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盲点,每本心理学和生理学教科书都会提到盲点,但一般而言,它只与课本上所画的小点和小十字架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看不见小十字架并不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盲点的大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较远的距离,可能是半个房间的长度,盲点就会变得很大,以至于一个人的头部可能会从视野中消失。亥姆霍兹指出:“盲点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小十字架,然后在右边两英寸处画一个豌豆大小的点,如果我们闭上左眼看十字架,这个点就消失了。盲点的大小足以在天空中覆盖一个直径是月球12 倍的板块,也可以覆盖6 英尺外一个人的脸部,因为我们忙着填补视野空白,所以并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我们看到视野中有一条线,并认为它是完整的,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应当是这样,所以在头脑中补充了缺失的部分。”
人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或多或少成功地解释了盲点效应。我们现在可以主张:我们习惯用双眼观察事物,只有在观察十字架时,“像豌豆一样大的点”才会消失。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事物上时,我们就只关注那件事物本身,而忽视其他的事物。即便其他没有关注的事物消失,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当我们开始关注“像豌豆一样大的点”的那一刻,它就会立即出现,并不需要想象力的填充。如果有人提出,专注地观察和心里感兴趣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就会主张,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对此加以区分。如果你专注地观察某个点,却对另外的事物感兴趣,就表明你希望这个点消失。大家会立即发现,这个实验特别困难,因为它要求我们集中精力不要观察那个让我们感兴趣的点。这种情况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让我们凝视一个毫无兴趣的点,这件事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在特定情形下,人们斜视观察到的物体可能非常重要,对于单个点的视觉观察,并不会显示出盲点上的反射。在司法实践中,我还没有遇到过只能用盲点来解释的事实或者证言,但这种案件可能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