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世纪以前的一次里昂举行的宴会上,出现了一场关于一幅画卷涉及的神秘历史背景的争论,争论愈演愈烈,宴会主人转身要求一名侍者来解释这幅画卷所藏的迷团。令众位嘉宾吃惊不已的是,侍者那简短而清晰的解释很快地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辩论停止了,所有的人都对此心悦诚服。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先生?”一位宾客这样问道,表情上对侍者很是尊敬。“我学过很多学校,先生,”服务员答道:“我学习时间最长,获益最深的学校是我亲身的逆境遭遇。”当时的逆境令他受益匪浅,尽管他只是一名侍者,但是很快就因他的写作天才使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在欧洲尽人皆知。

普拉特·斯宾塞由于家庭贫困,只好光着脚走路,更别说买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了。然而,凭借刚毅的性格和艺术天赋,他以伊利湖光滑的沙滩为大自然赋予他的最好的书写纸,坚持练习书法,后来他终于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还创造了斯宾塞式书写体系,并坚持着他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使生动的书法艺术成为生活的精美写照。

之前有了八年犁地经历的威廉·科贝特只身到伦敦闯**。他先是以抄写法律报纸为生,干了八、九个月,然后加入了一个步兵团。当兵的第一年,他加入了查塔姆的一所流动图书馆,为的是尽阅其书,从此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我还是一个一天只有六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习语法。我经常在卧铺和临时铺边坐下来学习。我的背包就是我的书箱,膝盖上放块木板就可以写字,所有的物品都是临时性的。我可没钱买灯烛用具,冬天里我只能坐在火边才能借用亮光,当然只有轮到我放哨时才可以。为了买纸和笔我只能从食品里节省,甚至经常处于半挨饿的状态。军队生活中很难说有片刻的时间是绝对属于我个人支配的,我们十人同处一寝室,我总是在他人谈笑、哼唱或是吵闹之时学习。我常常为买纸笔所要花费的四便士而细心筹划,这对于我来说,可是一个大数目。当时我身高体壮,我从每周的伙食费里每次节省两便士。我记得而且我会永远记得有这样一次:在支付了所有的必需花费之后,我省下了半便士!那本来是用来买早餐红烧鲱鱼的钱。你知道,那一天的饥饿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可是,当晚我脱衣上床时,我吃惊的发现我的那半个便士不见了,天啊!我找遍了床底和盖毯下每一个角落,可就是找不到,最后我象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了起来,就为了那半便士!”

但是,科贝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和懈怠,相反,贫困和逆境倒成为他获取知识的动力,成功向上的阶梯。他曾经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都可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那么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我敢说,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年青人可以为他无所作为找到借口。”

英国电化学家汉弗莱·戴维一生受教育的机会很是有限,然而,他追求知识的恒心却令人钦佩。当他还在一家药店学徒时,他就边做边学,利用店中的平底锅、细颈瓶和各种瓶子在药店阁楼里做实验。

瑟罗·威德评论道;“很多农民的儿子都是从劳动中使个人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可以说,我也是如此。晚上,我看守烧水的炉火,不时填煤保持炉火兴旺。与此同时,你会越来越有精神,心神开始集中。白天里烧火的桐油松木已经伐好,它燃烧所放出的亮光就这样伴我度过了每个畅快的读书之夜。通过这样的读书方式,我知道了法国大革命,对其历史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明白了它为何会成为人们尊重和纪念的对象;并且从以后的学习中了解了更多的国家大事和人物。对于我来说,能从凯斯先生那里借到书来读是一件十足的高兴事儿,即使我每次需要光脚穿过两英里的雪地,只裹几片破布护脚。”

“明天我能放个假吗?”八月的一天下午,西奥多帕克这样向他的父亲问道。这样的问话让他的父亲很是吃惊,因为当时正是活忙的日子。然而,从小儿子那焦急的表情中他料到帕克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做,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西奥多帕克第二天起得很早,他只身步行了十里地来到哈佛大学,去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入学考试。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从他八岁开始就没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好好地定期去上学。但是,他总是抓紧时间来学习,每年冬天都要设法挤出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无论是在拉犁还是干其他的活,你总是会看到他是一边工作一边在复习功课。只要他一有时间就用来读书,而这些书都是他借来的。如果有书他借不来,可是又觉得书中的内容十分重要,是他必需学到的,这怎么办呢?他就会在炎热的夏天起大早去摘下一筐筐的草莓,然后拿到波士顿的集市上去卖,再用卖草莓的钱来买他那本心仪已久的拉丁文字典。

“做得好,我的孩子!”当他的儿子很晚回家,通报自己的考试成绩时,这位水车工高兴的称赞,“可是,西奥多!我可没钱供你去那儿读书!”父亲沉闷的接口道,“实际上我不会待在那里读书的,”西奥多轻松地说:“我就在家里学,利用那些零散的时间去学,然后,准备期末考试,只要我通过了期末考试就可以拿到我的毕业证了。”他果然是这样作的,他在哈佛就读了两年,这期间他还尝试从教赚钱,并用赚来的钱去交学费。最终,他从哈佛光荣毕业了。多年以后,已走向社会的他成了当时的社会名流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咨询顾问,如加里森、蔡斯、霍锐斯曼恩、西华德、还有温尔菲利普等人。他在所有国人的心中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对他来说,偶尔回忆起当年在列克顿的奋斗历程总会让他倍感快乐。

艾利胡·贝利特回忆说:“我一生中最令我感到骄傲的一刻就是我明白了荷马的《伊里亚特》前十五行的含义。当他只有十六岁时,他的父亲逝世了,为了生计他来到新不列颠当地的一个铁匠铺作起了学徒。一天里,他在锻造车间要干十至十二小时。一边拉风箱,他还能一边在脑中演算数学难题。伍斯特大学保存有他的一份日志。当然,无论他来到哪里,图书馆是他要拜访的第一站。日志内容如下:六月十八日,周一,头痛,四十页居维叶的《地球理论》,六十四页法语,十一小时的锻造。六月十九日,周二,六十行希伯来语,三十行丹麦语,十行吉普赛语,九行波兰语,十五个星座名称,然后是十小时的铁匠铺工作。六月二十日,周三,二十五行希伯语,八行叙利亚语,然后是十一小时的铁匠铺工作。他一生中共掌握了十八种外语,还有三十二种方言土语。他因博学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博学的小铁匠’,同时对其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贡献也是赞不绝口。”爱德华·埃弗里特曾就他的学习方式这样称赞道:“他能用如此方式取得这样的成绩,这难道不足以让那些有机会接受教育却不知把握的家伙脸红吗?”

光脚的克里斯蒂·尼尔森远在瑞典,但她却以她那优美的歌声和罕见的女性风范赢得了全世界的称颂和赞誉。

塔马格博士曾这样对年青人说:“谈及逆境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一些成功者为例,那些摆脱逆境最终获取成功的人,现在有的是我们国家的百万富翁,有的是演说家,还有诗人、歌唱家、慈善家等等。可你不难发现,就在他们发家成名之前,所处的环境和你们现在的环境没什么两样,条件也不比你们优越,而他们却一往直前地取得了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你可能会说自己准备不足,或是缺少资本。年青人,你的这些借口真是好笑!你不妨去一下图书馆,找生物书来研读一下,如果还不行,你就请专业的教授给你讲解一下,你的眼耳口鼻手脚都是做什么的,都能做点什么。等你都了解了,我想人就再也不会说缺少做事的资本了!准备好了吗?要知道,那些积极上进,出身贫困,看似没有资本的年青人往往是上天垂青的对象。”

一个报童要想获得成功和尊敬可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当时的爱迪生仅以卖报为生,在别人看来他获取成功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然而,就是他,不仅超越众人,而且走在前列地引领着这一大洲的工业革新。当时,他在皇家铁路局卖报,只有十五岁的他已经开始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筹建了自已的实验室。有一天他在做一个神秘的实验,而火车进站的轰鸣声影响了他的实验,硫酸瓶爆炸了!流出的**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并伴有强烈的难闻的气味。一向隐忍不言的站长,这次也丝毫不听爱迪生的解释,并将他赶出了车站,这个过程中,气到极点的站长挥手给了爱迪生一个耳光,导致他的右耳失聪!

爱迪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极端情况,都有所收获,他一生以发明众多而扬名于世,并最终登上了世界的科学宝座。当有人问及他的成功秘诀时,他说他是没有其它爱好的人,对什么事好象都没有热情,可是一工作起来他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

丹尼尔·曼宁曾任克里夫兰公司的首席销售经理,之后任财政部秘书长。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才知道他当初是以卖报起家的,同样经历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索罗威德、大卫希尔等人。这样看来,纽约是一个擅于出产以报童出身企业家的城市。

当两个未受过良好教育、不出名的年青人在波士顿一家便宜的公寓里相遇后,他们共同的目标使他们走在了一起,挑战在本国已根深蒂固的并且写入立法的一项传统。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作为让人可笑,因为此传统深受学者、教会、以及富豪和国家的贵族名流所支持,他们这样做等于是向整个国家和社会提出了挑战!他们会有机会吗?可他们内心坚定、信心十足。其中之一的本杰明·伦迪已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创办了一家名为《自由解放天才报》的报社。每月他都要从打印室把所有要卖的报纸一步一步地扛回家里,为了增加报纸的订购和销售他还只身步行到四百多里以外的田那西州。这样看来,他可绝不是一个一般的年青人!

和威廉·劳埃德·加里森一起,他继续在巴尔的摩为热切的从事自己的工作。他所见到的一切再次激起了他原有的工作热情,在主街道上长长的农奴围栏;随处可见的骨肉分离,看到自已的亲人被送去南方港口的悲切情景;看见自已的土地被拍卖的那撕心裂肺场面,这些场面他永远不会忘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侯,他的母亲因为太穷而没钱送他去上学,可他的母亲总是教导他要反对压迫,等他真的长大了,他下定决心用自已的一生来为这些可怜的穷苦人来争取自由。

加里森在他第一期发行的报纸中极力倡导一场迫在眉睫的解放运动,并且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支持他的做法。文章发表后不久,他被捕进了监狱。而就在此时,加里森远在北方的一位贵族朋友约翰·G·惠地尔了解此事之后,深为文章内容所感动·他决定出钱来资助加里森,他先是写信给当时的国家农奴运动协调负责人亨利克莱,请求释放加里森,并愿为他支付罚金。在经历了49天的关押之后,加里森被释放了。美国废奴运动领袖、演说家温德尔·菲力浦斯在说到他时曾这样说过,“他在24岁就因自已的主张而被送进了监狱,可以说他在年青时就开始了与国家的对峙。”

当时身在波士顿的加里森既无朋友又无社会影响,而入不敷出的他就在租用的阁楼里开始创办起了《解放者报》。这个在别人看来不会成功的年青人,在发报的开篇就向世人表明他办报的决心,“我将尽我所能向您展示当今社会残酷的现实,揭露事件的真相。而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绝不以任何借口使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我绝不会退缩,我就是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事实的真相。”多么大胆的年青人,他要征服的是全世界!

南卡罗莱纳州的罗伯特·海恩写信给波士顿的市长奥蒂斯,告诉他有人送了他一份《解放者报》,他希望知道此报的出版者是谁。奥蒂斯很快给予回复,出版者是一个穷小子,躲在一所不起眼的地洞里印的这些没用的东西,还有一个黑人男孩儿给他帮忙,就是少数黑人爱看他的报,没什么影响!

然而,就是这个年青人,吃、睡、印刷都在那家不起眼的地洞里,让更多的人加入了对被压迫者的关注。随着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一些社会高层开始注意他。南卡罗莱纳州的治安联合会曾出价一千五百美元来阻止《解放者报》的发行,并通辑加里森。更有甚者,有几个州长明码标价要他的命,而乔治亚的立法机关悬赏五千美元通辑和举报加里森。

加里森和他的助手们到处受责难。在伊利诺伊州一名支持他的牧师洛维约尔,就是为了阻止黑手党对印刷车间的破坏,被残酷杀害。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富豪、贵族、权势高层相约聚集在“美国解放运动的发源地”——马萨诸塞,齐声反对废奴主义。本只是个观众的一位大有前途的年青律师被邀上台,他的发言是你在法尼尔厅都没有听过的,完全出乎组织者的意料!温德尔·菲力浦斯这样说道,“当我听说在座的各位将杀害洛维约尔的凶手与我们尊敬的奥蒂丝、汉考克、昆西、亚当斯等到人相提并论时,我马上想到,这些前辈在天也会大声咒骂美国人的懦弱和无耻。其实,死者曾经所表达的态度和意见和在我们这片神圣国土上播撒汗马功劳的爱国者以及清教徒的祈祷是一样的。死者长已矣,让他安息吧!”

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在北部的前卫者们和南方的骑士之间的斗争是漫长而残酷的。斗争的冲击波甚至影响到了远方的加利福尼亚州。内战的爆发标志着对抗已经达到了极点。经过35年的不懈斗争,当战争结束之时,加里森被总统林肯邀请去参加在萨姆特堡举行的军人授衔仪式。一位被解放的农奴首先致欢迎词,深怀敬意的两个农奴的女儿为加里森献上了一副美丽的花环。

也就在这个时候,从伦敦传来了理查德·科布登去世的消息,他也是反压迫运动的有力支持者。

他的父亲死的早,留下了九个孩子,一文不名。有时候,他们为邻居看羊混点儿吃喝。直到十岁,他才有机会进入学校去上学。他先进入的是一所寄宿学校,在那他受尽虐待,常常挨饿,而且三个月才允许他们给家写信一次。十五岁时,他去伦敦舅舅的商店里作了一名会计。他在深夜其他人入睡后开始学习,他还早起学习法语。不久,他在娱乐活动中作为一名旅行推销员而声名大震。

他曾拜访并号召约翰·布莱特协助他一起对抗可恶的《谷物法》,因为这一法规让穷人吃不上饭,让富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时的布莱特刚失去妻子,面对沉浸在丧妻之痛的他,理查德·科布登说,“此时的英格兰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他们的妻儿父母死于饥荒。我想跟你说的是,在悲痛过后,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来争取废除谷物法。”科布登实在不忍看可怜的农民们的粮食在海关被拦截,还要向领主和农场主缴纳税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对抗谷物法的革新运动中。他觉得,“这不是一个政党问题,所有的政党都应该联合在一起反抗《谷物法》。这是一个吃饭的问题,是数以百万计的劳动者和贵族之间的问题。”他们组织了“反谷物法联合会”,他们的作法和主张得到了爱尔兰人民的支持,因为他们那里也遭受同样的饥荒;最终他们的努力有了效果,《谷物法》于一八四六年被正式废除!布莱特曾这样感慨地说,“在英格兰每一个穷人家里,他们现有的吃食都可以说是理查德·科布登争取的成果。”

约翰·布莱特是一位穷苦工人的儿子,在那个年代,更高学府的大门是不对他这种身份的人敞开的,而他作为一名教友会教徒,却对那些成百万在《谷物法》下忍饥挨饿的人们产生了同情。在可怕的饥荒期间,有两百万爱尔兰人丧生,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在所有的英格兰贵族中发挥了绝无仅有的作用。整个国家的贵族社会都因他那不可战胜的逻辑推理、雄辩的口才、以及威严的个性而惶恐不安。可以说除了科布登,布莱特是对劳动者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在伦敦的一个马厩里住着一位叫迈克尔·法拉第的穷小子,他总是拿着大堆的报纸为客户送报,每份一便士。他曾在装订商和书商的手下当了7年的学徒。有一次,当他在为《大英百科全书》打包时,书中的关于电学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让他着迷,不一口气读完就无法罢休。他在收集了药水瓶、旧盘子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实验历程。其中有一个客户对这个男孩产生了兴趣,他带法拉第去听汉弗莱·戴维爵士的化学讲座。在这之后,他鼓起勇气写信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寄去了他个人的听课笔记,希望得到指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写信之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汉弗莱·戴维爵士的马车停在了他那简陋的住房前,车上下来的人递给他一张请柬,邀请他第二天早晨去府上就坐。这是法拉第没有想到的,他为此激动万分。第二天他如约进行了拜访。他参观了爵士的实验室和化学仪器,并且如痴如醉地观察学习戴维爵士的每一个动作。戴维还展示了他的安全灯的实验。经过了努力的学习和实验,不久之后,看似缺少机会的他被邀请去参加一次哲学人士的聚会并进行演讲。

法拉第曾就任沃尔里奇皇家学院的教授,他可以说是当代科学的精华人才。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在谈及法拉第时说:“他是当今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实验哲学家。”当汉弗莱·戴维爵士被问及什么是他最伟大的发现时,他回答十分肯定:“迈克尔·法拉第”。

“别人做过的你也可以做。”这也是一个为自已争取机会的男孩儿说的。他的名字叫迪斯雷利,即后来的比肯斯菲尔德的领主,英格兰伟大的首相。他曾这样表示,“我不是奴隶,也不是俘虏,我有我的自由,只要我活着,我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他成功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然而,这位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年青人却从不退缩,他以约瑟夫为榜样,此人曾在四千年前就任埃及的首相;这样的榜样还有丹尼尔,他是基督出世前五个世纪的君主制时期的英国首相。他艰难地从底层起步,慢慢地成为中层、高层,最后进入了上流社会,站在了政治与社会权力的顶峰。在下议院里面对众多的嘲讽和奚落,他毅然决然地表示,“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听我的。”他的确做到了,这个当初被人渺视,但拥有坚强意志的男孩儿在英国掌权了整整25年之久。

享利·克莱作过磨坊小工,七岁的他就失去了父亲,本该上学的他因为家中贫困,只能去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就读,在那里他只学到了简单的读、写、算。但是,他却利用业余时间来自学,多年后,他成为白手起家的人中的佼佼者。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经在牲口棚里练习发音和朗读的小伙子,后来竟面为美国最伟大的演讲家和政治家。

再来看看开普勒是如何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吧。他的书被当众烧毁,他的图书室也被查封,这都有国家的命令,就连他本人也受到公众的驱逐。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近十七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力图向世人证明,每个行星都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行星运行离太阳越近则运行就越快,行星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变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它的运转周期越长。运转周期的平方与到太阳之间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位坚持不懈的男孩儿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当我知道我是黑人的时候,我决心象白人一样去生活,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肤色并不能证明我比他们差。”这是大仲马说过的。

作为英格兰著名的铁匠艺术专家的詹姆斯·夏普利斯,他当初也没什么成功的机会。他没有钱,所以,他经常早晨三点起床去抄写他买不起的书。他要步行十八英里路到曼彻斯特去上工,只有在忙完了一天的活之后,他才有自已的时间去买他所需要的东西——一先令的艺术材料。在铁匠铺里他总是抢着干最重的活,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时间待在锻造房里,利用温暖的条件来学习。人们经常见到他那倚墙读书的身影。能用到的时间他绝不浪费。他利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份精彩的作品“锻造”,这绝对是他业余时间的投入,你尽可以在许多人那里看到这一作品的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