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米埃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他于1808年出生在马赛,6岁时随家人迁入巴黎。杜米埃的父亲是个玻璃工,家境并不富裕。年少时,他就得外出谋生,看守过店铺,当过听差。由于长期接触底层人民,民间群众的苦难生活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因此,在他心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正义感。
杜米埃先后师从画家涅努瓦与布登,还向版画大师拉米列学习。他的绘画艺术生涯始于漫画创作,作品多具有讽刺意义。《高康大》描绘了一个人,一生下来就能吃能喝,伸着大舌头坐在宝座上,等着人们将食物虔诚地送到他嘴里。画家借用该人物,讽刺了国王路易·菲利浦侵吞民间钱财的事,因此遭受6个月的监禁。杜米埃出狱后不但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有愈战愈勇之势,他画了更多意义深刻的作品,如《立法肚子》《1834年4月15日的特朗斯诺宁街》等,就连拿破仑三世和梯也尔也成为他讽刺的对象。
杜米埃后来从事版画创作,仍用犀利的艺术语言讽刺社会的不平现象。据统计,他的石版画作品近四千幅,资本家、银行家、法官等人都成为他创作的主题。
杜米埃于40岁开始创作油画,留下的近三百幅作品都是诙谐幽默的。这一时期,他沿用一贯的讽刺风格,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人民与卖艺者,人物重神似而非形似,笔触洒脱大气,明暗对比强烈,色调偏棕色和粉红,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艺术手法。
在《堂吉诃德》中,他只用寥寥几笔就塑造出一个骨瘦如柴、打动人心的英雄人物。画家用独创的“写意法”展开描绘,不点缀五官,只描绘外形,就把一个人物的特点展示出来。在《宽恕》中,一位普通妇女面对振振有词的律师与无怜悯之心的法官,无法掩饰内心的伤感与无助而痛哭起来。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在基督教盛行的法国社会,人们的宽容其实是虚伪的。
《三等车厢》是杜米埃反映普通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一排排相对坐在车厢里,这里空气流通不畅,光线阴暗,加上人群拥挤,有让人窒息的感觉——但这就是三等市民的生活,他们没有钱,没有文化,也只能享受这种下等待遇。
杜米埃的作品构图巧妙,将每个人物合理安排在有限的车厢里。有的人露出正面,有的露出侧面,无论是哪一面,我们都能体会到人物的不同个性。戴高帽子的男士与周围乘客兴高采烈地说着话,一看就是乐观开朗的人。靠窗的老人看上去谦虚而沉稳,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抹去他那富有教养的气质。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但意义耐人寻味。
这部作品色彩暗淡,线条粗糙,画面没有过多修饰,仿佛欠缺优雅。画家把众多普通民众的身影浓缩到一幅作品里,初衷是希望人们能感受到真实的底层社会,呼吁更多人去关心爱护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