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除了准确的定位以外,成败得失将最终取决于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就是做市场。做市场当然要有推广战略。推广,有硬推广和软推广。广告宣传属于硬推广,新闻和公关炒作属于软推广。而不论硬推广,还是软推广,均离不开一个主题——策划学称之为“理念设计”,广告界则称之为“广告卖点”。
王志纲是怎样来定位的呢?
王志纲根据他对山东,特别是临沂地区的“文化板块”特色的分析,提出这样一个主打广告词:“齐鲁大地早该有这样的学校了!”
人民被激动起来了。他们说,这句广告词,不就是埋在我们心里多年的宿愿吗!
伴随着广告在临沂,在鲁南,在山东的推广,反应越来越强烈,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涟滴延伸越来越大。强烈反应的后面,是市场认同感的加强。不仅临沂,山东全境不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这远在沂蒙山脚下的学校来就读。双月园已不是一所区域性学校,而是代表山东的一所学校。事后,我间王志纲,做广告不直奔主题,为何要选这么一个同双月园学校无关的广告词呢?王志纲的回答是:“双月园的定位和她的市场依托面,决定了她必须激发起整个山东人的认同感才有厚实基础,而这佯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最根本一点就是山东人的不服输精神。”
俗话说,兵无常形,水无常势。大政方针定下了,前方作战还不能“机械作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王志纲对工作室派往前线作战的人员常常是鼓励他们刨造性地开展工作。
这次临沂之役,王志纲派出他的三位助手,邓雪丽、陈维勤、李滔,组成工作班子,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专业特长,对项目的策划实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邓雪丽,从头到尾5个月,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同时,还巧妙地将广东市场化操作的成功经验和山东人的审美心态相结合,闯出了一条符合沂蒙特点的市场营造之路。
办学校,有否生源是成败的关键。刚开始,根据学校高档次定位的需要,邓雪丽按广东经验,依“大气,帅气,洋气”的方针招生,竟收效不大。把握了临沂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后,她大胆地向王志纲提出了利用赶集机会,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招生的建议。得到认可以后,她根据山东人的历史传统,机灵地选择了类似“赶庙会”的民间方式,组织人制作彩车,书写横幅,敲锣打鼓,四处赶集,四处巡游,把双月园学校的所有重要信息,都宣传到了临沂市的各个角落。一时间,报名者接踵而来,把个王卫军——双月园学校的董事长乐得眉开眼笑,连称“成功了!”
实事求是地说,双月园策划沿用了南方操作学校的一些成功经验,但操作者们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将南方的普遍经验同山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又升华了这一经验。
例如公关炒作,策划家只能设计出在哪些方面、在何种程度上要实施公关炒作,但新闻热点却是不可能事先规定好的。它只有靠操作者和监理者在策划方案的运作过程中,敏锐、准确和及时地判断并捕捉那些与策划项目关系密切、随机产生而又稍纵即逝的事件——新闻热点:
——名牌校长到任;
——外籍教师到达;
——国家教委参观团考察;
——双月园学校顾问聘请仪式;
——家长汇报会既教学、生活用品展示会;等等。
对这系列新闻热点的宣传,确实起到了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的作用。
操作者和监理者还要在策划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随机应变地“微调”和处理一些不可料的事情。 双月圆建校过程中曾发生过一场“改名风波”。
1997年5月,正当王志纲工作室的策划工作紧张进行之际,另一批搞策划的学者被双月园老板的助手请到了临沂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学者们听了介绍以后,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抓住一点,集中火力猛攻,纷纷指责王志纲原来取的“双月园学校”这个名字:有的说只有“阴柔美”,缺少“阳刚美”;有的说,名字“小家子气”,难出国门,不适于大企业发展;有的说,这个名字与“大手笔”不相称,非改不可;总而言之,一无是处就是了。一时间,弄得双月圆老板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直接影响了策划和运作的进程。
作为策划监理的邓雪丽闻讯急报远在南方的王志纲。王志纲接报后,不慌不忙地给王卫军董事长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一个项目,特别是原创性项目,评头品足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掌门人的老板,一定要有主见,不要乱了方寸;第二,双月圆不只是一个校名,作为一个品牌的塑造,她将来还要延伸到一个大规模社区,取名切不能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错;第三,这些学者们另取的名字“汇仁学校”难于涵盖“双月圆项目”的大目标,况且——王志纲恢谐地说——“汇仁”的谐音可以意会为“毁人”,这同教育、学校等等倒是水火不相容的。
王卫军听后大彻大悟,当机立断,拍板决定维持原名。事后再见到王志纲时,这位耿直的山东汉子竟这样圆场说:“一说改名,怪不得那几天天天下雨,工程怎么也进展不了。名字一回来,怪了,阳光灿烂,再不下雨了。”
从策划学的角度分析,双月圆策划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原理: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策划方案的制订和操作必须依靠多兵种的协同配合;双月圆策划的成功,也为玉志纲工作室出思路、出整合、出监理的运作方式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