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垄上的长歌,溯风飞扬(1 / 1)

——访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健浩先生

西歧

我喜欢垄亩上的颜色,每到乡间,总喜欢往垄亩上跑。

世间的颜色,惟有垄亩之上的,才当得起细致,当得起盛大,当得起多彩,当得起绚丽,也当得起恒久,当得起国色天香。那颜色,经历沧海桑田、世事更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颜色,滋养了清新的空气,激活了鲜碧的流水,缔造了溢香的食物,妆饰了美丽的世界。

此番古里之行,我刻意让接待的朋友安排了垄上行,并刻意指定了高健浩为我的访谈对象。一年前,与在江阴北??中学读高中时的同学、现服务于美国威斯康星州PPD公司(PPD公司为全美排名第三的合同研究所)的生物医药博士李凯先生会面,不经意间,彼此便谈及了中国大陆的粮食安全问题、饮用水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三农”问题,又谈起了他的先祖李诩及其著作《戒庵老人漫笔》、《续吴郡志》,谈起了《戒庵老人漫笔》中关于“生态农业的先行者”常熟谭三的事略,谈起了常熟有位当代谭三高健浩。他建议:“作为一个当代作家,你应当好好地去写一写高健浩。”当时,我道:“我会的,写这样一段文字,也是对先辈乡贤李诩先生的最好纪念。”

谭(一作谈)三,又名谭晓,字镜川,明嘉靖时人,生卒年不详,世居常熟湖乡(今沙家浜区域)。该乡因地势低洼,常有涝患,十种九不熟,乡民或迁居他乡、或弃田业渔、或转行小买卖,荒芜田亩数以万计。谭晓与兄谭照,见此“暴殄天物”景象,叹息扼腕,发愤图变,乃八方筹银,倾力购租荒芜之田垄,开沟挖渠,补土养田,凿池放鱼,围圩植禾,高冈种果蔬,洼塘播菱芡,岸滩牧牛羊,田埂散鸡鸭。《戒庵老人漫笔》原文:“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塍,可备坊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豕,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塍之平阜植果属,其汙泽植菰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因其兄弟合力同心,悉心经营,天道酬勤,地尽其利,更兼其清俭持家,“每饭,熟一卵,窍可容箸,藉而啖之,饭毕,封其窍,留之再饭,三饭乃尽”,乃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数万计”。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数侵常熟,交战之中,城池俱废,1553年,县令王??募款筑城,谭氏兄弟慷慨响应,独任4万余金,占募得善款之五成还余,使得城池于半年后又屹然挺立,时人称为“谭半城”。后,又领衔斥资,筑东门至昆山界岸圩10万余丈,建石桥18座,以利农耕,又利行人。其间,每遇饥灾之季,总于周遭之市广设粥场,扶弱救难。谭晓殁后,邑人不忘他的功德,曾于县城小东门外建专祠祀之。

谭三,一个既普通又不凡的民间人物,是我的同乡先贤李诩先生慧眼识珠,于400多年前首先记录了他的事迹(谭三事略,后被引入《常昭合志》等地方史志典籍)。李诩,字原德,号戒庵,江苏江阴北??赤岸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卒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生坎坷,落第7次,晚年以“戒庵老人”自居,居家以读书著述而自适,有相当部分学者相信其为《西游记》的真正作者。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以为,今日的高健浩,在执著于生态农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谭三,他正全心全意地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的新的神话。

之前,因为职业的关系,曾经3次造访过高健浩的公司,在我的电脑中,犹保存着这篇正题为《实行综合性政策支持,放大环境保护绩效》、副题为《关于推动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政策建议》、草于数年前的旧文。文中说: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点的畜禽粪便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难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国际性的环保难题,而今,田娘公司走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之路,经过5年多的攻关创业,依托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环保部门的倡导支持、地方财政的政策扶持,化腐朽为神奇,已较为成功地找到了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钥匙,他们将原本充斥着恶臭异味的黏稠状垃圾,经过科学处理,转化为无异味、无公害之颗粒肥料和块状燃料。

“田娘公司是一家集畜禽粪便、秸秆、发酵废渣、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其他生物废弃物处理于一体,生产有机肥、有机与无机复合肥、生物燃料,以及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综合性特色农业企业……目前,已形成年处理各类固体生物废弃物12万吨、系列优质有机肥料2万吨的生产能力……2006至2007年上半年,计实际处理各类生物固体废弃物10.55万吨,其中:畜禽粪便7.07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0.66万吨、发酵废渣0.64万吨、其他生物废弃物2.23万吨,对照现已具备的生产能力,尚有一半多的处理潜力处于闲置中。

“制约该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最大瓶颈在产品的出路和经济效益。由于农业耕作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农民和农林企业皆已习惯于使用运输方便、撒布省力、肥效迅速的化学肥料,也由于多年来种植业与其他产业间剪刀差的不断扩大,种植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轻视了种植业,这就使得有机肥的销路非常局限。另一个瓶颈是,国家犹未制订、出台关于生物废弃物处理的刚性规定,许多生物废弃物生产者,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愿运抵生态处理企业,不惜排入河道、就近堆放、随性抛弃,造成大规模的面源污染,也造成有机肥制造公司原料‘匮缺’,‘钞票一家赚,污染大家来’。

“我国的农业生产,过量地、单一地施用化学肥料,已近半个世纪,已导致了土壤成分的严重变异、土壤原生肥力再生能力的极度弱化、农产品品质的显性下降、水体环境富营养化的严酷困扰。广大的国土,亟待借助施用有机肥这一唯一的措施来休养生息。

“历史上也曾多次掀起过‘有机肥热’,某些时期是小厂林立,有机肥作坊遍地开花,然而,一俟大气候变化,政策支持弱化、退出,便统通偃旗息鼓……田娘公司目前的经济效益自然是不高的,他们犹在顽强地坚持,还在规划着赴条件成熟的区域设立分公司,描绘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蓝图。

“……应当越过微观看宏观、越过当前看未来、越过经济效益看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当千方百计激励这类企业做大做强。这类企业,事实上承担了公共部门所难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不仅应当让其‘发财’,而且,应当让其‘发大财’。”

回想当年去查账本、核数字、看车间、听介绍、走田垄,我是分外的激动,回来之后,竟然不顾“从此再不写一个字的经济研究文章”的暗誓,写成了上面的这一篇调研文字,更以私函的方式寄给了一向热切关心环保问题的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令狐安。此文中,有一个建议是“必须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支持,免除‘以畜禽粪便、秸秆、发酵废渣、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其他生物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有机肥料、生物燃料产品的增值税及其他一切税收,前提是,这些产品必须经省级以上质量检测机构认准”。此文寄出不久,国家税务总局便出台了“免除原征收该类产品增值税”的政策(该类产品的原增值税税率为13%)。

来到田娘公司,高健浩先生果已候在了门口。几年不见,他苍老了许多,更像一位地道的农民。不变的是,他依然是那样的热情、自信和精神。这样一种热情、自信和精神,遮盖了已64岁的年龄,也遮盖了罹患了多年的糖尿病。

我对同来的才进机关不久的同事邹乔愉说:“今天,到这里,是来听老高上课。老高文化不高,知识面很广,专业理论很精,听了这一课,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说起农业、说起环保,老高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干农业,于我是一种爱好。因为这个爱好,我辞去了镇个体经济办公室主任、建管所所长的职务,也辞去了年薪数十万的波司登集团副总裁的职务。我有一种信念,我能在农业战线有一番作为。这一种作为,不在名,也不在利,只在我的骨血中奔流着农民的热力。

“许多人学了农业,却纷纷离开了农业。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抛弃了田地。现代农业,理当要由知识分子来当家,理当要由青壮年来耕耘,可惜了,可惜了。人人都依赖着农业生存,不能人人都看不起农业。田娘先后接纳了20多位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我要尽一切努力留住他们。他们每学会一样耕作技术,我都会给予他们奖励。我预备用100万元,培养100个热爱农业的大学生,我希望他们能成为中国未来农业的坚守者、开拓者与事业家。

“中国的粮食安全很脆弱,世界的粮食安全也很脆弱。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是个奇迹,也是个永远的危机信号。一旦出现粮荒,不堪设想,到那时,即使越南、泰国跟我们再友好,也不会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放关送粮,绝不会。必须立足自力更生。

“老人说,草搪河泥猪圈灰,世世代代是好田。河泥不罱了,猪圈水冲了,只用化肥了,这是在毁灭良田。怎么办,就要有人挺出来制造有机肥料。肥料元素共有16种,这16种元素,有机肥料中全有。不能光要氮、磷、钾。早先,施15斤标准化肥,便可使水稻亩产达千斤,现在,你施100斤,也达不了千斤。这是为什么?我就是想解决这个为什么,解决肥力的科学配伍问题。有机肥中有许多有益菌,它们能赋予庄稼抗病、抗虫、治草、抗倒伏的能力,有机肥的生产,就是杀灭有害菌,保留和培育有益菌。有益菌就是土地的五脏六腑。

“公司为什么叫做田娘?是不是太土?呵,田地本是人类的母亲,而有机肥料就是土地的母亲。

“我知道干这行发不了财,但我就是要干。不干这行,我会睡不着觉。良田全变成了荒田,我们的国家怎么办?子子孙孙怎么办?即使倾家**产,我也要干这一行。为这田娘的发展,我将家中的4座住宅都做了抵押贷款,我无怨无悔。

“我们现在自己耕种了3000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使用公司自产的有机肥料,一季蔬菜一季稻米,我们还为种植大户的3000余亩提供育种、施肥、包销等服务。我们要做实实在在的示范,我们要证明,现代农业同样也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只要不出差,每天早晚,我都要去田间转上一圈。走在方圆22公里的田埂上,看着黑黝黝的土地、满眼的庄稼、精彩纷呈的丰收田野,就有自豪感、成就感。

“如果有钱,我想办个农业图书馆、农业电台、农业网站、农业实验大学。

“干事业,并不一定是挣万贯家财,更在为子孙万代摸索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般的化肥,只能被农作物吸收20%多,最好的复合肥也不过30%,其余的70%多,要么进入大气污染了空气,要么流入江河污染了水体。《经济参考》报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农业对我国污染的‘贡献率’已达一半。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农业的‘零排放’,恢复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

“六畜与人之粪便,放错地方是祸害,用对地方是宝贝。秸秆、淤泥、烂菜皮也是。太湖之所以暴发大规模蓝藻,原因是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是长期过量施用氮磷化肥、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的大量直排。专家估算,整个太湖流域,每年约有1000万吨有机肥原料没有利用起来,这不仅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我们生产有机肥,也是为治理太湖蓝藻作贡献。只可惜,我们的生产规模还不大,贡献还不大。

“目前我国每年为生产氮肥要消耗掉全国10%的天然气和大量的煤炭;主要用于生产磷肥的高品位磷矿大约仅存15年左右的开采量;而农业非常依赖的钾肥大约有70%靠从加拿大进口,为此每年花去的外汇数目惊人。

“太仓有家利用玉米生产??制剂的诺维信(丹麦)公司,这家公司提炼生产??制剂,每天都要产出下脚料——玉米渣50余吨。为了消化这每天50余吨下脚废料,这家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再利用’、‘污染源治理’的研发,十几年下来,效果总不理想。现在,这令他们头痛不已的问题,已迎刃而解,这些废料,已成为我们生产有机肥的优质原料。

“如果有财力,可以考虑使用直升机施肥,甚至可以无偿供肥,那样,我们就可以消化更多的生物与生活废弃物,还全社会和子孙后代一个清洁、和谐、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

“最近,我接了农业科研专家沈其荣教授的一个电话,说他接到了海南一家香蕉种植园老板打来的电话,前不久田娘公司赠送给他们试用的20吨有机肥,发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作用,施了化肥农药的香蕉都发生了病害,而施用了这批有机肥的却没有一棵发生病害,他们准备大量购买田娘有机肥,逐步取代和淘汰化肥。

“越来越多的种植业和城市绿化接受、认可了田娘有机肥,苏州的园林、昆山的葡萄园、常熟的虞山林场、宝应的莲藕基地、江西的得雨茶园、上海宝山的有机食品基地、安徽、山东、湖南、山西的一些大中型农业企业,无数已树立了绿色、有机观念的粮、棉、蔬、果、花生产专业户,都在使用田娘肥料中尝到了甜头。田娘肥料目前已进军国外,伊拉克、越南等国常来订单。

“我们正致力研发更多用途的有机肥品种,并采取放心实用的赠送试用法、产品置换法推广我们的新品,比如,你种康乃馨,用我一百万元有机肥,那田娘公司也就包销你一百万元的花,我高健浩不图自己赚多少,只要能致富一方、并能维持公司的周转运作就行了。

“我坚信,环保、循环、绿色这三面旗子,永远都会高举下去。”

……

由于我们是午后才出发,前几站已走了铁琴铜剑楼、古村李市、芙蓉红豆村庄,又不好意思叨扰老高留餐,只能意犹未尽告辞回府;又由于我们皆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老高虽说了很多,我们却只笔记了一鳞半爪。邹乔愉说:“较之于大学课堂,更受教育、更受启发呢,强烈要求下回再带我来,倘再来,时间一定得安排得很宽裕、很宽裕。”

2009年11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庄重而热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指导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正在举行,当会议主持人宣布颁发“中国绿色责任贡献奖”的时候,一位60多岁的老农走上颁奖台,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秘书长莫斯里·斯特朗手中接过了闪亮的奖牌。领奖的老农就是高健浩。同台领奖的还有袁隆平院士等专家。总部设在温哥华的世界名商联秘书长罗伯特为此特意给高健浩发了贺电,他代表世界名商联合会对高健浩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荣获崇高荣誉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高健浩和田娘公司转达他对论坛组委会、中国有关机构给田娘公司的肯定表示赞赏,贺电祝愿田娘公司为人类和平与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久之后的2009年11月27日,高健浩又赴京参加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会上,他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高健浩,出身在一个世代农民的家庭,他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由于家中孩子多、经济负担重,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为家里承担了放一头牛、灌28亩水田的农活。读到三年级时,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做了一个下田挣工分的小农民。45年前,年仅17岁的他已经成为生产队里的生产骨干,被公社派到城里去做了积肥员。那时的农村,流行一句农谚,叫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8亿人口中有7亿多是农民,每一个生产队都眼巴巴指望着去城市的粪坑淘粪,于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环卫所就都成了“香饽饽”——“闻闻很臭,进去很香”,你想去弄点粪肥出来,得使出孙猴子的浑身解数来!小健浩秉性老实,不会烟、不会酒,也不懂得送上一点土特产什么的,碰了数次壁以后总不甘死心,就从卖冰棒的箱子上面得到启发,想到了一个“偷”字,他专门设计了一个外形和冰棒箱子一样的木箱,在里面垫上油纸,偷偷地从厕所里将粪便装入箱中,装了半箱、大半箱,就一次一次地背去船上。每当粪肥和着汗水装满一船的时候,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就这样,整整3年,他就在苏州城平门桥附近的几座公厕的周围转悠着。这3年,不仅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奠定了他一辈子对粪肥挥之不去的深厚感情。

这位长期在农田里默默耕耘着的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爱动脑子,敢想敢干,更有一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韧劲。他曾在上世纪70年代“土法上马”,成功培育出了优良的水稻品种“32—78”,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60多万亩。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之初,在村里承包地都已包完的情况下,率领十几位村民,到昆山征义承包了4700多亩粮田,成为了苏南第一个出市承包土地的农民。当时,昆山方面极其怀疑他的能力,就由乡政府、供销社、银行、粮管所、村委会联合出场,与他进行质证座谈,讨论这件前人从未做过“双方皆有极大风险”的事情该当如何来运作,没想到,高健浩竟然提出了一个“将自己置于非常不利地位”的方案。他说:“我来开个条件,就是我负责承包那数千亩农田的产量指标,种子、机械、水电、劳力自己负责解决,所需化肥、农药由银行贷款给我们解决,由粮管所来提供担保。我们种出来的粮食全部交给粮管所,先还贷款,再缴承包款,收割时请大家派人来监督,我们决不私卖一粒稻谷,多下来的部分就是我们承包者的收入所得。如还了贷款、缴了承包款后没有一分长余,我们宁愿倒贴人工、机械、种子款。”末了,他还补了一句:“假如我们种不好那些田,出现了抛荒,你们随时可以无条件收回,我愿意去吃官司。”说得在座各位心服口服。他们没有大型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也没有财力雇用太多的临时劳力,却平均一人要负责300亩左右的种植任务,第一步插秧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怎么办?大伙心中没有底,可高健浩心中有底。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的方法,就是他早年就已试验成功并曾在江苏省内率先推广过的水稻免耕法。尽管用此法会多用掉一些种子,但却比弯着腰一棵一棵往田里栽种,要省无数倍的劳力,而对收成并无影响。实践证明,高健浩此举,获得了空前的成功,4年后,这十几位勇士,在昆山方笑意盈盈、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了家乡,每个人的怀里,都揣了足够建造一幢新楼的现款。

采访结束时,高健浩说:“除了打造田娘肥料这个品牌,目前,我们正致力打造田娘有机大米、有机蔬菜、有机肉食等几个能经得起国际、国内权威机构各种检测的系列品牌,我的梦想是,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有机食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的比重。”

谭三,于400多年前开创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先河;高健浩,于生态环境恶化、垃圾食品充斥、轻农观念普遍的情形下,接过谭三的接力棒,执着于绿色事业。生于这个时代,我为这个时代犹有高健浩这样的人物出现而感到欣慰。他的追求、他的探索、他的努力、他的成功,代表了什么、标志着什么?他所展现的,正是中国农业生产之未来图景。这是一幅多美多好的图景啊!

“干事业,并不一定是挣万贯家财,更在为子孙万代摸索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这话语,多么朴素、多么实在,又多么神圣、多么伟大。

我们不要空空洞洞、言之无物的什么观、什么观,惟高健浩这样的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来的责任观、使命观,方令天下百姓由衷钦服。

因为钦服,西歧虽自知笔拙,也要不揣浅陋草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