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以后,迫于国力原因不得不对匈奴侵扰采取守势,并放弃了西汉时期的国土西域。而东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是从公元73年时开始的。担当这个重任的就是汉明帝时的大将军窦固。东汉兵分四路,对北匈奴展开全面进击。但北匈奴早有防备,匆匆与汉军接战后即后撤,汉军仅斩敌数千人,未能达到重创北匈奴的目的。但此战的一个重大收获是,一位年轻的行军司马大胆地提出率军奇袭的策略,采取大迂回奔袭,成功占领匈奴南进的要道——新疆伊吾。这个年轻的行军司马,就是后来再度拓通西域的班超。这个胜利在当时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伊吾的丢失,使匈奴失去了南进中原的跳板。此战之后,匈奴对汉地的侵扰变得非常困难,得到伊吾的东汉却打开了走进西域的第一扇门。
班超
比起西汉的张骞,班超拓展西域最大的困难就是领导经常不待见。在明帝、章帝两朝,东汉政府对于恢复西域的决心始终不坚决,每次班超游走列国,成功恢复西域后,东汉政府往往因为匈奴的突然入侵又主动放弃西域,甚至拒绝救援驻扎在西域的东汉军队。比起张骞凭借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班超凭借的更多是东汉的大国影响力,以及自己卓越的口才和行动力。他用自己的力量团结西域各族百姓,共同对抗匈奴。面临这般的艰难,他自己也曾想过放弃。汉章帝在位时,匈奴大举入侵西域,东汉政府命令班超撤回。万念俱灰的班超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遇到西域王侯百姓们争相挽留。当时忠诚于汉朝的疏勒王抱着班超的腿大哭不止。西域的王公贵族们拦在班超回去的路上,用自尽的方式劝阻班超,最终也坚定了班超的决心:即使没有朝廷支持,他也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东汉保住国土。
从公元75年开始,班超开始了他在西域最艰难的孤军奋战之旅。没有部队,就招募当地人为兵;没有粮食,就带着部下在当地屯垦种粮食;没有武器,就自己制造武器;没有盟友,就四处活动寻找盟友。他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成效,到公元95年,随着最后一股反汉势力鄯善国臣服,西域大地终于重新归于汉帝国的版图之下。这时候他已因大功被封为定远侯,后来的“班定远”之称就是由此而来。
耿恭
在东汉经营西域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场悲壮的战争。公元73年,北匈奴大举进犯西域,东汉帝国消极防守,不思救援。但留守西域的汉军的抵抗却格外壮烈。将领耿恭率领两千士兵坚守疏勒城,在箭矢消耗殆尽、断水断粮的绝境之下,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匈奴军的围困,依然不屈不挠,死战不退。其慷慨壮烈,连北匈奴单于都大为敬佩,一度主动劝降耿恭,允诺要把女儿嫁给他。但耿恭不是李陵,不但严词拒绝了匈奴人的利诱,甚至杀掉劝降之人表示死战之心。恼怒之下,北匈奴对疏勒城发动猛烈的进攻。
为了营救这支部队,已经决定放弃西域的东汉还是派出了七千大军。这支部队由名将范羌率领,长途奔袭后终于赶到了疏勒城,成功击溃了匈奴的围城部队。两支汉军会师之后,当场“涕泪交流”。此后经过数日跋涉,范羌护送着这支英雄部队回到中原。进入汉地后,耿恭部原先的两千汉军此时竟然只剩下十三人。
耿恭,生卒不详,字伯宗,东汉将领,东汉开国功臣耿弇的侄子。多次与北匈奴作战,保卫西域。后因违忤外戚马防,坐罪下狱,免官回乡。
赵苞
东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尤其是“十常侍”把持朝政。然而十常侍之一的宦官赵忠虽然自己作恶多端,却出了一个好弟弟,这就是东汉晚期铁血将军赵苞。性格耿直的赵苞因鄙视其兄的所为,多年不与赵忠往来。他本人更是兢兢业业,常年为东汉戍守边疆。他的母亲和妻子也都为他做出了表率。汉灵帝年间,担任辽西太守的赵苞接母亲妻子至辽西团聚,孰料半路被长期侵扰辽西的鲜卑人掳走。鲜卑人意图以赵母为人质逼迫赵苞投降,赵母却在两军对阵时慨然对焦急万分的儿子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你不要管我,记住你的守土之责。”赵苞忍痛进军,将这支鲜卑军彻底剿灭,但其妻母也在战斗中遇害。事后得知消息的赵苞当场呕血数升,死于军中。忠孝不能两全,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而是赵苞作为军人刻骨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