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还是旅游(1 / 1)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渴望立竿见影的时代,只有用心做、耐得住寂寞、愿意沉下心来做长线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个性化的产品,需要漫长时光的千锤百炼,实物易得,唯独光阴难得,就像我们喝的一杯红酒,没有原料、工艺和时间的沉淀,也就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

前几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火爆的房地产业,最出风头的房地产老板,那些所谓的企业明星、舆论宠儿开始褪色和失宠。相反,几乎所有地方领导们都在打听擅长做旅游的企业,昨天我们还不太在意的一些企业成了座上宾,而且请也请不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踪迹,别的不讲,光一个华侨城就进入了几乎中国大部分的一线和二线城市。这个现象说明,时代已经来到了一个转折点,常规的住宅地产已走到尽头,再往下只能是大鳄们的游戏了。

大家知道,房地产是中国人才最集中、资金最密集、市场能量最强大的一个行业,而且成了整个中国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占到总量的8%,甚至到10%,有上千万的人靠房地产为生,由此形成了建设开发、设计规划、园林景观、营销广告,包括物业维护等关联产业。这么一支规模庞大且能征善战的队伍,一旦传统地产走向穷途末路,那么,他们将何去何从?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已经展现出来,就是休闲度假地产。只有在旅游领域,企业才可能不受传统游戏规则的制约,如果能摸索出一条“业态创新,模式为王”道路,一不小心就会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分歧,不少人认为旅游地产必须依托已经是旅游热点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有良好的发展,而不是通过兴建一个旅游地产项目去带动该地区的旅游兴旺。就好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一样,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项目需要依托旅游目的地,而反过来,旅游项目也可以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开发商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对形势的战略判断。在一个成熟的地方建设旅游项目,是谁都能做的事情,占据旅游资源,稍加整理和开发,只要产品过得去,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但也正是因为大家都能做,所以竞争很激烈,利润率也不会很高。然而,在一个有潜力,但鲜为人知、条件不成熟的地方,通过大手笔的投入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到时候市场都将是你的,回报也会更加丰厚。

我跟很多老板讲,项目分两种,一种是常规型项目,一种是战略型项目。在成熟地方做旅游项目属于常规型,按正常程序走就行。企业应该有这样的项目,但不能只有这样的项目,因为如果不着眼于长远,不开发新模具,三五年后,这样的机会就可能渐渐消失。有抱负的企业应该同时将相当的精力用来打造战略型项目,就是在那种有潜力,但是别人还没看清楚,或者实力不够无法进入的地方,打造能够创造未来的黑马。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未来的领先。

企业要做好战略型项目,必须具备“三力”——实力、能力和心力。

首先是实力。今天做旅游项目都不是小投入,无论是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一个休闲产品的打造,企业必须有相当的实力,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断进行大投入;其次是要有能力。消费者品位在不断提高,而打造一个成功的休闲产品光有钱还远远不够,必须懂这个行道,必须有打造精品的能力,在明确了战略方向的同时要有一流的操作能力,包括执行力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还有就是有心力。主要体现在老板能否为一个项目尽心尽力,能投入多少热情和精力,这也直接关系着项目最终的成败。

实力、能力固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心力,要以打磨艺术品的心态进行长期、耐心的精雕细琢。必须记住,在一个追求个性化的年代,凡是可以快速克隆的、快速规模化的,都是不值钱的。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一是要挖掘土地的最大价值,二是要能让土地持续产生价值。过去,地方政府土地拍卖,好像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其实,这面临着一个问题:土地的价值和城市及其所处区域的价值相关,城市的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土地的价格也不会很高。此外,卖地最大的缺陷是它的短期行为,这届政府把地卖光了,后面的人怎么办?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块看起来贫瘠的土地,只有植入相应的产品,土地才会升值,就像种葡萄一样,如果光种葡萄,价值和种苹果的价值差不多,葡萄酿成红酒,价值就又不一样了。但酿酒的价值也有不同,是批量生产大众化的酒,还是精雕细琢成为名牌的酒庄酒,差别也非常大。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渴望立竿见影的时代,只有用心做、耐得住寂寞、愿意沉下心来做长线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个性化的产品,需要漫长时光的千锤百炼,实物易得,唯独光阴难得,就像我们喝的一杯红酒,没有原料、工艺和时间的沉淀,也就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