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的感染者遍布全球,总数约有2000万。幸运的是,该病毒在发病前通常会潜伏数十年之久,而且仅小部分携带者会发展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相关疾病。这类疾病包括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非恶性脊髓病,也称为热带**性轻截瘫。非恶性脊髓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持续数十年的渐进性残疾,并最终造成过半患者瘫痪。
1980年,罗伯特·加洛(Robert Gallo)及其团队在美国巴尔的摩深入搜寻人肿瘤逆转录病毒时,首次分离出了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这些科学家首次使用了当时新近鉴定出的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来培养白血病T细胞,并与逆转录酶检测相结合。逆转录酶是一种通过复制逆转录病毒产生的酶。他们发现某位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培养物产生了逆转录酶,并最终从该患者的细胞中分离出了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数年前,日本熊本县的高月清及其同事新发现了一种名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相关病例主要集中于日本西南部,这表明该疾病是由环境因素或传染性因素造成的。1981年,这些科学家从培养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中分离出了一种逆转录病毒,结果证明它与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完全一致。
日本约有120万人感染了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其西南地区的发病率高达15%。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的其他高发病率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加勒比地区以及南美洲、中东和美拉尼西亚的零星地区。
病毒感染上述不同群体的途径尚不明确。最近的分子研究表明,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的近亲,为非洲和亚洲的几种旧大陆猿类动物携带的猿猴逆转录病毒,科学家还发现了病毒由这些动物传播给人类的证据。在新宿主体内蓬勃生长的病毒则通过古人类迁徙进行传播。据说在公元前300年前,当来自亚洲大陆的入侵者将土著居民驱赶至北部和西南部时,其中一种毒株也在这个时间点到达了日本。这些地区也是如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另一种毒株起源于非洲,它可能通过奴隶贸易传至加勒比海地区,再由此传入南美洲。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主要通过下列三种传播途径感染血液T细胞: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接触传播,包括输血和细胞血液制品,以及静脉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头。在日本,母婴传播最为常见,并主要通过母乳喂养完成传播。若母体带毒,其婴儿有25%的概率会受到感染。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在血液T细胞中可终生存活,但通常不会造成有害感染。但有2%~6%的患者会发展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这两种疾病通常具有侵袭性,难以治疗且会迅速致命。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成人疾病,但几乎所有患者均是在婴儿时期从母体感染该病毒,说明这种疾病的潜伏期较长。这表明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感染只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一系列细胞性活动之一。经研究确定,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的tax基因是主要转化基因。这种基因编码的tax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死亡和提高病毒复制率。tax蛋白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功能,即产生一种自我刺激的生长环,促使细胞产生T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
同时,它能增强细胞表面的T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这些功能均通过增加体内受感染细胞的数量来提高病毒的生存率,同时也增加了在受感染细胞中发生随机突变的机会。
目前尚无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特效治疗方法,也没有疫苗能预防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感染,但大多数国家会筛查用于输血的血液中是否存在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从而阻断输血传播途径。此外,可以通过产前检测以及建议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呈阳性的母亲不要母乳喂养来阻止大部分母婴传播。日本已经实施了这项检测,但对未来几十年内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病率影响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