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比小说中的情节还精彩。纪晓岚自小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深得家人宠爱。小时后的纪晓岚虽然淘气顽皮,但读书时却也特别认真,老师所教授过的东西他只要读过两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由于天资聪颖,纪晓岚很快便领会到对联的技巧,出口成对,人所不及。他于乾隆十九年考取进士,从此入仕。因为纪晓岚幽默的天性与丰厚的才学,所以深得乾隆皇的喜爱。当时,和珅也得宠于乾隆,他是小人得势,一时间张狂起来,把一班文臣武将全不看在眼里。他仗着皇上的宠爱,广收贿赂。当时乾隆对和珅的话,句句相信,件件依从。别人的话,却很难听进去。纪晓岚尽量不与和珅正面冲突,但有时会在诗文中暗地嘲讽和珅开开玩笑。之后,纪晓岚和刘墉等人为了募款赈灾,一同出谋策划,让和珅自己掉入他们的陷井里,自动拿出银两来赈灾。此事被和珅知道后,他就一直耿耿于怀,并且暗地里派人窥伺纪晓岚的行踪,布下了罗网,以报多次戏弄和敲竹杠之仇。而在乾隆三十三年的夏天,和珅利用“盐引”事件来报复纪晓岚,不仅使纪晓岚家破人亡,而且贬官到乌鲁木齐。但纪晓岚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反而将他在西域时期的生活见闻随手整理成笔记。纪晓岚在辛卯年过后被赦免,然后负责《四库全书》的总纂。不过最重要也最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幽默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即使在面临更多的灾难和不幸,他愈合伤口的能力也比别人还快。
纪晓岚─后世之所以称他为“清代第一才子”、“幽默大师”是有他的原因。那时候的政局是小人和珅当道,纪晓岚在夹缝中生存,如同走刚丝,一不小心就身败名裂、万劫不复。曾经,纪晓岚因为他的博恰多闻、谈吐诙谐而赢得乾隆的喜爱和信任,但却也几度罹祸,如履薄冰。他的幽默感却可以适时的化解危机而且让自己有个台阶下也可以为他周遭的人带来欢乐。此外,他的幽默并非下流低俗而是蕴含丰富理性的大智能,却也是处理挫折的一种建设性方式。他被贬官到交通和民生均不方便的乌鲁木齐时,生性乐观的他,坦然的面对一切种种不幸,但却也激发出他在文学方面不凡的价值。所以说乐观的人并不会有走绝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绝处逢生」。许多的悲观主义者在遇到挫折时总是逃避现实常陷于不幸的低潮,对于旁人的安慰和鼓励却再也没有力气重新站起来。其实,接纳灾难并不是消极的屈服,而是积极的克服。不自己遮蔽阳光,是迎向光明的唯一快捷方式。抱怨阴暗的人,常常忽略了一件事实:那就是他自己不经意的用手遮住了阳光。
不妨学学纪晓岚,他的处世经验,他的生存哲学,虽常为世人所诟病,但事实上,这种内圆外方的性格,却也是生存所必须的。而西方谚语说:“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还要在花圃种植玫瑰。”所以,保持着乐观明朗的心胸,再待人处世方面将无往而不利。
纪晓岚素有四大嗜好,一曰好书,从四岁起每天埋首书堆中。二曰好烟,行走坐卧不离烟枪,其烟锅能装烟叶四两;三曰好肉,每日必食肉不吃五谷,案上雾气缭绕、泡茶烹茗从不间断;四曰好色,一日不御女,则双目似炬,颊红如火,纪大学士的这些嗜好,自然可以看作是由一个文化人的文名和才名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文化习性,但一个深耽于其间,过于依赖物质世界的人,要让他义无反顾地去殉道怕是万万不能的。就是风流倜傥如纪晓岚者,倘使他离开了烟,离开了肉,离开了女人,还能不能生活?
纪晓岚在清代官场上驰骋近半个世纪,又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另外他还主持编纂《四库全书》,是乾嘉时期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官位虽大,但为人通达,礼贤下士,人情味很浓,所以交游甚广,其友朋知己、门生故吏不计其数。从其作品或一些文献里可以查证,当时许多著名汉学家、文人学士都和他有密切的交谊,诸如戴震、王昶、卢文弨、王鸣盛、钱大昕、余集、邵晋涵、孙星衍、王念孙、段玉裁、朱皀、朱筠、阮元、蒋士铨、洪亮吉、黄仲则、罗聘、刘墉等,乾嘉汉学风尚的形成,纪晓岚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乾隆二十年夏,纪昀初识戴震。当时戴震是来京避难的。两人情深意笃。纪昀还曾出资将戴震的《考工记图》付梓,并为之作序。戴震后来几次到京师都住在纪昀家。乾隆三十八年,戴震还因纪昀的推荐进入四库馆。戴震去世后,纪昀曾深情赋诗,说是“披肝露胆两无疑”的朋友。戴震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扼杀人性的尖锐抨击,这在纪晓岚纂修的《阅微草堂笔记》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也都有相当深刻的反映。
晚年的纪晓岚多次述及他和陆青来的结交经过。陆青来曾官至湖南巡抚、户部郎中。治学倡导经世致用。他与纪晓岚少年时代同受业于董邦达,是非常要好的同学。纪晓岚说,他小的时候常喜欢戏侮陆青来,但青来并不为忤,称纪晓岚的喜怒变化是真性情的表现。为此,纪昀颇有知己之感。
纪晓岚的同窗好友还有一个董元度。董元度,字寄庐,号曲江,山东平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二人相识于乾隆十三年,交谊甚笃,有多首酬唱诗传世。董氏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官后,仍常乞假外游。后仕途不顺,穷困而死,所以其诗多清婉而感伤。纪昀《戏赠曲江》诗中曾说他“疏狂全未减,落拓久无聊”,并称:“爱尔如兄弟,结交三载余。每怜同寂寞,相与惜居诸。”《阅微草堂笔记》也多次表示对董元度所禀持的“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处世态度推崇备至。
纪昀和刘墉更有着不解之缘。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是纪昀的乡试主考官。对刘统勋的知遇之恩,纪晓岚一直是感激零涕、念念不忘的。而后来纪昀被发配的案件,又恰是刘统勋负责。还有更巧的,举荐纪昀担任四库馆总纂官的,也是这位刘大人。刘墉,字崇石,号石庵,刘统勋长子。刘墉在民间是个颇具知名度的人物,家喻户晓的《刘公案》就是表彰他的。刘墉比纪昀年长4岁,都是一代才子。相传刘墉当年参加殿试时曾有上乘表现。乾隆皇帝让其以自身驼背为题赋诗,他不无自嘲兼揶揄地写道:“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和坤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唯刘墉、纪昀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臣始终不曾依附。他们一个善文,一个工书,却都有收藏砚台的癖好。有时相互赠送,也常为一个心爱之物而互相攘夺,但彼此都恬不为意,并以之为笑谈。
纪昀交游的名单当然远不止这些,还有像钱大昕、卢文弨、王杰、王鸣盛、朱皀、朱筠、王昶、洪亮吉等人,这些都是一代著名大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化脊梁。正是这么一批人,为盛世学术文化思潮的形成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