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出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其全名为亚历山大·仲马,原名为戴维·德·佩莱苔利。关于大仲马改名,跟他家族的一段历史有关:
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是个混血儿,是大仲马的祖父戴维·佩莱苔利和一个黑人女仆所生。托马斯·亚历山大后来参军,戴维·佩莱苔利认为一个混血士兵用自己的姓氏有辱门庭,不允许他用自己的姓氏报名,于是托马斯只好用自己母亲的姓氏仲马报了名。托马斯后来因作战有功被升为将军,不久后拿破仑开始独裁统治,他因政治立场“不正确”而被罢职。托马斯忧愤而死,当时大仲马只有4岁。大仲马13岁时,他的母亲要他在贵族姓氏“佩莱苔利”和黑奴姓氏“仲马”之间选择,大仲马坚决地说:“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1829年,大仲马的第一部浪漫主义戏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在巴黎上演,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该部戏剧取材于半真半假的史料,但是,大仲马通过对戏剧性场面的处理,使戏剧表现出了强烈的个人感情和地方色彩。它的成功使大仲马感觉到历史题材的戏剧也许是自己的特长,而他也恰好能在取之不竭的历史材料中得到灵感。于是,他又陆续写出了几个取材于历史的剧本。后来,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他甚至不断地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剧本。据统计,他一生写作的剧本共有90多个。
直到19世纪初报业开始发展起来,报刊连载小说也应运而生,大仲马才将精力主要投入到了小说创作中。大仲马的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讲述主人公的奇遇。小说内容庞杂,情节跌宕,堪称历史惊险小说。他最为著名的小说有两部:《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以政治斗争为主线,讲述了17世纪30年代路易十三统治时期的一个故事,描绘了爱情恩怨、友谊、英雄壮举这三个备受人们喜爱的主题,因此它面世以后受到了众人的追捧。该书在后来被多次翻拍成电影作品,其中拍成的动画电影至今仍是经典。
《基督山伯爵》(又译为《基督山恩仇记》)是大仲马在报上连载一年的小说,它的发表使大仲马成为他所在时代最流行的小说家之一。这部小说的情节比《三个火枪手》要复杂得多,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复仇故事,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全书险象环生,**迭起,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小故事却又没有脱离故事主线,可谓精彩纷呈、光怪陆离。
这部书情节的精彩构架反映出了大仲马善于编写故事的杰出文学才能,此外,书中人物的对话又可见作者作为戏剧家的语言天赋。全书表现出的戏剧文学特点极强,有大半以上的篇幅都是由对话构成。大仲马将人物的思想、性格乃至内心的阴谋计划都用对话表现出来,有时候人物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这种写作方式易于读者阅读,且又使行文看起来无比流畅。它被后来的众多小说家推崇,中国当代的通俗小说家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在创作中也都承袭了这一写法。
大仲马一生以小说和戏剧创作为主,但他也同时进行其他文学种类的创作,各种著作达300卷,其中不乏《烹饪大选》这种通俗类作品。大仲马的文学成就很大,他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还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小仲马与《茶花女》
小仲马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小仲马是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24岁那年,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茶花女》。《茶花女》被改编成话剧上演后大获成功。后来,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维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剧,至今仍是上演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
《茶花女》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妓女,因为她特别喜欢茶花,所以人们都叫她“茶花女”。茶花女年轻漂亮,身边不乏追求者,除了有钱的公子哥,还有一个叫阿芒的穷小子。当茶花女得了肺病,只有阿芒每天打探她的病情,给她送花。阿芒的真心打动了茶花女,二人相爱了。
但茶花女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了满足茶花女,阿芒只好去赌博、借贷。而茶花女也愿意为了阿芒,卖掉自己的家当,打算过普通人的生活。但阿芒的父亲找上门来,斥责儿子是个败家子儿,逼迫儿子跟茶花女一刀两断,但阿芒没有屈服。
可让阿芒想不到的是,茶花女却离他而去,回到了贵族情人的怀抱。为了泄愤,阿芒开始对茶花女实施精神折磨:不仅当着她的面向其他妓女献殷勤,还写信辱骂她。不久,茶花女含恨死去。在茶花女入殓后,阿芒得到了她的一本日记,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善良的茶花女是为了不让他背负“浪**子”的骂名,因为阿芒的妹妹就因为阿芒的坏名声,婚事差点黄了。阿芒悔恨交加,在茶花女的墓前献上了她最喜爱的洁白的茶花,那是她心灵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