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逝世后,刘禅遵诸葛亮之嘱,任蒋琬为尚书令,升大将军,封安阳亭侯。蒋琬初居高位,处境非常微妙,一举一动,若不恰当,都会给国事带来不良影响。德高望重的诸葛亮病死于战争前线,外有强敌魏军压境,国内又有杨仪与魏延的不睦,朝野笼罩着惶恐不安的气氛。面对这种局面,蒋琬胸有成竹,镇定自如。他既不因丞相之死而悲悲切切,终日垂泪,不知所措,也不因自己掌了大权而喜于形色,轻狂妄动。他沉着冷静,言谈举止一如往常,处理国家大事时有条不紊。同僚和下属看到蒋琬这样临危不乱,稳重谨慎,无不叹服。刘禅也更加敬重和信赖他,升蒋琬为大司马,总揽国家大政。
对于蒋琬的晋升和显赫权位,并不是所有人都服气的。东曹掾杨戏,向来沉默少言,性格孤高内向,蒋琬每次和他商议公事,他都置若罔闻,不爱搭理,弄得蒋琬十分尴尬。见此情景,有人向蒋琬进言道:“你每次与杨戏议事,他都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不予理睬,他这样对你傲慢无礼,确实做得太过分了。”蒋琬听了并不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说:“人心各有不同,就和人的面容不同一样,如果一个人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卑劣行为,连古人都鄙弃和引以为戒。我了解杨戏,他不是那种口是心非的人,所以我们议事时,他不愿违心地同意我。但是,如果他公开表示反对,又显得我的意见不对,影响我的威信,所以他只好沉默不语,这样做,正是他认为的恰当办法。”蒋琬这一番体谅他人的恳切谈话,使进言者深受感动。
督农杨敏,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曾恣意诽谤蒋琬,说他处理问题平庸,工作没有一点起色,远不如他的前任诸葛亮。有人把这话传给蒋琬。蒋琬听后,十分坦然地承认道:“吾确实不如前人。”这表现了蒋琬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情怀。后来,杨敏犯罪坐牢,有人以为此次杨敏必死无疑了。对于杨敏犯罪一事,蒋琬并没有借机报复,而是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杨敏的功过,为减轻其刑期而周旋,主持公道,时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