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乔奥·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之一,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出生于意大利的乌尔比诺,他的父亲是乌尔比诺的御用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拉斐尔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早年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又拜翁布里亚画家彼鲁基诺和平托里乔为师。他的学习能力很强,能够博采众家之长。
1504年,在彼鲁基诺的引导下,拉斐尔去了佛罗伦萨,并在那里生活了4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欣赏了很多名家的作品,将“宗教情怀”与“古典浪漫”结合起来,不断追求和谐、优雅。
1508年,拉斐尔接受建筑家布拉曼特的邀请,前往罗马。他的很多名作都是在罗马完成的,其中包括《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圣礼的辩论》《巴尔纳斯山》等。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拉斐尔赢得了声誉,奠定了他在罗马艺术界的地位。
1514年,拉斐尔接受新教皇利奥十世的委派,担任绘画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绘制大量画作。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辛勤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而积劳成疾,于1520年4月6日永久地离开了人世。那时他只有37岁。
尽管拉斐尔的一生非常短暂,但是他创作了三百多幅作品,其中很多作品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他所画的很多圣母像。在拉斐尔的众多圣母画像中,《西斯廷圣母》是最为突出的一幅。
拉斐尔在此前创作圣母形象时,总会赋予她们母亲与情人的气质,让她们看起来充满了幸福与满足感,而《西斯廷圣母》则塑造了一个超越普通母亲的救世主的形象——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她打算牺牲掉自己的孩子。在这部作品中,圣母站在云端,怀里抱着自己的孩子基督,画面就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的形象就缓缓出现在人们面前。画家用和蔼可亲的母亲形象代替中世纪以来那种偶像化的圣母,让人备感亲切。圣母的脸上洋溢着母爱,由于要把自己心爱的儿子献给人世,所以她身上流露出一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作为整幅作品的中心,圣母身上那简朴的衣裙,她那**的双脚,以及那坚定而又忧伤的目光,非常具有感染力。站在圣母左边的是教皇西斯廷二世,他是人间权力的代表,穿着华丽的衣服,虔诚地恭迎圣母降临人间;圣母右边的那个妇人是瓦尔瓦拉,她是平民百姓的代表,前来迎接圣母。她正用仁慈的目光望着下面两个小天使,仿佛与他们正在进行思想交流。整个画面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高度赞扬了为正义事业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
这幅画本来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画的,但作为世界十大名画之一的它,现在收藏于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博物馆。馆方认为它如此美好,以至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幅画配和它放在一起展览,因此还专门为它配备了单独的展览室,真可谓“世界上最孤独的画”!
除了圣母画,拉斐尔的壁画同样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通过想象的手法将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如实反映出来的作品《雅典学院》就是一幅非常优秀的壁画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画家通过浪漫的想象,把他所敬仰的不同时期的学者们放在了同一幅画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哲学家站在台阶高处的中央部分,他们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伸出右手,指向天空,这表明他那理想主义的世界观;而亚里士多德用手指向人间,代表他是一位现实主义哲学家。站在他们两边的人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根据学术倾向的不同,这些人被安排在两位主要人物的两边。下一层人物同样分为两组,左边一组中,蹲在地上奋笔疾书的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据说拉斐尔是以达·芬奇的样子来塑造这位哲学家的;左手支着头、右手写字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是拉斐尔以年轻时的米开朗琪罗为原型创作的;右边一组中,手里举着天体模型的是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他正在向其他几个人讲解天体知识;托勒密身边的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他正在弯腰与四个年轻人演算几何题。除了上述知名学者,拉斐尔还把自己与同行索多马也画了上去,他们就位于画面前方最右边。整幅画有数十个人物,场面非常宏大,但是画家凭借理性的思想和富有逻辑的构图,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清晰有序,从而将抽象、深奥的主题呈现出来。拉斐尔的绘画艺术体现了深邃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极具美感。不过,他在艺术上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由于缺乏战斗精神以及对时代精神的概括,他的艺术带有一种贵族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