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自主探索(1 / 1)

细节一:在特定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明明在客厅看电视,听妈妈喊他,就跑到了厨房。原来,是妈妈让明明切苹果。明明找来水果刀,按照习惯的竖着切苹果的方法,剩下的苹果核被切成的形状就好像两只小耳朵一样。明明将切好的苹果摆到果盘里。

当明明要切第二个苹果的时候,妈妈说:“这次换个切法吧,不竖着切了,横着切苹果好不好。”

明明的兴致被激发起来,连声说:“好啊,好啊!”

妈妈说:“那么,你想想看,如果横着切苹果,会看到什么呢?”

明明看看刚刚切下来的还摆在桌子上的苹果核,想了一会儿说:“估计所有的苹果籽都会看到的,这么竖着切,还有的苹果籽藏在果核里面看不见。”

妈妈笑了,没有说话,示意明明可以切苹果了。明明横着将苹果切为两半,之后就近乎兴奋起来,将一半苹果拿给妈妈看,还大声说:“妈妈,看,苹果核是一朵‘梅花’,五个花瓣,这太意外了。”

妈妈看着明明兴奋的样子,就问:“想想看,为什么切苹果会将果核切出梅花的图案呢?”

明明很快回答:“因为切苹果的方向不同了。”

妈妈点点头,指了指摆在果盘中的苹果。

“苹果变颜色了,白色的果肉有点儿变红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妈妈疑惑地看着明明。

明明说:“每次我切苹果的时候,就会发现过了一会儿苹果就变成这种颜色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妈妈说:“我们上网查查好不好,一块学习学习。”

明明很快地打开电脑,用搜索引擎开始搜索,妈妈坐在一旁看着儿子操作。

明明说:“妈妈,找到答案了,原来是苹果中有一种酶,与空气中的氧气相遇后,就发生化学反应了,所以苹果的果肉才会变颜色。”

妈妈点点头,说:“哦,原来是这样啊。看来生活中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明白这些道理。”

切水果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有谁能发现切水果也能切出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学问呢?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个人既不太注意熟悉的东西,也不太注意陌生的东西,因为和他的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

案例中的妈妈就是利用切苹果这个日常的生活内容将自己的孩子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出来。我们切苹果通常都是竖着切的,这一次妈妈让孩子横着切苹果,就是在引导孩子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仅让切苹果更有趣味性,而且生活内容也更为丰富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水果的各种特点,就会产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启发孩子思考更多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指导方法:

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天性,但是,在观察和探索事物的时候,往往存在着盲目性,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对经常看到的和接触到的事物就会熟视无睹,不再有好奇心,也不愿意探索了。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探索问题,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让他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变得更为灵活。

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的视角与成人有所不同,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的视角,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的特殊需求,对孩子的答案表示认可,之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答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变得持久。

孩子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认知水平也比较有限,家长通过提问可以对孩子正确引导,让孩子按照合理的顺序观察事物。当孩子在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孩子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探索。

细节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位妈妈把女儿带到美国纽约,第一件事就是培养女儿的口才。当时纽约的一家媒体要在母亲节这一天组织中文演讲比赛,女儿的英文还不太好,这个演讲比赛刚好适合她。妈妈就给女儿报了名,希望让孩子通过锻炼增强公开演讲的自信心。可是,报完名之后,妈妈又有些犹豫了,心想:“如果女儿的自信心没有被树立起来,反而伤害了自尊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该怎么办?”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事情,妈妈帮助女儿选定了几个演讲的内容,都是女儿非常熟悉的故事和儿歌。果然,女儿对这次演讲非常不自信,说:“不想参加比赛了,那么多人看着,想想都紧张。”过两天,又说:“我自己去参加比赛吧。”妈妈说:“这些儿歌和故事都是你非常熟悉的,你可以挑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女儿选了一首儿歌,妈妈陪女儿反复练习了几次。终于到了比赛这一天,女儿没有迟疑,和妈妈去参加比赛了,在前面的小朋友讲演结束之后,女儿勇敢地登上了演讲台,对着观众席行了鞠躬礼之后就声情并茂地朗诵儿歌。女儿的儿歌内容比较简单,但是表演得很自然。当女儿演讲结束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美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演讲能力是非常重视的,会利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发言,无论讲的对与错,孩子都会得到表扬。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时候,也会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即便学生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这一教育理念是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营造的氛围。犯错误也是学习的途径,学生当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美国的家长也会在孩子的面前有意识地犯错误,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目的就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案例中的妈妈希望培养孩子的口才,让孩子参加演讲比赛的目的就是让她在大庭广众下勇于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方式。其中提出美国的教育方式,即无论孩子的表达是否正确,教师和家长都要对孩子表示肯定,以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一些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已经到了一手包办的程度。孩子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说“是”和“不是”的权利,逐渐地,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依赖性。这样的孩子缺乏自我表达能力,独立办事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孩子没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思维惰性就会产生,思维辨识力薄弱,表达能力自然会欠缺,甚至孩子的沟通能力不足,这都不利于孩子心智的正常发展。

指导方法:

当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即便家长已经知道,也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展现自我。孩子获得了表达看法的权利,就会深入思考,勇敢沟通,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的表现意愿。孩子的表达能力不仅会增强,当众发言的时候还会充满自信。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有表达的机会。孩子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表现,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收集活动资料,所有的工作都是独立完成,孩子准备得越充分,对参加活动的自信心就会越强。家长以活动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制定自主学习规范,采用榜样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从效仿开始,按照规范自主学习,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而且还要自主安排时间,家长尽其所能地予以支持。

当孩子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持有鼓励的态度。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高度重视,进而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更加热情,而且愿意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与周围的人共享,成为喜欢学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