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市场?
当前的中国市场,有两大特点:第一,已经由“狂热化”向“理性化”转化。原来靠“一招鲜,吃遍天”的,比如健力宝碳酸型饮料一出来,不用操多少心,“滚滚珠江水,卖向全中国”,单靠这个做成10亿、20亿生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需要象可口可乐一样,去营造一种文化,去培养整整几代消费者。这个工作的挑战性越来越强。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市场,不仅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到收入差距拉大,不仅形成了东西南北的差距,而且出现了很多明确的阶梯式的消费群。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东西南北中,一齐庄前冲”,每个人都是每月36块钱的工资收入,消费力不大,但很划一,你吃盖交饭,我也吃盖交饭,到现在,形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格局,形成高、中、低不同的消费层,谁想一揽天下已经不可能了。企业家只能在不同的消费群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消费对象,然后锁定这个对象,控制这个对象,做成这个市场,再考虑双向延伸的问题。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台湾的“康师傅”方便面,它在台湾只是个小作坊,到大陆赚了50个亿,现在雄心勃勃要在香港上市,下一步还要做许多大的事情。我认为,正是由于它在空间、时间上正好吻合了中国的转型,所以才能获得极大的成功。因此,我认为,下一步商业的分工和针对性将会越来越强烈。
你对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怎么看?
对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我非常看好,特别是在南方,在广州、深圳,只要做房地产,只要稍微动点心思,闭着眼睛都能发财。当然,要把握好,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要有个宏观的认识。
从90年代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炒家市场阶段(1991年一1993年)
这一阶段经历了小平南巡和紧缩银根两大外力的强烈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由波峰到波谷的发展轨迹。
当中国的房地产业刚刚步入市场经济时,中国的企业界对于房地产的概念并不清楚。1992年邓小平南巡,无疑给中国经济注了一针强心剂,房地产业达到**。各色人等、各行各业都蜂涌挤入房地产业,谁能拿到土地谁就发财。大批香港人也跑到大陆,教会了大陆人什么叫炒楼花、炒楼盘,于是,一种近乎疯狂的“圈地运动”席卷了中国大地。那时候,整个珠江三角洲“祖国处处是花园”,到处是别墅。很多介入其间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房地产,什么叫红线图、蓝线图、容积率,房地产商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集中在如何搞到地皮,然后迅速转手下家,留下利润,推脱风险。大家忙于“击鼓传花”而无人考虑后果。
到了1993年,宏观一紧缩,很多“鱼虾”都晒死在河滩上,炒家阶段结束了。但炒家市场的后遗症迅速暴露——许多地产商发觉,鼓声骤停之时,自己手中还握有或多或少的花束(地皮),却没有下家来接手,开发商也没有真正投入开发的心理准备,大量房地产商被淘汰出局。
(二)用家市场阶段(1993年下半年一1996年)
在经历了炒家市场大起大落的波折之后,部分房地产商开始冷静地正视自己面临的形势。此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转型期,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消费者已经逐步突破了只为栖息而买房的低层次消费需求。因此,“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语得以迅速流传。另一方面;“用家”与“炒家”也不一样,炒家关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用家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房地产商但凡认清这一点,先行一步的,都获得了成功。
房地产业走入正轨,充分体现出用家市场阶段的两大特征:1、房地产商掘弃了作为炒家的赌博心理,开始潜心地按照房地产开发的规则操作,从而提高了房地产业的成熟度;2、市场日益向名牌集中。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设计,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这物业由哪家公司开发,由哪家公司设计,由哪家公司施工,由哪家公司代理,由哪家公司负责物业管理。可以说,房地产开发商的品牌、信誉、实力等因素日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概念地产阶段(1996年至今)
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简单地盖房子了,所以我经常讲“地产不是钢筋加水泥”。人类有70%的活动在室内进行,房屋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栖息、活动的场所。作为载体,它承载着错综复杂的信息,呈现出人们的情趣、喜好、生活方式、身份、地位、观念、社交等多元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在今天,还出现了一个趋势,一些人可能会拥有3套、5套房子,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商就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趋向,不同的消费层,赋予它一个非常到位的概念、一个出色的理念,并用建筑语言去“阐述”这个概念和理念,这样营造出来的房地产市场,其可靠性就非常大,升值的潜力也非常大。我正在策划的一些项目,包括股份制医院——专门针对老板阶层的“人体大修厂,生命加油站”,专门针对老人的带有疗养院性质的“夕阳工程”,等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房地产概念。如果能把广义的房地产概念做到传神、到位,那么稳操胜券的机率就很大。
在概念地产阶段,有几个概念特别值得重视:
1、地域概念 ——同的地域,其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深圳市的住宅约90%为个人购买,广州市的住宅约85%为个人购买,北京市的住宅约70%为集团购买;
2、文化板块概念——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已不仅是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不同文化板块之间的竞争。表现较典型的是珠海市。多年以来,珠海市的房地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传统的操作方式已无法刺激消费者的兴奋点。前一时期,珠海市几家房地产开发商和代理商,联手推出“珠海板块”概念,订出了“珠海是广州的后花园”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告语,协力包装珠海、推销珠海。因为,只有让消费者首先认可并喜爱珠海的天空、空气、阳光,产生在珠海安居的欲望,才能把消费者的目光进一步凝聚在每一个具体的楼盘上,从而激活珠海市的房地产业;
3、创性概念——刻意效仿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即使做得再好也是亦步亦趋,很难实现超越。因此,在启动一个房地产新项目时,要充分依靠策划的力量,找准定位,合理配置资源,力争做成原创性项目,从而在房地产业的利润趋于平均的形势下,异军突起,获取超额利润。
您认为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的时机成熟了吗?
建立全国性营销网络,有这个宏图大略的人非常多。“亚细亚”的老总就曾对我说,要准备20个亿,同整个中国的高速公路网计划相配合,想把中国所有高速公路网的加油站和休息点,同时配套,搞连锁商业。打这种主意的人非常多,但是目前成功的还不多,只有一些人有限地成功了,比如广州的几个品牌已经在中国建成初步的、雏形的连锁性商业。一个是“烧鹅仔”,它在广州不太看好,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现在通过在北京的火爆和成功,已在全国形成了很大的营销网络。“烧鹅仔”的作法基本上是一种“特许经营“的方法。我认为,“特许经营”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法,是以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有几个前提,其一就是要做到出成果、出机制、出人才、出品牌,必须有自己的“梁山泊”,在自己的“梁山泊”做好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包括CI体系,然后才有可能输出文化。这时候输出的是软件,这个软件和当地的硬件结合,就有可能形成营销网络。还有一个是很小的、带有针头线脑性质的,是顺德今年青农民搞的一个“松本电工”,就是电器插座,现在可以说是连锁化了。在全国任何城市,你都可以看到统一标识的“松本电工”专卖后,这个后,用特许经营的办法导人VI视觉系统,搞得不错,现在许多人开始学它,如TCL电工,还有很多人部在走这条路。连锁商业肯定是大趋势,至于时机成熟不成熟,我认为正在成熟,下一个阶段可能是非常值得去争夺的。
多层次传销目前在中国影响不小,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及产业?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对有的行业我很熟悉,而有些行业我连ABC都不懂,比如说传销行业股票行业。因为我向来有这么一个观点:要么全力以赴去进取、去研究,把它搞透、搞熟,做个专家;要么躲开它,千万不能当“半吊子”,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正因为这一点,第一我不妙股票,不考虑股票升降指数;第二像传销这样的行业,我没有精力去思考。但我认为,传销既然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应该有它的合理的方面。传销在目前的中国是“军阀混战”的时候,有很多不良的东西夹到里面。这就相当于房地产的炒家市场阶段,看起来一片兴旺,但是所有的炒家都只追求过程而不追求结果,都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了用家市场的时候,“用家”自然会规范这个市场,自然会用“用家“的力量来教育和改造房地产开发商,使他们从楼盘的设计到户型的设计,到管理,到品牌,都有一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