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放风筝,不小心将风筝落到树杈上了,就都跑来问我该怎么办。当时我想,这些孩子对他人的帮助已经产生依赖心理了,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假思索就找人帮忙,这是思维惰性的表现。于是,我没有去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还露出为难的表情说:“风筝落到树杈上了,那么高,我怎么够得着呢?你们想想办法吧。”孩子们看到我也无能为力了,就开始各自出主意了。
一个小朋友说:“要是有人会爬树就好了。”
还有小朋友说:“晃一晃树干,看看风筝能掉下来不。”这名小朋友说着,就开始摇晃树干,可是,树长得比较粗壮,一动也不动。
又有一个小朋友看着纹丝不动的树,就说:“哎,看来只能砍树了。”
有几个小朋友说:“砍树怎么行,要爱护绿色植物,晃树也是不可以的。”
“看来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很强。”我心里想着,感到很欣慰。
“我们找个长杆子吧,可以将风筝够下来。”一名小朋友终于说出了比较可行的方法,我表示了赞赏。
接下来,小朋友们又开始犯愁了,“主意挺好,可是,哪里有这么长的杆子呢?”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
一名小朋友脸上带着兴奋的样子大声说:“我家有晾衣竿,等着我取来。”
晾衣竿取回来了,很快风筝就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够下来了。
我鼓励孩子们说:“你们很聪明,遇到困难自己就可以想办法解决了。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解决问题似乎是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这正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如果遇到问题不会自己解决,就等于是有脚不愿意自己走路,不会动脑思考问题一样。
现在很多的孩子产生思维惰性,习惯依赖他人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主动站出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没有解决困难的意识。人生就是一种经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必然的。孩子具备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成长的标志,家长有责任让孩子面对问题,养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让孩子勇敢地对待困难,乐观地对待各种挑战,并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
指导方法:
父母培养孩子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妨让自己变“懒”一些。孩子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尝试着自己解决也是一种锻炼,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应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做个“懒人”,让孩子独立去做,让他们产生主体意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对生活的自信心。比如,看到孩子穿衣服时,不知道先穿哪件、后穿哪件,或者扣子扣得不对,就告诉孩子:衣服穿得不对,要重新穿,扣子要好好扣。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反复几次就记住了,而且还积累了生活经验。虽然孩子在操作中会比较麻烦,父母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孩子总结规律,让孩子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父母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予以鼓励。孩子的眼界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但是作为父母不能予以否定或者直接纠正,而是要表示欣赏。孩子得到认可之后,就会更加努力,即便遇到更难的问题,也会积极主动地解决。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父母不会永远成为孩子的依赖。让孩子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