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不是念叨出来的(1 / 1)

我跟朋友视频聊天,她说孩子期末没考好,语文基础题扣了13分,拼音声调写错了、字缺胳膊少腿、默写句子少字。数学也不例外,后面的难题没错,前面简单的反而错了。

朋友说,孩子什么都会,就是考试太粗心了。

表面看起来,孩子出的都是“小问题”,是粗心,而实际上,这些“小问题”并不小。把孩子出错的原因简单归于粗心,是很不可取的,原因在于:

第一,总把粗心当借口,孩子会把出了问题的地方忽略过去,不去认真分析出错的真正原因,通过考试暴露问题、查漏补缺的效果就没有达到。

比如“直”字,朋友家的孩子在考试中就把里面写成了两横。朋友说她粗心,孩子听了就会觉得没什么问题,只要下次细心就好,然而真正的原因是孩子对这个字的笔画不熟练、不确定,所以才会出错。没有找到出错的根源,到了纠错改正的时候,她又苦思冥想,去猜“直”字里面到底是多一画还是少一画,最后写出的还是两横。

第二,每次都说粗心,会让孩子忽视扎实学习的重要性。

就算每次考完试,拎着孩子的耳朵告诉他:“下次一定要细心!”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更细心。反而因为粗心说多了,孩子也认为自己不是不会,只是马虎而已,于是更不会把这个知识点再认真透彻地巩固。最终,下一次考试还会出现类似问题,成绩也就有了差距。

许多家长常和我朋友说一样的话:

考的题孩子都会,就是粗心没算对。

孩子经常漏题、错行。

我家小孩能把乘法看成加法。

这样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粗心只是做题出错的结果,并不是原因。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重点是要帮孩子从错题中分析出真正的原因。

会却没做对,可能是假会。也就是说,孩子表面上看是会做了,但是没有彻底掌握,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写串行了、抄写出错,至少说明孩子写完不检查,同时也有可能是在写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将原本的三步计算简化成两步,简化的过程中思维跳跃,自然容易出错。

准确率低,说明不熟练。同类型的题,写得很快,准确率很高,说明能熟练运用。若是写五道错三道,那明显就是缺乏练习,多做几遍,答案自然就在心中了。一个类型的题,反复练5遍以上不出错,才能形成深度记忆。

找到真正的原因后,帮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就容易多了。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孩子不再“粗心”,需牢记两个字——扎实。这两个字,指的是对知识掌握得扎实、好习惯养成得扎实。

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为重要,它是孩子牢固掌握知识、取得良好成绩的一大法宝。如果在学习中态度不端正,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培养哪些好习惯能够击破“粗心”呢?

01 及时改错

犯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不要孩子一出错就发火怒骂,或者严厉指责。因为犯错不可怕,从犯错到意识到错误,再到改正错误,这个过程正是大脑成长的绝佳时机。

孩子做作业时出了错,家长要拿出耐心,跟孩子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及时改掉它,重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过一段时间,还可以让孩子把错题拿出来复习一下,巩固加深记忆。

02 认真审题

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在考试时经常把题目一扫而过,就开始选择答案。当时化学经常考催化剂,有一次题目中明明写的是氧化剂,我瞥了一眼,还是习惯性地按催化剂去思考答案,结果可想而知。

不认真审题的情况在孩子小时候更容易犯,但他们不是故意的。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太能理解考试的真正意义,所以他们在审题的时候特别容易过多联想。比如,涵涵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咦?王伯伯好厉害呀!”

做数学题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是应用题里说,王伯伯每天能做98串糖葫芦。

涵涵的感叹还没完,读了整个题目后,她又说:“王伯伯生意真好,他做的糖葫芦肯定很好吃。”

再读另外一道题,读到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坐校车去看电影时,她又感叹:“这所学校可真好,大家不用上课,集体去看电影。”

这种情况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家长不要严厉斥责孩子,不妨引导孩子怎么审题。

无论做什么科目的题,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先认真读题,找到关键字,确定这道题是让干什么很关键。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那只是个题目,做数学应用题时,看关键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才是重点。

具体来讲,可以让孩子在读题的时候把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圈出来,这样可以强化题目中的信息,防止思维过度发散,注意力不在题干本身。也可以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求,不要只读了一半题目便按习惯性思维去判断。有的孩子反应很快,看完半道题目就得出了答案,这样很吃亏,因为题目一旦审错,答案肯定南辕北辙。

慢慢地,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养成了,就不会再出现因审题不清而扣分的情况,也能杜绝题目要求画波浪线孩子却画成直线、题目要求标出正确读音孩子却标出错误读音的问题。

03 注意力集中

漏题、错行,可能是视觉追踪或者阅读习惯不好导致的,也可能是专注力不够。

粗心与专注力有密切的关系。专注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于是就容易出现信息的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个大工程,我会在下一节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4 写完后要仔细检查

加号看成减号,乘法看成加法,题目要求画横线却画成圈,53写成35……这样的问题,通过仔细检查都能够发现。

考试时间紧,做题的时候肯定会加快速度,这样就容易有笔误或者出错。二次检查或者验算能很好地查缺补漏。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不能写完作业后把本子一推就没事了,把判断对错当成家长和老师的事情。

涵涵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做数学题时都是爸爸把错的地方找出来让她改。后来,变成了爸爸告诉她作业里错了几道题,让她找出来改掉。再后来,是涵涵自己进行检查,要是没发现错误,那就在第二天让老师用红叉提醒她。

检查这个行为就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一样,都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孩子学习时保持环境的安静也很必要,尤其不要让孩子边看手机、电视或者边聊天边写作业。长期专心、专注地去学习,孩子才能不急不躁、充满信心,假以时日,养成细心的习惯,再也不会因为明明会却做错而感到可惜和遗憾。

有了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

05 功夫下在平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会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而这个记忆很可能是错误或有疏漏的。

所以,当孩子自以为掌握了某个知识点,而实际上记忆并不深刻,印象很模糊,在考试中肯定会犯错。这就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重复、巩固,真正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牢固,最先出现在大脑中的记忆就是正确的。

一、二年级每天的作业都有写生字,有的家长说:“我上小学时作业就是这样的,怎么过了这么久,时代变化这么大,孩子的作业还有写生字?”殊不知,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小学低年级不好好写生字,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到了高年级,作文里就会错别字频出。到那时再去学写字,难不难?

06 适当刷题有必要

孩子在低年级时计算不过关,到了高年级,往往会出现难题有思路,最后得数却算错了。明明会做的题拿不到分,你说可惜不可惜?

所以,不要小看每天重复的口算练习,等到高年级问题暴露出来,补起来就麻烦了。

人生没有什么捷径,最快的途径就是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儿,并且把这个阶段该做的事儿都做好,能做100%就不要只做到95%,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最后自然就会比别人做得好。

古诗词、生字、计算等都是需要一天天积累的,日复一日地训练才能让孩子获得在高年级仍能取得好成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