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东汉最后的忠良(1 / 1)

大汉400年 张嵚 587 字 15天前

把东汉推向分裂与灭亡边缘的,是汉灵帝时期的黄巾军起义。而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也出现了东汉最后一位忠良将领——皇甫嵩。他出身于辽西世代抗击鲜卑入侵的大族皇甫氏,家族的传承让他从小立下了志愿:匡扶社稷,以身许国。他从小就在战火中长大,少年时代就多次与鲜卑骑兵交手。他后来在战场上的精明果敢,对骑兵战术炉火纯青的使用,就是培养于此时。但皇甫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史载他“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是难得的文武全才。

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中,他数次击败各处黄巾军。他曾解除了黄巾军对洛阳的包围,还以骑兵快速突袭,干掉了黄巾军首领张宝,多次令汉帝国转危为安。多年的平叛战争里,皇甫嵩俨然成了东汉帝国的救火队员,而他也在历次征战中拥有了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当时也有人劝皇甫嵩自立为王,却被皇甫嵩拒绝。与此相反的是,每次战斗胜利后,他都主动交出兵权,避免朝廷的猜忌。而一旦到了朝廷用人之际,不管之前朝廷对待他多么刻薄,他都甘当“螺丝钉”,每次都无怨无悔,出生入死。在当时东汉的诸多将领里,他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其用兵能力也是那一代人中的翘楚。

皇甫嵩(?—公元195年),字义真,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中皇甫归的侄子。黄巾军起义爆发后,任左中郎将,与朱儁一同平定“黄巾之乱”。封槐里侯,后改封都乡侯。追赠骠骑将军印绶。

对东汉忠心耿耿的皇甫嵩,却也干出一件把东汉推向灭亡边缘的错事——拒杀董卓。公元188年镇压西北叛乱时,他曾和董卓共事,并目睹了董卓借平乱为名排斥异己、培植私人势力的行为,深感此人将来必是朝廷祸害。当时他的侄子皇甫郦就劝他当机立断,诛杀董卓。那时候的皇甫嵩,军力远远强于董卓,杀他易如反掌。但对朝廷忠心耿耿的皇甫嵩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是走了正常渠道——上书揭发董卓罪行。结果是他得罪了董卓,而董卓仅仅遭到朝廷的一顿呵斥。

两年以后,董卓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兵进入洛阳,拥立汉献帝,成了把持国政的太师。而此时身为洛阳中郎将的皇甫嵩,兵权早已交给了朝廷,自然成了董卓案板上的弱肉。董卓到洛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逮捕皇甫嵩,企图罗织罪名将其杀害。但幸运的是,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在他苦苦求情下,董卓没有痛下杀手。但小心眼的董卓还记恨着当年的事,一心要让皇甫嵩屈服。他故意要朝臣当着皇甫嵩的面向自己下跪,问皇甫嵩怕不怕自己的威严。即便是在绝境之下,皇甫嵩依然平静以对,他回答说:“如果您用圣德辅助皇帝,我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您用暴力治理天下,天下人都会害怕。”他的不屈不挠,令杀人如麻的董卓也不得不折服。董卓主动释放了皇甫嵩,并委以要职。但在董卓的朝廷里,皇甫嵩始终“不献一策”,俨然一个摆设,在朝臣纷纷趋炎附势的情形下,他是少数保有气节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