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至少爱上一项运动(1 / 1)

涵涵上游泳班是5岁之后开始的。

小时候我们常带涵涵去游泳。有一次下雨了,我们去的那个露天游泳池水比较冷,再加上水质不好,孩子又小,抵抗力不强,回来她就生病了,得了尿路感染,呕吐、发热,在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月。

经历了这件事,再选游泳班的时候,我的第一要求就是水质,并且孩子不能和许多大人在一个泳池里,于是就选择了亲子游泳,一年四季都去。但是在亲子游泳班里学习进度是很慢的,因为孩子小,再加上我和爸爸都比较“佛系”,只把它当作给涵涵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就没怎么在意学习进度。

学完自由泳和仰泳两种泳姿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孩子的年龄也大了点,免疫力各方面都比小时候强,于是我就想换个离家近点的泳池,但一定要水质好。

这次换班,以及后来的再次换班,我都是傻傻地趁着暑假跟涵涵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报的。为什么说傻呢?因为老师在暑假的短期班里,教学目标一般都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泳姿为主,为的是让家长看到成果——孩子在水里能移动了。换句话说,他们并不会严格细致地去规范孩子的游泳动作。涵涵之前已经学过,有基础了,本来应该去上长训课,由教练带着,按照适合她的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打磨动作,结果因为我选班型的问题,白白耽误了两个暑假。

01 为什么我让涵涵学游泳?

涵涵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骑滑板车摔骨折过一次,所以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我选了伤害性最小的游泳。加上试听完游泳课她自己也很喜欢,我就想陪着她把这项运动练成一个特长。

其实说“特长”并不恰当,因为迄今为止,涵涵在游泳方面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也没有拿过什么奖项,甚至可以说游得不算太好。所以准确地讲,是打算把游泳培养成能够陪伴她一生的运动方式。

我一定要让涵涵加强体育锻炼,一是为了强身健体,以便她有旺盛的精力去应对未来初中和高中繁重的学习;二是为了塑造性格,因为运动能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胜负心。除此之外,运动对人的大脑,包括情绪和专注力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还有,我想让她在学习之余有一项可以放松精神、发泄情绪的爱好。

研究显示,运动可以通过和抗抑郁药物一样的神经分子机制来发挥作用,增加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而调节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通路,改善抑郁症状。李玫瑾教授就认为,青少年情绪抑郁现象最好的预防和治疗方式就是运动:“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多运动的孩子,情绪很少会抑郁。”

作为母亲,我想我的孩子有了弹琴和游泳这两大爱好,以后出现抑郁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吧。

02 为什么短期游泳班都是从蛙泳教起?

绝大多数家长不愿意看到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孩子上了那么多节课,结果还在练习打腿的情况。游泳教练也了解家长的心理,所以他们只好根据“掏钱者”的思路去安排课程,让孩子“速成”,10来天就能在水里游上一小段。

要完成这个任务,蛙泳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把蛙泳的动作做标准虽然要3~5年,但它是最容易学、最容易“游起来”的泳姿。

03 有没有必要报长训班?

其实,如果我们只是把某项运动——比如游泳——作为让孩子强身健体的手段来看,那么孩子在短期班里学会了基础动作,不去长训,自己锻炼也可以。但如果想把它发展为孩子的一门特长,还是要让专业教练给孩子规范动作、制订运动计划的。

涵涵5岁多时开始游泳,不过那时学的自由泳和仰泳的动作要领应该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她正在跟着专业教练从头训练。涵涵目前练习蛙泳的进度看着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教练还不满意,他的要求比较严格,这也是涵涵长训时我选择这位教练的原因。

孩子可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只游泳,体操、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甚至是跑步、跳绳,这些都是很不错的。

总之一句话,让孩子动起来吧!不管哪种运动,找到每个阶段适合孩子的,坚持每天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

(1) 意为“我观察”。

(2) 意为:“我用我的小眼睛观察。”

(3) 意为:“它是红色的东西,它会游泳。”

(4) 意为:“对,它是金鱼!做得好!”

(5) 意为:“它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