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满足视觉感官的观光形态转向满足身心享受的休闲度假旅游形态,再到追求精神层面收获的体验形态,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找魂”就是找到自身的长板,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方向。一枝独秀中的“一”,与管理学上的“短板理论”正好相反。“短板论”是说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所以要想办法补短。很多人因此上了当,花费许多精力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从战略上说,“一枝独秀”是长板理论。你的长板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一旦找到了,就要做到极致,充分张扬。
2003年我们做完成都发展战略没多久,西安也找到我们。也许是感觉到了当时的成都风头甚健,省委领导开门见山地说:西安原来跟成都人口差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差三分之一,但是短短这几年以后,成都和西安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西安怎么办?
我们当即告诉西安的领导,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一个平面化的竞争,而是若干个节点的竞争、门户的竞争。中国有三个代表性的“首都”:北京是政治首都,上海是经济首都,中国的文化首都在哪里?就是西安。西安要把文化做大,不要跟别人比GDP,而是要反弹琵琶,把千年厚积的文化内存用现代意识和手段来包装,要让人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西安。在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最有示范意义、最有激励意义的就是西安的复兴,就是汉唐盛世的再现。
我们当时判断,“西有古罗马,东有长安城”。在观光旅游时代,曾经的西安优势明显,一骑绝尘;在休闲旅游时代,强邻四起,西安步履蹒跚;在即将到来的体验旅游时代,西安如果不能改变思路,采取新的对策,仍然停留在简单地吃历史的“老本”上,则有可能再一次失去崛起的机会。
阅古而通今。从历史上看,最能代表昨天中国辉煌的,绝不是文化虽然灿烂,但男人却已弱不禁风的宋;也不是虽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却宦官专权、党争纷起、政治黑暗得无以复加的明;更不是强行整合中华文明、大兴文字狱的元和清。那么,最能代表昨天中国成就的到底是谁呢?自然是达到时代巅峰的盛唐。梦回大唐,一度是后世人的千年梦想,以至于在日本人心中,最崇尚的就是中国的唐朝,他们认为日本的母体文化就来自于盛唐。
不仅如此,支撑西安成为“中华文明朝圣地”的要素数不胜数,包括人类早期文明——蓝田人遗址、半坡遗址;华夏民族祖先的陵墓——黄帝陵、炎帝陵;七十二帝王陵——始皇陵、乾陵等;十三朝古都遗址——古城墙、古都遗址;封建王朝的都城——秦咸阳、西汉长安、唐长安;佛文化圣地——法门寺、大雁塔等。如果放开视野,这些无形的要素都将成为西安的竞争力。
但西安旅游的总体发展并不乐观,游客在西安的逗留时间从3.2天降低到不足两天,而且80%是家庭旅游,只有20%是商务旅游。这足以说明西安的旅游层次亟待提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一面惊叹于西安旅游资源之多、之厚、之杂,一面又为这些资源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感到惋惜。
我们当时把西安的旅游概括为六大病症:一、大资源,小产业,旅游资源与产业规模不成比例;二、有遗产,无氛围,旅游区功能不完善;三、有传统文化,无现代风情,没有体现游客为本的原则;四、有市无场,有买卖无经营,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五、有多、散、乱的节目,无整合经营的大舞台,整体宣传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六、旅游产品单一,淡季、旺季反差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游玩内容的日益丰富,以往的拳头产品“兵马俑”等已显单薄。
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西安老城时,又不觉发现,多年来如同中国所有古都所面临的尴尬一样,西安老城扮演着城市中心的角色,结果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一百多万的人口,潮水般的现代生活淹没了老城的财富,抹杀了古都应有的风情和形象,在本应是中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里,却难以感受到千年古都的城市形象。同时,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又局限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有所顾忌。就这样,西安一直在保护城市和建设城市之间小心行驶,在这种自然、矛盾、游离的状态下,造成了人们所看到的一个新不新、旧不旧的古都。
随后,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皇城复兴。所谓皇城复兴,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打造一座新城来疏导老城,重新调整城市功能的分配,以发展体验旅游的思路还西安一座活着的古城。在体验旅游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的娱乐性、参与性和复合性日益突出,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层次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对西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会。旅游从满足视觉感官的观光形态转向满足身心享受的休闲度假旅游形态,再到追求精神层面收获的体验形态,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安的旅游业要想保持快速发展,也必须顺应这种要求。
这个战略构想,进去是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出来就是旅游发展战略,是把旅游提升到了整个城市战略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