重点中学读书,父母都非常高兴。父亲是工程师,经常出差在外,妈妈是单位的会计,孩子基本上是由妈妈照顾。张鹏超第一个月的月考成绩非常不好,妈妈很烦恼。没过多久,班主任就打电话给张鹏超的妈妈,说:“张鹏超学习不安心,课余时间就到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课上有些心不在焉的。”妈妈听了非常着急。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要和孩子谈一谈,可是,苦口婆心的话说了好多,张鹏超很不耐烦,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反而大声地对妈妈说:“上小学的时候就整天听你唠叨,我上初中了,都长大了,还要听你唠叨,我很烦。”妈妈给在外地的父亲打电话,父亲赶回来后便和孩子大吵一顿,结果,孩子保持沉默,拒绝交流了。
父母都很担心,到学校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看看怎么办好。班主任建议张鹏超的父母用微信消息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说:“虽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父母身边,但是,父母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孩子忙着学习,能交流的时间非常少。特别是孩子的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不妨借用微信交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让孩子慢慢领会家长的想法。”
父亲回去后,就在微信上给鹏超写了一段长长的话发给他,之后又继续出差了。在消息中父亲先检讨自己,承认吵架是不对的,常年出差对孩子关心不够,请求鹏超原谅自己。父亲还在话语末尾表达希望收到孩子的回复,并期待用这种方式与儿子保持联络。
不久,父亲在外地就收到了鹏超的回复,说出了自己思想上的困惑,感到上初中后,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心理压力很大,有些迷茫。父亲了解鹏超心里的不安,在回复儿子的消息中表达了父母对他的期待,还安慰鹏超,学习上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如果觉得学习吃力,父母可以买一些辅导资料或找辅导老师帮助他。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主动请教老师,父母会和老师沟通,不用感到害怕,老师会耐心地为他解答。父亲的语言深情而含蓄,让鹏超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就这样,张鹏超开始变得阳光起来,学习上也更有独立意识,有什么话也愿意与妈妈主动交流了,成绩逐渐提高了。
对孩子的教育用谈话的方式也许更为直接,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冲动,使家长和孩子都不愉快。当家长非常生气的时候,讲话的节奏比较快,便会忽视孩子的面子,责备的话像开机关枪一样,孩子只会更多地关注家长的不良情绪,就难以接受家长的态度。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教育,对事物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孩子的变化不能被父母所理解,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采用文字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在书写的过程中就会深思熟虑,将情绪组织成为顺畅的语言之后传达给对方,更容易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意图。用文字的方式交流节奏比较慢,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引导孩子向父母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更为坦率、乐观。这样的教育更为有效,还维护了孩子的健康情感。
多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关。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及时,才能对孩子的心理变化更好地了解,发现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文字交流的方式,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认识到父母的做法是对自己爱的表现,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指导方法:
在家庭里,孩子是弱势群体,需要依赖于家长生存。家长要注意塑造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有提出自己想法的权利,因此采用文字交流是比较好的方法。用文字表达需要思考,感性的思维就变得理性化,语句便会更有逻辑性。孩子倾诉心声时用词准确,表达到位,家长就能够深入理解孩子。文字交流中,我们可以举例子、讲道理,为了表达明晰,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警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交流更加融洽,还可以展示语言文字的魅力。用这种方式沟通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在家长面前敞开心灵的窗口,两代人的交流就不会出现隔膜。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自尊心非常强。用文字交流,会给孩子留有缓冲的时间,避免让孩子产生心理紧张感。在文字交流中,家长要将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孩子,防止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正面矛盾冲突。教育的主题要明确,能够相互之间感受到真情。文字交流让教育从情感交流的角度出发展开,家长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家长的改变。
用文字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要随时收藏交流的文字,方便随时翻看,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而总结教育经验,遇到雷同的问题可以使用曾经使用过的方法,让这些文字起到长久的教育作用。
细节二:给孩子提出学习建议
妞妞很喜欢看绘本图书,每天都会翻看,让妈妈给自己讲有关图画内容的知识。爸爸给妞妞买了一套关于昆虫的绘本,吃完早饭妈妈和妞妞一起翻看,讲这些昆虫的生活习性、长相特征等等,妞妞听着很入神。妈妈把绘本翻到瓢虫这一页,说:“看看,这种昆虫的名字叫‘七星瓢虫’,数一数它的身上是不是七颗星。”妞妞很乖,用胖胖的手指数了起来,还小声念叨着:“一颗、两颗、三颗……”当瓢虫身上的每一颗小点点都数到了,就高兴地大声说:“真的是七颗呀!”之后,她们又看了蜻蜓、小蜜蜂、蝴蝶等等,一共翻了10多张图片,妞妞安安静静地听着,还会不时地提出问题。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妈妈说,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昆虫,下楼去花园里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妞妞的视线很不情愿地离开了绘本图片,说:“我还没听够了。”
妈妈说:“我们在花园里找一找这些昆虫,才知道书里的内容是不是正确的呀,眼见为实,对不对?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看真实的昆虫到底长什么样呢?”
妈妈还引导妞妞说:“这些昆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很美的呀。”
妞妞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被妈妈描绘的美丽的花园景象吸引住了,就忙着叫上爸爸一块儿到花园中看各种会飞的昆虫。
事实上,花园中未必会有这些昆虫。妈妈让妞妞去花园的目的是让她的视线从书本中移开,让眼睛休息休息。另外,孩子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对绘本读物失去兴趣,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案例中,妈妈利用与孩子看绘本图片的方式与孩子互动,让孩子获得知识。但是,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妈妈让妞妞休息的方式就是下楼去花园里走走。妞妞将所有的注意力就专注于绘本,不愿意去花园,妈妈就以绘本图片的内容为基点,将绘本内容巧妙地转移到花园中,妞妞的思维也跟着转移了,而且还引起了妞妞的好奇心。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学习建议,让孩子从被动地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行动,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接受知识,孩子的心境转换了,还可以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家长提出的建议起到了引导作用。如果采用限制孩子行为的方法,比如:“你如果去花园,是不是比看图片更好?”孩子就不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了,对选择犹豫不决。案例中的妈妈就使用了要求性的意见,“我们在花园里找一找这些昆虫,才会知道书里的内容是不是正确的呀”,提议的内容具体,孩子就能很快领会家长的意图,小脑袋中就能构想出花园中昆虫的形象,自然会主动地跑向花园,满足自己的知识欲望。
指导方法:
孩子天性好动,喜欢探索,对未知的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家长要将孩子的这些性格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破坏玩具,家长就要认识到孩子是想知道这些玩具是如何构成的,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家长都要认真回答。对于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要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不懂,弄明白了再告诉孩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生长,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家长向孩子提供学习方法,不可以直接告知,而是要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孩子查阅工具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学习方法,家长予以必要的指导。比如,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可以让孩子将长文章缩写成短文,让孩子在缩写的过程中体会写文章的要理,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孩子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