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的兵与农(1 / 1)

兵者不祥 刘鹤 321 字 4个月前

“武士”作为一种职业或一个阶级出现,可以追溯至平安时代。然而,在江户时代之前,武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只是一些相当模糊的概念,即使在武士阶级内部,这些模糊的概念也不是公认的准则。

这并不难理解,在互相杀伐的乱世,很难想象有什么道德准则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基督徒也曾顶着教皇的诅咒开心地射爆对方(教皇英诺森三世在1139年颁布敕令,禁止基督徒以弓弩自相残杀,违者下地狱)。武士们除了对领主忠诚之外,多数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道德准则可言,特别是当他们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实践在农民身上时,往往使后者陷入十分悲惨的境遇。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借农民出身的假武士菊千代之口,说出了武士和农民之间这种激烈的矛盾:“你们把农民当作什么,以为是菩萨吗?简直笑话,农民最狡猾,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其实他们都有,什么都有,掀开地板看看,不在地下就在储物室,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米、盐、豆、酒……到山谷深处去看看,有隐蔽的稻田。表面忠厚但最会说谎,不管什么他们都会说谎!一打仗就去杀落败的武士抢武器,听着,所谓农民最吝啬、最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但是……是谁令他们变成这样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你们都去死!为打仗而烧村,**田地,恣意劳役,凌辱妇女,杀反抗者,你叫农民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

在这种激烈的经济冲突之下,武士阶级完全没有理由将自身的道德准则加诸农民身上,正如狮子没有理由去教化羚羊,羚羊也不可能认同狮子的行为准则,后者也不可能接受前者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