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断定,未来三五年,整个中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休闲和体验消费的狂热将非同一般,因此,三峡游注定是奢侈游和豪华游,跟一般的游山玩水不一样。
“神州人文志,华夏山河魂”,这是我们当时为三峡打造新旅游,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所提炼的“魂”。
任何一个中国人来到三峡,都会被三峡独有的壮美风光和诗情画意所感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能源财富于一身的长江上最雄奇、最峻峭秀美的一段是三峡,作为长江精华所在,三峡一向是千古英雄折腰之地,无数骚人吟咏之处。
但我们同时看到,虽然三峡拥有的旅游资源不可谓不丰厚,起步也不晚,近年来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一个本该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没有释放出应有的能量?具体症结如下:
品牌疲软——旅游产业原本是一个可持续性的产业,但是前些年一些人却利用大坝建设对三峡进行了杀鸡取卵式的开发。1994年开工建设之前,2002年蓄水之前都有几波“绝版三峡游”,浪潮过后旅游人数陡降。在这种品牌透支造成的不利市场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市场对新三峡的价值认同,下大力气打造新三峡的品牌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
统一性差——三峡的旅游产业环节非常庞杂,管理多头,牵涉景区、游船、旅行社以及各区县政府等方面的利益,统一性几乎无从谈起。由于各自为政,即便做一些营销行为,也只是囿于一时一地,无法涵盖整个三峡。管理不统一则导致成本过高,加上服务滞后,景区旅游产品老化,造成游客印象不佳。
波动性大——三峡的旅游受季节影响非常明显,波动性主要体现在周期波动性和季节波动性上。周期波动性主要体现在“绝版三峡游”浪潮,季节波动性则是由于三峡旅游侧重于观光,所以冬季旅游人数下降非常明显。
贡献率低——三峡库区经济明显依赖第一产业,库区旅游经济贡献率与资源不符。名气大,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兴邦富民作用。
谈到三峡旅游的困境,人们往往会归罪于三峡大坝的修建淹没了许多名胜古迹,导致三峡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的确,三峡蓄水之后,“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景象不复存在,但我们认为,三峡旅游之所以走入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大坝本身,而在于对旅游观念理解的严重滞后。
三峡之所以衣衫褴褛,那是因为在旅游贫瘠的时代,它不可能做得很出彩,没办法,这是由当时的经济实力和历史条件所决定。但我们断定,未来三五年,整个中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休闲和体验消费的狂热将非同一般,因此,三峡游注定是奢侈游和豪华游,跟一般的游山玩水不一样。如果说原来的三峡是村姑,是丫鬟,但到了旅游的新时代,三峡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存在价值和时代价值,完全有可能回眸一笑百媚生,走到前台来,当惊世界殊。也就是说,是历史选中了三峡,以前的三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今后将是“流连忘返不思还”。
我们告诉重庆的领导:第一,三峡是世界的三峡,三峡旅游必须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把握,顺应全球旅游浪潮的趋势;第二,三峡作为共和国向世界推荐的名片之一,必须按照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第三,三峡的地位极其特殊,必须从观光旅游进入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
三峡并不缺知名度,之所以没有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根源就在于旅游产品。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以传统旅游的眼光来看,最美的三峡已经在水下了,但如果用现代旅游的眼光来看,蓄水之后的三峡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两公里、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区。多出一条黄金水道,也多出了许多可以腾挪施展的新空间,如何进行新空间的塑造将成为三峡旅游重现生机的关键。伴随着水面的扩大和一百多个岛屿、半岛的出现,三峡将有可能成为一个适合各种休闲娱乐的超级水上公园。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三峡旅游必须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必须引进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和商业模式,开发出符合现代旅游需要的旅游产品。
我们强调,要将三峡策划落到实处,非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之力,而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战略思路上,要考虑通过大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大整合全面提升旅游层次,通过大营销提高知名度;而在落实上,要遵循“政府营造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的原则,从有效推动城乡统筹的高度考虑三峡,将城市巨大的购买力引入三峡。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大河涨水小河满。三峡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也要遵循这样一条规律,要由高带低,由点带线,由线带面,才能真正实现三峡旅游经济区的全面发展。由高带低,除了以休闲旅游带动观光旅游发展的含义之外,在整个三峡的规划经营、开发运作以及营销推广都要把握好由高带低的原则,具体包括高起点、高投入、高档次地整合运作核心景区、城市,在营销推广中,通过提档升级尽快创品牌;在市场对象方面,盯住高端消费者,引导带动大众市场。
随后,我们制订了一整套的系统策略,但基于最根本的理念,还是把观光的三峡变成休闲和体验的三峡,让三峡不仅好看,而且好玩,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真正进入三峡,沉醉在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