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这件事,没有什么与生俱来,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一次次坚持带来的一次次突破。
但“学霸”们的父母可能不这么说,很多时候你问他们教育方法,他们会说:“我们其实没怎么管,都靠孩子自己。”
为什么说这种说法不能全信呢?
可能,人家是在谦虚;也许你提问时的环境并不适合展开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谦虚完了之后聊天就结束了,没来得及分享真正的经验。
可能,人家摸了一副好牌。世界上确实有那种不需要父母操太多心就能规划好自己的学习、非常自觉自律的孩子,只不过,大多数孩子的自觉都是管出来的。
可能,人家早早就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压力并不大,这个时期培养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认真听课、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整理错题集……“学霸”的爸爸妈妈一般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帮助孩子把这些好习惯养成了。“小学靠家长、初中靠老师、高中靠自己”,这话真的很有道理。等到孩子该下功夫埋头学习的时候,再想养成这些习惯,那就很难了。
可能,“学霸”父母只是忘记了当初跟孩子一起拼搏的细节。想想看,在孩子上小学后,你在他两三岁的时候自己付出了什么,是不是有些细节已经记不太清了?人就是这样,当初自己认为没有能力迈过去的坎,等真正拼搏过后再回头去想,就会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还挺简单的。
还有可能,是你的家庭环境以及所拥有的资源跟人家不一样。
我至今都记得,当年上初三时对化学一片茫然,而化学老师家才7岁的闺女已经知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怎么写了。
有一个词叫作“耳濡目染”,氛围在那里,不怎么教,孩子都会受到影响。在不同的家庭里,父母每天跟孩子说的话、领着孩子一起做的事儿都是不一样的,而差距就是这么一天天拉开的。
所以,当人家的父母说“我们都不怎么管,全靠孩子自己”时,也不要觉得全是咱们孩子的问题。找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慢慢走,过程中全力以赴,面对结果时心态平和,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可持续的发展。
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说实话,没上网课之前,我觉得涵涵还挺自律的,但是网课颠覆了我对她的认知。
一开始她表现得挺好,每天除了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积极认真地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做的时候也非常有效率,能热情快速地完成。可从上上周开始,惰性来了。老师让写5个字,她绝对不肯多写1个,完成我布置的作业时也开始讨价还价,而且还拖拖拉拉。
其实,我布置的作业不多。她上的是公立小学,数学作业每天就书上那3~5道题,有时老师只布置一道题,我就让她做随堂教辅。所以,在任务量没变的情况下,孩子的配合度出了问题。
同时,涵涵也开始不自律了。之前看动画片,说好看一集,看完一集后就会自觉地关掉;说看20分钟,到时间也能自己关。现在她开始讨价还价,看完也不想关。
相信和涵涵一样的孩子不在少数,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律的心理机制。
01 自我价值认同是自律的基础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我们平时跟孩子相处时,要善于用正面语言鼓励孩子,让孩子认同自己的价值。
比如,在进行兴趣班的取舍时,我划掉了涵涵不太感兴趣的小主持人班,并把剩下的8节课安排到了暑期,打算让涵涵一起上完就算了。
后来上课的时候,正好我有时间,就去接涵涵。进了教室一看,她得到的星星只比“星王”少一个,我就放心了,虽然她不是很想上这个课,但只要来了,就会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地上完课程。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涵涵说:“妈妈有些发愁哦。之前答应你上8节课,可以请2节课的假。但今天田田老师说,涵涵上课表现那么好,我那么喜欢她,她请假了,我们汇报演出的时候谁挑大梁啊?”
涵涵听完后说:“那我也可以不请假呀!”
之前涵涵上幼儿园时,老师说她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我也是采取类似的方法。我说:“涵涵,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她说你上课表现很好,听讲认真,能够回答上来老师提的问题。老师还说,如果你以后上课时能够多多积极地回答问题,那就更厉害啦!”
每次正面引导后,涵涵都能表现很好。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将法、越挫越勇法对孩子很难管用,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自我评价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呢?它来源于环境的反馈,包括他人的评价、专家言论、媒体的导向、测验、数据资料等。这其中,他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又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儿童阶段,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来自爸爸妈妈的肯定、赞美和认同,对孩子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非常关键。
所以,想要孩子自律,先要让他觉得自己很好、很重要,自己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就。只有欣赏自己才能更加自律,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孩子就只会破罐子破摔了。
02 没有自由的管制是自律的绊脚石
在自律的前一个阶段,需要他律。比如,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写作业,帮助养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的习惯。好习惯养成后,孩子就会自然地自我约束,自我完成。
但是,这种他律不等于没有自由地管制——你不用数年如一日地盯着孩子做作业,对他严格监督。一开始可能需要陪在孩子身边,慢慢地,你可以去另一个房间做家务,让孩子自己完成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以管控手段为主导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够独立,做事缺乏主动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03 包容不是纵容
包容和纵容是有区别的,包容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而纵容是不管不顾地一味溺爱。
包容是让孩子自律的最好方式,比如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获得了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主题是规则感、友爱、包容和接纳。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甘伯伯要撑船去游河。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孩子,野兔、猫、狗、猪、牛、绵羊和山羊各一只,鸡两只,他们都想上船,和甘伯伯一起去游河。
甘伯伯统统欢迎,只是在他们上船之前提出了要求,要遵守秩序,孩子不许吵闹、兔子不许蹦跳、猫不许追兔子、狗不许追鸡、猪不许乱晃、绵羊不许咩咩叫、鸡不许扇翅膀、牛不许踩东西、山羊不许乱踢。
一开始,大家还能遵守约定,可是慢慢地就本性显露,做起自己喜欢的事儿了。结果船翻了,所有人都掉到了水里。
甘伯伯并没有责备他们,毕竟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动物有动物的本性,不是谁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
后来的发展出人意料:孩子和小动物们跟着甘伯伯回去的时候走得井然有序,一起喝茶的时候也没有再乱蹦跳、追逐打闹,而是非常有礼貌。
所以,有时候包容孩子、适当放手,让他们去承担自然后果,反而比一味地抱怨“我都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更能促进孩子自律。
04 先“苦”后“甜”,延迟满足
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让他们做事情来交换。这是一个锻炼意志力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抵御**的能力。
涵涵在暑假里,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我可不可以看一集动画片?”我说:“不行,一日之计在于晨,先读书或写作业。把该做的事儿先做完了,再看动画片。”一段时间后,她就知道早上第一件事该干什么了。
还有一次,她说:“妈妈,我想要个显微镜。”我说:“好啊,等你从老师那里得到50颗星星,我就给你买。”
在这个等待和努力的过程中,孩子自然就会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为养成自律习惯打下基础。
了解了自律的心理机制,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方法。
05 不能放任不管
董卿曾说:“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性格即命运,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生的,而在你的成长当中最初耳濡目染的榜样,就是你的父母。”
因此,父母能够自律固然很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自律的环境,如果不能,起码得去及时督促孩子。
想想看,是不是在我们坚持陪孩子读英文绘本、坚持督促她练琴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配合得很好。可一旦我们松懈了,哪怕只一周不管,再让孩子去养成习惯,就又得从头开始了?
06 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
时间管理能力很重要,想让孩子有这个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们可以用沙漏、时钟等工具,帮助孩子感知时间。
那么,像涵涵这种已经对时间有认知的孩子,怎么培养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呢?还是要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某件事”这个方法。
之前看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如果记录一下自己一早上所做的事情,你就会发现自己有多么浪费时间。比如,有的人早上起来打开朋友圈、看看淘宝,不知不觉就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还有的人工作时,本来想拿手机看个东西,结果看了下朋友们发的信息,又打开了其他软件,之后就完全忘记自己当初拿起手机的目的,就这样,时间又浪费掉了。
孩子们也是一样。说好的写作业,可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摆弄玩具,不知不觉睡觉时间到了,孩子困得大哭,父母气得头疼。鸡飞狗跳之后,匆忙赶完作业,孩子含着眼泪去睡觉,留下懊悔不已的父母。
所以,要给孩子从小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件事的习惯。花15分钟读完今天规定的分级读物、在10分钟之内刷牙和洗脸、用30分钟做完作业……当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某件事后,一定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这样,习惯养成后,孩子就不会做事拖沓了。
07 有计划、有目标
美国教育专家罗伯特·J.马扎诺博士认为:当孩子设定了目标时,任务的感知价值就会调动内在动机。
之前我老是自己做主,规定涵涵应该完成哪些任务,让涵涵有被控制的感觉,觉着她怎么总是在做作业。
为了改变她的认知,我做了两件事:首先,跟她一起记录学习时间和玩的时间分别是多久;其次,跟她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让涵涵自己提出下周要学的是哪些内容,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要完成哪些内容,并规划一下每天要完成的小目标。
这样,在下一周里,涵涵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在计划表上打个钩,自己还觉得挺有成就感。
08 及时表扬自律行为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能够从他律走向自律,并且在未来的初中生活里,就算家长不管也能做好自我管理。因此,要及时表扬孩子们目前的自律行为,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更愿意自律。
比如,涵涵做完了两页语文练习册和一页数学练习册,一共花了36分钟,我就赶紧表扬她,指出她的语文作业哪些字写得好,说明她认真写了。
一个孩子越能够被尊重,就越懂得自尊自爱,也会更自律。因为他不会觉着自己做不到、自己不够好,毕竟他们从小被鼓励、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这些都激励着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前进。
所以,一定不要因为孩子不够自律就吼他,相反,我们要发现孩子自律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正向强化他们自律的习惯。
每次写这样的文章时,总有读者留言:这届家长太难当了。
是啊,可谁让我们是家长呢?既然当了父母,就要做个足够好的家长。
给孩子从小培养习惯是挺难的,但是不忍受这种难,等孩子到了初中、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更大的难等着我们,那时才会体会到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趁着有效期还没过,在小时候好好引导孩子吧。现在看似有点费力,等理顺就好了,未来就能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