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印象派技巧的创造者,于1840年出生在巴黎,他是继马奈之后,第一个把外光理论彻底融入实际艺术中的画家。
莫奈自幼喜欢画画,曾有一段时间随父亲来到海边小镇诺曼底的勒阿弗尔。父亲在那里做生意,也希望他能继承家业,但莫奈还是把心思都投入到绘画上。起初他画漫画,因画技出众,15岁时作品就已经挂在布丹画店内展示了。布丹十分重视莫奈,并成为莫奈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教师。他告诉莫奈要远离学院派艺术,重视外光运用,直接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比在画室中创作的更生动有力。
莫奈听从了布丹的劝告,再次回到巴黎。巴黎是艺术名家云集、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常开办各类画展,莫奈就是从展览中看到了巴比松画派和现实主义画家柯罗的作品,被他们反映大自然的“现实手法”深深吸引。他还常到卢浮宫前画他看到的事物,为其后期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2年,莫奈在巴黎的格莱尔门下学习绘画,在那里结识了雷诺阿、巴齐耶和西斯莱。
他们四个相交甚好,共同在户外用厚重的油彩作画。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被人们称为“印象派”。
1870年,莫奈来到英国,在透纳的影响下,他对色彩与光线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常在不同的光线下描绘同一个事物,仅靠光线短时间的停留,就能画出不同的意境。例如,他画了15幅干草垛的画,每一幅画中的干草垛在光线照射下都呈现不一样的效果。莫奈对光线研究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反复试验光与色的分解原理,把太阳光中的七原色分解出几种明亮的颜色,并把它们交织组合在一起,形成艳丽夺目的色彩。
《日出·印象》是莫奈的著名作品之一。画面描绘的是清晨的勒阿尔弗港口,太阳渐渐从水平面升起来,太阳光照耀在水面上。远处的树林、近处的船只全部笼罩在迷蒙的晨雾中。太阳光鲜艳的红色被雾气折射,这种颜色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莫奈记录下来的是日出的瞬间“印象”——它将永远停留在画面上。
画家用笔轻快灵动。港口的若隐若现,山水的相互辉映都被表现得有种颤动感。晨雾蒙蒙,红日初升,天边的霞光与银灰色的海面连接,画家用光色组合效果完美地呈现出这片迷人的景色。
1874年,一群青年画家借用一幢大楼中的一层举办了一次印象派画展。画展共推出165件作品,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其中《日出·印象》赢得众多好评,当然也受到不少指责。有人说这幅画是莫奈用装满颜料的水枪乱喷乱涂出来的,还有人说这根本就是一场“印象主义者的画展”,这句话虽然带有挖苦与讽刺的意味,但是却让一群印象派的年轻人声名鹊起。整个19世纪后期,欧洲的艺术潮流都被印象主义引领。
《睡莲》是莫奈晚年的作品,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运用光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43岁时,莫奈的妻子去世,他带着儿子来到巴黎郊外的吉维尼村,开始了长达43年的隐居生活。他在村子中的一块空地上建造了一个人工池塘,在周围种植丰富多彩的花卉和树木,还在池塘里栽种了大面积的睡莲。睡莲大大的叶子平铺在水面上,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娇嫩欲滴,在叶子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莫奈被睡莲清新脱俗的形象深深打动,将晚年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以睡莲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上来。他的睡莲系列作品成为印象主义画派的“千古绝唱”。
在这幅巨型《睡莲》中,画家并没有着重描绘水中的睡莲,而是用睡莲与水的相互映衬表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画家下笔随意洒脱,呈现给观众的却是紧凑有序的画面,其中,水的魅力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柔美多姿的睡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家用接近本色的色彩描绘景物,用闪动的光点染其中,增强了画面的朦胧感,使人感觉这千变万化的光影一不留神就会消失不见。
如今,法国政府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专门在吉维尼村莫奈的池塘边建造一座博物馆,里边挂满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环绕四壁,莲花和叶子的灵动缥缈让人如同置身其中,因此,这座博物馆成为巴黎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印象派
“印象派”一词来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在1874年展出时,有评论家用了“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为标题做文章来挖苦讽刺他,“印象派”的称呼不胫而走。
印象派画家与前辈们的最大差别,在于对光的认识。他们认为,色彩是因光而产生的。他们主张到户外去观察同一物体在光影下的样子,强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他们摒弃了前辈们对于线条与轮廓的执念,以色块来替代传统绘画中的线与面,就这样,轮廓消失了,不同的色彩混在一起,朦朦胧胧,影影绰绰,有一种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