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癖:喜欢编造和虚构(1 / 1)

怪癖心理学 叶鸿羽 1315 字 8个月前

天天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现如今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他非常喜欢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由于他的词汇量比较丰富,当他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经常会听到他一个人在那说个不停,而其他小朋友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有一次,妈妈带他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到了中午,妈妈却发现他正在向其他小朋友吹嘘着什么。

只见天天绘声绘色地讲道:“我们家里有两辆轿车,我爸爸开着一辆宝马,而我妈妈开着一辆奥迪。每天上下学,他们开着不同的车来接送我。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非常羡慕我,所以在周末,我有时候也会让爸爸妈妈载着其他小朋友出去玩。”其他小孩子听了,一边露出羡慕的眼神,一边赞叹道:“真是太棒了,我们都是爸妈骑自行车接送的。你经常坐谁的车啊?”

天天继续眉飞色舞地讲述道:“一般都是坐爸爸的宝马商务车,他的车既宽敞又舒服,而且坐着也非常威风。”小朋友听了,继续追问道:“你这次回来坐谁的车呢?也让我们看一看啊。”天天立刻回答道:“这次回来没有坐轿车,因为乡下的路不好走,所以车子都停在我家的车库里了。”

妈妈听到天天的“大话”,不由得感到很惊讶,因为家中根本就没有汽车,更没有什么车库。这让妈妈不由自主地担心,天天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爱撒谎了。

其实在这之前,妈妈就发现天天喜欢吹牛。有一次,天天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耍时就向其他人炫耀:上周末,爸爸妈妈带他去海洋馆了,他看到了海豚、海豹、鲨鱼等,自己还与海豚在岸边玩耍,海豚还向自己发出邀请,让自己下次再去看它。可上周末他们根本就没有带天天去海洋馆。

对此,妈妈有些担心和疑惑:天天是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变得那么爱吹牛呢?要不要当面揭穿他或是对他严厉地批评呢?

有教育专家表示,对于很多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想象力都是相当丰富的,很擅长改编之前自己耳闻目睹的一些事情,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虚构往往能够让孩子建立自我,特别是在孩子七八岁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以及现实和想象的区别,所以,他们很喜欢一些神奇的故事,比如巫师、圣诞老人等。

同时,专家也提醒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这种“吹牛”怪癖时,没有必要惊慌,更不要一味地斥责他们。对于很多孩子而言,他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别是男孩子,他们更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当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就会凭借想象编造出一些惊险离奇的故事。有教育专家曾说过:“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探索活动,或是傻气十足的胡思乱想,因为这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癖的行为呢?有专家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彰显自己的“强大”。如果孩子经常听到他人的赞美和表扬的声音,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他们往往会通过吹嘘和炫耀来让自己占上风,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有的孩子则是由于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喜欢夸大其词,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

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要引起他人的注意时,就会说出自己的一些“壮举”,并且会夸张地进行讲述。

2.富于幻想和想象。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而且生活经验少,所以思维有些天马行空,经常会将现实、想象和愿望混在一起,从而会向他人吹牛。比如案例中的天天就是一直想去海洋馆,但是爸爸妈妈没有时间带他去,所以他总是想象着自己去海洋馆与海豚玩耍的情景,就向其他小朋友说起了“大话”,声称自己曾与爸爸妈妈一起去过。

3.记忆的“失误”。有些孩子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的专注力非常有限,在听大人讲话时往往只关注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而忽略了其他内容。如果要求孩子在听一遍之后就能将父母的话完全准确地记下来,是比较困难的。正是因为这种记忆的“失误”,孩子在回忆父母所说的话时会按照自己希望中的样子来弥补那些记忆不确切的内容,说出来的话自然掺杂着吹牛的成分。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

4.嫉妒心。有些孩子经常受到他人的表扬,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当发现其他小朋友受到赞美时,就会心生嫉妒,为了将对方比下去,他们就会说“大话”,以彰显自己的优秀,而对其他小伙伴进行贬低。

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吹牛应该怎么办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会倾听和引导。当父母发现孩子喜欢说一些“大话”时,应该学会倾听,让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从而愿意向父母说出编造故事的最初想法和过程。在明白其中的原委后,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懂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编造的,比如,如果要讲述自己的英雄行为,则要靠平时的历练等道理。让他们明白争强好胜并不能夸大,实事求是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当孩子喜欢处处占上风,在炫耀自己的同时,贬低其他小朋友时,父母应该提醒他们:如果其他小伙伴这样对待你,你心里会不会有些不舒服呢?这样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会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为了炫耀自己而一味地贬低小伙伴,只会遭到其他人的嫌弃,自己也就没有了朋友。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乱说“大话”了,也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

3.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说“大话”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和期望的。如果孩子期望做某件事,父母应该多给一些鼓励。比如当孩子向其他小朋友吹嘘自己会游泳,比鱼儿游得还快时,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游泳,并坚持将这件事做好。

4.多带孩子见见世面。当孩子喜欢吹嘘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时,父母有时间的话不妨带着孩子去见见世面,让其“开开眼”。有了这个基础,即使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但所说的话也不会脱离实际。

5.与孩子讲话要多说几遍。当孩子的年龄小,专注力比较差时,父母与他们对话不妨放慢语速,以让孩子听明白。对他们讲话时,可以多说几遍,以让他们记住更多的内容。

6.不要刻意夸奖孩子。专家建议,对于父母来说,不要刻意地夸奖孩子的行为和表现,而是要恰如其分地表扬他们。当孩子因为某件事而做出努力,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时,父母不妨就事论事进行表扬,则不是表扬他们的性格。

比如,当孩子将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是太棒了,真是个好孩子”这种话,因为这样孩子不明白父母是在表扬他将玩具整理好,还是夸奖他不再玩玩具。可是,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能将玩过的玩具整理好,真是做得不错,妈妈很开心”,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以后还要坚持那样做,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