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方法不对,读再多书都没用(1 / 1)

大量阅读肯定是必要的,但语文成绩的好坏,可不仅仅跟阅读量有关。

01 阅读靠量更靠质

在孩子学龄前,我们都提倡阅读要以孩子为主导,兼顾虚构性和非虚构性,若能稍微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孩子在阅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但是尽量不要考问孩子,最好用聊天的形式,哪怕你是假装请教,也比直接提问的效果好。

每当我这样说,总会有人感叹“做父母可真难”,可谁让咱们没经过人家同意就把孩子带到了世上呢?

我总喜欢听一些前辈分享教育经验,我也经常跟当老师的朋友聊天,了解教育现状。他说:“好学生的背后都有好家长,家长的功课做到位了,孩子自然优秀。”

就拿语文学习这件事来说吧。

到了小学三年级,很多家长突然发现,自家孩子的语文成绩一下子从90多分降到了80多分,于是就开始着急了。

有的家长问:“我们孩子读书也不少呀,我经常给他买书,怎么语文成绩就是上不去呢?”

如果详细询问就会发现,很多说自己常给孩子买书的家长,其实一个学期也就买三四次,买的还都是缩减版的名著,要么就是《我要做个听话的孩子》之类的说教性的书。

于是我壮着胆子得出了这类孩子语文成绩不好的第一个原因:看的书没有营养。

第二个原因,则是阅读的深度不够。有些孩子在看《西游记》时只记住了一只猴子在打打杀杀。

02 深度阅读需要方法

涵涵上小学了,在她的作业里,有这样一道仿写句子的语文题:

请根据下面这个句子进行仿写: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对此,涵涵写的是:“你用灵巧的双手,制作精美手工。”

我说:“不太合适,你想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而你的句子有用到修辞吗?”

她回答了,却又反问我具体该怎么写。

我说:“咱们边吃边聊吧。”

到了饭桌上,我开始启发她:“仿写句子的时候,可以想一想,人家写的是长江,你可以写什么?其实,老师、太阳、春风等事物都可以写。”

她说:“你用温暖的阳光,照耀金色大地。”

我继续启发:“可以再试着加上拟人的修辞,比如‘春风拂面’。”

你看,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理解题已经在考查孩子归纳、提炼、总结和思辨能力了;而到了三、四年级,阅读理解更不会再局限于找原文就能做正确的题,对归纳、提炼、总结、思辨能力的要求会更高。

这些能力,都要靠家长在平时的阅读中引导、培养出来,而深度阅读是最好的方式。

怎么提高阅读的深度呢?

我常向读者朋友们推荐图书,不过我不想让自己推荐的好书被大家买回去后放在角落里落灰,或者被随便翻翻就略过,不能发挥最大价值。因此,我思虑再三,并且做了很多功课,就开启了和他们的共读活动。

我在共读群里手把手教过大家一些阅读策略,并提供了具体的运用案例。

比如,要想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思维导图肯定是个好工具。在共读知识点比较多的绘本《中国国家地理》的时候,我采用的就是思维导图加知识拓展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深层次阅读,就能慢慢地提高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

当然,针对故事性强的书,也要用不同的归纳概括策略,举个例子:可以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故事里他印象最深的一两个点是什么,故事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自讲了什么……

或者,可以用“故事山”的形式,引导孩子细细思考:

而针对锻炼思辨能力,积累字、词、句等情况,我们可以再换其他阅读策略。

我在某一天的共读笔记中截取了一部分:

1.联想、讨论,提升思辨力。

今天要读的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故事的主题是“友谊是陪伴,不是占有”。

不妨跟孩子讨论一下友谊这个话题,比如:什么是占有呢?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呢?等等。

注意:是平等的讨论,不是提问。

2.扩句和缩句。

经常跟孩子一起进行扩句和缩句的练习,有助于改善孩子作文像流水账似的情况,即使是孩子现在不写作文,也可以在阅读时,让他用几秒钟锻炼一下。

比如“明日之国里处处有美不胜收的奇景”,可以缩成“明日之国里有奇景”。待孩子说出了答案,你可以顺便问一句:“什么奇景呢?”在这里可以停顿一下,孩子愿意的话就会回答,如果不愿意,你就自问自答。

这就是大人有意识、孩子无意识地渗透知识。当然,不要老是提问、反问,孩子听多了会厌烦。

对于字词积累的方法我记录如下:

今天读的这本书中,在第二段里有一句话:“这样的春雪会给草地盖上一层雪白的毯子。”和孩子读到这里,你可以顺口拓展一下:“我们写比喻句,也可以用‘春雪给草地盖上一层雪白的毯子’这样的句型,不用总是写‘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还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印象和思考力度,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还有哪些听起来更形象、更与众不同的比喻句。

另外,本书第二段中有个词“蹦蹦跳跳”,那么,在读完故事后,就可以以此为契机,跟孩子一起说一说AABB式的词语。一般来讲,6岁左右的小朋友很喜欢这种游戏。

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可以多多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