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1 / 1)

兵者不祥 刘鹤 418 字 4个月前

“皇军”和武士的公开冲突终于在明治十年(1877年)以西南战争的形式全面爆发。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政治斗争失败后回到鹿儿岛,领导一批对改革不满的“不平士族”,发动了一场意图不明的叛乱。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达千年的武士文化的熏陶和德川幕府两百多年的武士道教育,由平民组成的“皇军”在战争一开始对与叛乱武士作战心怀恐惧,连许多武士出身的“皇军”指挥官也都持败北主义思想,不相信手下这群庄稼汉能够与征战千年的武士作战,甚至有士族出身的军官嘲笑自己的士兵:

武士就是武士,农民就是农民,绝不是放下锄头拿起了刀,就可以变成武士了。

除却武士道教育,一般平民还受江户时代流行的能剧、净琉璃戏、狂言等戏剧的影响,认为武士“忠勇无敌”,平民军队根本不是其对手。“皇军”出征时,许多百姓在路边看着这些新入伍的农家子弟指指点点,认为他们是无畏赴死的傻瓜,一上战场就会被武士军队斩杀殆尽。

法国杂志《世界画报》1877年描绘的西乡隆盛和追随他的武士。

此图有艺术夸张的成分,因为当时西乡军很少有人穿铠甲,他们主要使用步枪等现代武器

然而,战争的走向和他们的想法大相径庭,尽管叛乱的武士展现出了相当高的军事素养,在复杂地形以武士刀为武器对明治军进行白刃突袭战,掀起人体残肢和血肉风暴的作战方式也确实让平民出身的“皇军”感到胆寒。因为伤亡惨重,场面骇人,平民军队中出现了畏战情绪,明治政府不得不组织精通剑术的旧武士组成拔刀队,对西南叛军的白刃突袭战术进行反制。

西南战争以鹿儿岛山城陷落、西乡隆盛的死而告终,

画面左下方为明治政府的国民军队,右上方为武士叛军

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叛军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他们既缺乏可靠的兵员补充,也没有稳定的弹药补充,更缺乏可以攻坚的重武器。最要命的是,叛军缺乏一个目标明确的作战计划,连叛乱的领导者西乡隆盛本人也不知道发动叛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尽管“皇军”遭受了相当惨重的损失,叛乱还是以西乡隆盛的死而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