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举童若轻,“联合广场”(1 / 1)

深圳“楼王”,半身不遂

既然加入了“深圳俱乐部”,就要给深圳送上一份见面礼。深圳市经济协作发展有限公司成了王志纲工作室在深圳的第一个客户。

这次合作的起源,有一段花絮。

还是银湖那次讲演之后,精彩的报告激动得听众热血沸腾。报告刚完,王志纲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要求签名的,提问的,令他应接不暇。情急之下,王志纲把助手拿来抵挡“这是我的助手,各位有什么事可以跟他说。”围在后圈的人立即后卫转成前锋又把其助手紧紧包围。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经协公司”的丁明山总经理急中生智,几乎使出了“打劫”之术,同几个助手协同,一把抓住王志纲的助手,“绑架”到会堂的一角,让他靠墙坐着,丁明山和他的助手两人靠外相围,形成“两失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颇受感动的助手认真听取了丁总的介绍,并很快安排王志纲和丁总见面。策划家和企业家的沟通似乎总是那么琴瑟相合,两人一次长谈,就迅速达成了合作协议。

这次策划的项目是“经协公司”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投资兴建的“经协大厦”。

说起经协大厦,还真有一番来头。深圳经济特区的超常规迅速倔起,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持,横向经济联合功不可没。到1990年前后,即特区成立10周年时,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驻深办事机构300多个,内联企业3900多家,总投资近百亿元。10多年来,除少数省市在深圳自建大厦外,外地驻深机构大多数都是自租民房,部分驻深机构租用的还是商品住宅,办公环境、条件、对外形象等,均不适宜于公务活动,且零散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相互沟通联络不便。当时,各方纷纷要求深圳市给予划地建房。在这种情况下,为落实中央关于特区“领先全国,服务全国”的战略

方针,解决驻深单位的难题,同时又能节省土地,利于集中组织管理,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把深圳市的横向经济联合推向新台阶,经市政府批准,在福田新区建设深圳市“经协大厦”。

“经协大厦”总建筑面积为21.8万平方米,单体面积居全国第一。建筑总高度为208米,A座主楼64层,其中地面61层,地下3层。主楼位置显要,平面呈风车型,附楼总层数为26层,建筑结构酷似两支巨手相扣,寓意经济联合与协作。

政府立项,各方支持。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免收地价在深圳未来的市中心区福田皇岗口岸切出一块“宝地”,资金由市经济协作发展公司采取集资建房的形式向有关省市驻深机构筹措,截至1993年上半年,己集资5亿元左右。于是,一座号称深圳“楼王”的巨无霸建筑热热闹闹地开工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开工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经协公司投资经营走了一些弯路,接下来的宏观调控使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驻深机构的发展也不平衡,实力相差悬殊,单纯靠驻深机构的集资很难支撑起经协大厦这座超大建筑。于是,只得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成了深圳有名的“烂尾楼”。

经协公司为使经协大厦走出困境进行了楔而不舍的努力,以顺应市场潮流,转变经营思路。1996年下半年,以丁朋山总经理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向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资,一举解决了几个亿的资金缺口,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并加快进度。

这样一来,经协大厦也从“集资房”转为“商品房”出售。

资金上、工程建设上,经协大厦都已重获新生,但要真正走出困境,还得彻底完成市场化,即让市场能接纳这一物业,根本的工作就是要在形象上、营销上再辟新天。于是,经协公司总经理丁明山就以其特有方式,找到了王志纲工作室。

王志纲听完经协大厦的故事,尤其是“烂尾“之后丁总长袖善舞筹来几亿资金的过程,不禁深为感概。他说,经协大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不总则是在计划经济提供的大舞台上的大演员。

“舞台”和“演员”的关系,是王志纲经常讲的一个道理:“小演员”以上“大舞台”演出作为通向“大演员”的台阶,而“小舞台”则以请来“大演员”唱戏作为篷荜生辉的手段。舞台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造势就要搭大舞台,请大演员,若此,则无往而不利。经协大厦的背后,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舞台,她给了经协大厦以诞生的机会,也通过丁明山的努力,以5个亿的银行贷款为经协大厦的建设作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现在经协大厦已不是当初各省市经济协作办公司集资的集资房,而是公开发售的商品房,她将走向一个更新更大的舞台——市场经济的舞台,去接受市场的检阅。而此时,“经协”概念就成为代表过去的、陈旧的、狭隘的概念,更何况,还有“烂尾”的阴影。这座恢宏的大厦,如果要作为97深圳房地产市场推出的一台新戏,就必须有一个新的剧本,有一个新的剧名,让老演员演出新风彩。文学艺术创作有一个讲究,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经协大厦”的新登场,也要从固有的定位和过去的渊源中去提炼、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