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清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文艺理论集大成者,也因此被人誉为“东方黑格尔”,他晚年创作的《艺概》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文学评论类著作之一。该书内容丰富,分别论述了诗、文、词、赋等的性质特点、体制流变等,中间也有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评论,是刘熙载一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之谈。
刘熙载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按照矛盾的法则产生的,这可以说是贯穿《艺概》全书的中心思想。矛盾,简单理解就是事物之间的不同与对立。而不同的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具有统一性。刘熙载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对文艺创作中存在的矛盾关系作了研究与论述,在对比中进行分析,使这些关系更加清楚。
“咏物”和“咏怀”是文学作品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内容,刘熙载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咏物”侧重对事物进行刻画,“咏怀”侧重对人的情感进行表达。他说:“实事求是,因寄所托,一切文字不外此两种。”“实事求是”侧重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侧重“咏物”,“因寄所托”侧重对感情的表达,侧重“咏怀”。他主张要把“实事求是”与“因寄所托”统一起来,也就是说把“咏物”与“咏怀”统一起来。而为了要将“咏物”与“咏怀”统一,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中,认真观察事物,亲身感受事物,对所要描写的生活有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才能在描绘事物时具有真感情,才能将事物刻画成功。
关于诗品与人品,刘熙载也有很多论述,“诗品”是文章作品所具有的格调、品质,“人品”则是人所具有的道德品格。艺术作品是人情感思想的表现,因此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刘熙载认为,作者思想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一个人写的字、作的诗往往是他志向的表达,也是他学问、才情的表现。不同个性的人,他的作品的特点也不同。“诗品出于人品”,从一个人写的字和文章中就能了解到这个人的志向、为人。由此,刘熙载强调,艺术家首先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人品。
在此基础上,刘熙载还非常强调艺术的真实性,不仅要求对物象要真实反映,而且要求作者的情感也要真实。但同时他认为,想象力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他把对事物的反映与刻画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实肖像”,也就是模仿,一种是“凭虚构象”,也就是虚构。虚构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只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进行创作,而不加入任何创造,创作就会是有限的。只有加入了想象与虚构,艺术的创造才能是无穷无尽的,才会具有多样性。
此外,刘熙载还将诗歌的内容细分为“辞情”和“声情”两方面。“辞情”是通过文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声情”则是通过声调、音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诗歌中都包含有“辞情”和“声情”两方面,它们是统一的,但是有的诗歌中,文辞具有特点,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有的诗歌中,声调和韵律具有特点,起到了表达情感的主要作用。这种不平衡就使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刘熙载比较诗和赋时说,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这样的分析对于不同体裁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