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上小学后不喜欢阅读了(1 / 1)

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在培养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01 读绘本时要不要多提问,看看孩子有没有听明白

每读完一本图画书都要面对提问,当这变成一种习惯时,孩子会怎么想呢?

听妈妈读图画书对孩子来说本该是一件轻松且快乐的事。打开图画书的封面,从听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们就渐渐进入了故事的世界,踏上了一段美妙的旅途。即便故事结束,孩子们依然会停留在故事的世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中翱翔,想象力因此更加旺盛。

可是,就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大人却要用各种问题无情地骚扰孩子的幻想世界。于是,一想到听完故事爸爸妈妈要提很多问题,孩子便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设想可能被问到的各种问题,并为回答这些问题做准备:“一会儿肯定会问我这个故事哪里有意思,我得记住这个地方。”“这是第三只小猪,这是第七只羊。”诸如此类。

长期如此,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于是变得厌烦听大人读故事,甚至讨厌图画书。

请问,我们能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读图画书呢?

不停顿地念下去,这是大人给孩子读图画书时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在大多数场合下,特意提一些问题其实是大人的自我满足。

当然,在不知不觉中与孩子自然地对话,引导孩子复述、思考,这是很有价值的,但一定要注意采用自然的方式。

02 要不要指读

关于要不要指读,我的看法是在学龄前没必要,而且如果孩子已经五六岁了,既不习惯,也不喜欢,就更没必要了。换句话说,这不是必须做的事情。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是这样说的:

孩子们读的是图画书的插图。

看惯图画书的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通过看插图来理解故事内容的方法。

孩子们看着每一幅插图,就知道画面所讲的内容。可如果把书里的前后两幅画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现两幅画之间其实并不连贯,这时就需要根据画面来发挥想象力,用想象填补不连贯的欠缺部分。这样一幅一幅地看下去,想象下去,故事的情节就被整理出来了。

可以这样总结:插图为孩子们在大脑中构建人物形象提供了机会和线索,而使插图活起来的,是他们自己的想象力。

03 几岁可以读童诗童谣

松居直先生说:“如果进一步思考图画书的语言问题,我建议最好让两三岁的孩子体验一下诗歌语言。”

我也建议在幼儿的早期阶段,父母多给孩子们读一些儿歌或诗歌。

学语言首先是从听声音和韵律开始的,接着才是获得形象和意义,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由语言的声音及韵律的丰富体验而产生的听觉与语言的关系。孩子的阅读不一定要限于图画书,读一些儿歌、童谣或其他有韵律的文章给孩子听,对培养孩子的母语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文学的、诗性的语言体验是丰富还是匮乏,对幼儿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如果在幼儿期没有体验过这个语言世界,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匮乏。特别是从诗的语言中,儿童能感受到语言的韵律、音调、意象彼此间的联系,也能感受到乐趣和愉悦,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其对语言音韵部分的敏感,并发展为生动使用语言的能力。

对三四岁的幼儿来说,与理解语言的意义相比较,更应重视培养他们对语言趣味性的感受,也就是感性层面的东西。

对人类来说,语言首先不就是声音、音调和韵律吗?语言的声音、音调和韵律,不就是首先进入婴儿的耳中,然后被稳定地传承下来的吗?

孩子之所以喜欢童谣,是因为他们对语言的趣味性很敏感。语言和声韵相结合,朗朗上口、简洁生动、短小精练的童谣诗歌,对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神奇的催化作用,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调味剂,也是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尝试学习阅读的最好选择。

有趣的童谣,可以点燃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这首:

鸡蛋

鸡蛋白,鸡蛋黄,

白云抱个小太阳。

一段话把“蛋白”“蛋黄”“白云”“太阳”关联起来,为孩子打开了想象的出口与空间。

童谣还可以教孩子认知世界:

汽车和飞机

汽车嘀嘀嘀,飞机嗡嗡嗡。

汽车地上跑,飞机空中行。

汽车抬头看飞机,飞机像只小蜻蜓。

飞机低头看汽车,汽车像只小甲虫。

还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比如:

野牵牛

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嘀嗒!嘀嘀嗒!”

这首充满韵律的“科普”童谣,用顶真的手法让整首童谣随韵结合,环环相扣。

04 孩子五六岁了还不能自主阅读怎么办

五六岁的孩子在读图画书时,首先会很努力地挑自己认识的字读——他们不是读书,而是读字。所以,让他们自主阅读,并能解读、理解图画书,还要以此为乐,着实有些勉为其难。

图画书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而存在的。如果孩子感到书让自己痛苦、读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那么他就会对书的世界敬而远之,转而投入电视的世界了。所以,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反而讨厌读书。

图画书如果不能令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就不会留在他的心中;如果不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什么,那么图画书便不会促进他的精神成长。

吸取这个经验教训,自主阅读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在给涵涵过渡的时候,遵循的是“拼音+有趣的桥梁书+漫画书+一开始选的书薄一点”的原则。慢慢地,涵涵的识字量增加了,读书时不再挑着字读,读的乐趣有了,她就乐于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