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日俄对决:诸神要谁灭亡 (公元1905年) 一 先天不足(1 / 1)

1

如果一定要给俄国人在对马海峡的失败找一个理由,那就是沙皇舰队还没有准备好。可是,战争会在对手给你充分的时间准备后才开始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日俄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了。1904年2月,这两个国家因争夺远东而持续已久的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战争。对日本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国家认为这个东亚岛国能与沙皇俄国抗衡。然而,令世界多国刮目相看的是,日本舰队在旅顺港取得了对俄国海军的一系列胜利。

很快,俄国人不甘失败,由圣彼得堡发出的命令就指向了太平洋:第二支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后来又派出了第三支舰队。种种迹象表明,斯拉夫人不好惹。

当俄国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经过6个月的航行成功地绕过半个地球,并以为会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看看时,却在到达对马(Tsushima)群岛附近的短暂日子里(1905年5月27日—28日)遭受到几近全舰队覆灭的命运。

如开头述及,沙皇舰队还没有准备好——第二太平洋舰队是一支训练不足、装备不好的舰队。从战争的胜负角度来看,俄国人是惨败的。但是从政治得益角度来看,俄国人“因祸得福”,因为,这场灾难性的战争最终诱发了俄国革命。

斯捷潘·奥西波维奇·马卡洛夫(Stepan Osipovich Makarov)将军或许早就预测到会失败,他在1904年3月8日抵达俄国太平洋军港旅顺港,在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时说了一番让人吃惊的话。他说:“别指望在战争中学到和平时没学到的东西。”看来,他对这支舰队的作战能力是不抱任何幻想的。

我们来看看这支没有准备好的舰队规模:7艘战列舰、4艘装甲巡洋舰、7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以及大量驱逐舰和鱼雷艇。此刻,它们正停泊在俄国最重要的太平洋港口中。如果我们只看舰队的舰型及数字,它的确足以使任何对手产生敬畏心理。但是,衡量一支舰队的作战能力绝不是数字简单相加,今天看来,1904年春天,这支舰队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简单来说,与一个国家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的适应能力有重要关联。

具体而言,工业化时代的技术进步对海上作战模式有改变。在工业化时代,海上战争更需要能够合理操作舰船这一特殊作战工具的技术能力,而陆地战争则对物质力量和个人勇气有着更大的依赖,这两种不同环境下的作战模式决定了两者之间大相径庭的特质。对海上作战而言,尤其是在19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舰员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呈指数式提高。在1866年的利萨海战中,在风帆战舰与蒸汽船的独特混合体尚在的情况下,舰船操控者就试图用冲角撞沉敌舰了。到1900年前后,一支舰队的支柱主要依靠战列舰,并且舰船的配备全面升级:吨位大都在1.2万~1.4万吨级,且拥有强大的装甲;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舰船驱动力大大提升,采用蒸汽动力,最高时速达到了20节;装甲炮塔的火炮口径超过300毫米,由于最新技术发明,例如火控和远程测距装置,使得舰炮可以从几千米外发射高爆弹,且射击的精确度较高。这是40年前冯·特格特霍夫不敢想象的。当然,要让所有这些颠覆性的技术成就发挥作用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针对所有舰员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操作培训:不仅要学习合理地操控本舰设备,还要经过多年实践确保熟练掌握;不定期进行反复的、接近于实战的大型战舰编队作战演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一支舰队既能在战争发生前做好战斗准备,又具备强大的力量。

在19世纪清帝国长期衰落的大背景下,西方列强对这个衰落的帝国虎视眈眈,从前的远东霸主在面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对外扩张时,愈加显得束手无策,任凭摆布。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让欧洲人趁机填补由于帝国衰落产生的权力真空,就连来自亚洲的竞争对手——日本也想这样做。

这个对手之前在面对中国时曾屡遭挫败,但它懂得变革的力量,并努力改造了从欧洲引进的先进技术与知识。长期以来,因地理环境、意识形态以及大国影响力等诸多因素,欧洲人几乎没有把这个遥远的岛国当回事。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却令世界刮目相看,这个岛国首次向世人展示了日本人在变革力量下取得的现代化军事技术进展——他们的确做到了,在短时间内就彻底击败了清帝国,并于1895年4月占领了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包括重要港口旅顺港。但是,一旦涉及列强的利益,几乎没有谁愿意妥协或让步。根据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施滕策尔的论述,日本的领土扩张与吞并过于激进,立刻招致中国的北方强邻俄国与法国和德国的共同抗议。日本当局只能咬牙切齿地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征服领土,并决定尽一切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对这次羞辱实施报复。随后几年中,欧洲列强的政策不断刺激着日本人的这一决定。这使得日本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愈加异化267。

鉴于日本人不愿意撤出旅顺港,俄国人采取的是“逼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批准其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经满洲到旅顺港的铁路”的策略,表面上没有与日本直接开战,实际上却剑拔弩张。而俄国人要求“租赁”旅顺港包括其周边地区,更是刺激了日本人扩张的心理。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理查德·黑尔在述及这段历史的时候表现出十分惊讶的情绪,甚至包括整个欧洲都不敢相信中俄会签订这样的条约(即1896年6月3日签订的《防御同盟条约》),他说:“这样一来,俄国肯定无法再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它还宣称自己的占领行动不会影响中国的独立。”268

当时的清政府有这样的决定也大大刺激了其他欧洲列强,他们肆意瓜分这个衰落的帝国:1898年,德意志帝国占领了胶州湾。与此同时,考虑到旅顺是一个宝贵的长年不冻港,俄国人将旅顺港修建成了由要塞拱卫的军港(即环绕、卫护式的多用军港)。之前,俄国人已经拥有了太平洋海军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原名海参崴)。负责旅顺港扩建工程的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远东总督、海军上将及远东陆海军总司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的私生子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Yvgeniy Ivanovich Alekseyev)亲王,这项工程从1899年12月开始。这是一位头脑明智、具有很强的外交能力的亲王,他认为日俄战争在所难免,因此他在负责旅顺港扩建工程的同时就开始蓄积力量了。不过,他嗜权如命、肆无忌惮、妄自尊大的个性将成为轻视日本人的重要佐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他建立起的东亚舰队看似强大,实则做的都是一些表面工程。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独裁者可能只对储备现代化战舰感兴趣,他肯定没有考虑到这些战舰的战斗力绝不仅由它们的装甲厚度、火炮数量及口径大小和航行速度决定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官兵的训练水平与士气。

因此,沙皇舰队没有准备好,这实际上只是外在表现。亲王的舰队建设思想是落后于那个时代的。阿列克谢耶夫亲王只关心舰队的部署,却对人员训练并不感兴趣,即便有也只是希望下属在情绪和行为上无条件、无异议地服从于他。

于是,当1904年初俄日之间谋划已久的战争爆发时,舰队领导层的情绪与行为和他如出一辙。

2

1904年2月6日,一直想出一口恶气的日本人决定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紧接着宣战。

这次指挥日本海军的人叫东乡平八郎,他已是海军大将(日本没有上将军衔)。在宣战的前一天夜里,他冒险进攻,并成功重创了毫无防备地停泊在旅顺港中的大型俄国战列舰“皇太子”号(Tsesarevich)、“列特维赞”号(Retvizan)以及巡洋舰“智神”号(Pallada),并使其丧失战斗力达数月之久。

按理说,这种不宣而战的做法应当给了俄国人严重警告,接下来,俄军舰队应该积极行动,取得旅顺港周边海域制海权,以抵御日军地面部队的登陆威胁。但俄国人的表现实在让人感到失望。根据俄国海军大尉弗拉基米尔·谢苗诺夫(Vladimir Semenov)的日记,他这样写道:“不准冒险是他们(旅顺港的指挥官们)当时坚持的教条……战争期间我不知对这个教条进行过多少次冷嘲热讽。后来,我们还是被迫冒险了。但是,这期间我们遭遇了一系列失败,白白浪费了大量军力,将我们这些官兵起初的热情消耗殆尽。奉天(沈阳)陆战和对马海战的失利就是这一教条造成的恶果……”269

直到战事爆发一个月后,俄国海军的热情才开始爆发。也就是在这个时间点上,俄国海军中将斯捷潘·奥西波维奇·马卡洛夫抵达了旅顺港。作为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官,他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刚一上任就争分夺秒弥补此前的过错,同时鼓起舰队官兵已被摧毁的斗志,而他的指示也让在阿列克谢耶夫独裁管理下失去信心的军官们振奋不已。他曾这样说道:“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每个人都会犯错——不作为没有任何功效,即便对一项工作合理与否提出有根据的怀疑也可能是一种不作为……收起你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倡议,去做你所能做到的一切。我们尚未完成的仍然没有完成,但所有能做到的,必须尽一切可能做到。”270

可是,斯捷潘·奥西波维奇·马卡洛夫还是流露出了惋惜的心理,他说:“现在开始系统训练已经太晚了……”如此矛盾的心理,似乎继续预示了不好的结局。果然,一个月后俄国人就遭遇厄运。

1904年4月13日,马卡洛夫在指挥舰队实施果断出击时,乘坐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Petropavlovsk)不幸触雷,水雷正好在前主炮水线下方爆炸,引爆了弹药库。这艘钢铁巨舰在2分钟之内就沉没于波涛之中,仅有7名军官和73名水兵获救。值得注意的是,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一起沉没的有600名水兵与31名军官,其中就有这位舰队司令。

一艘现代化战列舰的损失固然十分严重,但马卡洛夫的死比这还要严重得多,因为他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将领。虽然他未能力挽狂澜,但不是他的错,只是时机未能允许他罢了。

随后,代理舰队司令职位的是俄国海军少将威廉·卡尔洛维奇·维特格夫特(Wilhelm Karlovich Vitgeft),他来自波罗的海舰队,以勤奋、勇敢著称。可是,这些特质并不能给这支舰队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最重要的一点,他不是一位有远见的舰队司令,也不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将领。对此,我们可以从他与军官们的首次会谈中的一番话得到证实。他说:“先生们,我希望你们用建议和行动帮助我,我不是一名舰队指挥官。”作为舰队司令,说出这样的话让人大跌眼镜。

于是,这支表面看起来坚不可摧的舰队,在日俄关系动**、紧张的局势下几乎毫无作为。1904年5月6日,日军在旅顺港东北几千米处登陆辽东半岛,历经苦战后完成了对整个要塞的包围。

俄国人中再次出现让人大跌眼镜的事,论及要塞被包围的责任,他们说要是“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奉命溜到海参崴的话,包围也不会发生”。而且,这位总督还命令所有高级军官“小心行事,不许冒险”。

5月15日,对连续遭受厄运的俄国人来说是一个转运的好机会。那一天,日军战列舰“初濑”号和“八岛”号在旅顺港附近触雷沉没。维特格夫特少将当时应该立刻下令让舰队出动攻击日本舰队,那时,日本舰队正陷入混乱之中。然而,这位舰队司令犹豫不决,白白错失了绝佳的机会。直到6月23日,他才尝试了一次敷衍了事的攻击,可惜依然表现得犹豫不决。

如果说错失了上述机会还不算特别糟糕的话,维特格夫特至少应该尽早想办法让舰队突围。可是到了8月10日,差不多2个月后他才命令舰队准备突破封锁,前往尚算安全的海参崴。这一次,这位舰队司令不但让舰队遭遇惨重损失,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战列舰“皇太子”号、2艘重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中弹无数,不得不驶往中立港口,并在那里被解除武装;剩余的战舰也大多严重受创,逃回了旅顺港。总之,这支“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已不复存在了。

仍不甘心失败的俄国人于1904年春天开始计划在波罗的海组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第二舰队,并派往远东,但等待这支舰队的命运和之前那支没有什么区别。

要想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完整的、成规模的、有战斗力的舰队困难巨大。这一点,不仅沙皇尼古拉二世明白,他的顾问们也心知肚明。但是,这支舰队还是初步形成了,至于经验可以用“毫无”二字来形容。不过,这支舰队非常大胆,在没有海外基地为其提供煤和补给的情况下环游半个地球。另外,俄国人很有可能没有考虑到来自英国人的阻碍。尽管英国在形式上保持中立,但并不能说明它没有提防俄国的殖民野心,而且,英日结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对——事实上,英日的确结为同盟了,英国尽可能地给日本提供了支持。

虽然有那么多的困境包围着俄国人,但鉴于旅顺方面传来的噩耗,再加上相关媒体的报道,也使国内公众舆论认为:一定要让世界看到俄国人的强大国力,而这次舰队远航行动就是最好的展示。

很快,派遣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决议被确立了。狂傲的俄国人却忽略了媒体的大肆报道会引起日本人的高度警惕,况且俄国媒体的报道还泄露了这一决议的所有细节,这无疑让日本人有了更加明确的应对方案。

1904年夏秋季,俄国喀琅施塔得(Kronstadt)和利巴瓦(Libava,今拉脱维亚利耶帕亚)的造船厂异常忙碌,这两家造船厂火急火燎地要完成4艘配有最新军事技术装备的战列舰,它们分别是“苏沃洛夫公爵”号(Knyaz Suvorov)、“亚历山大三世”号(Imperator Aleksandr Ⅲ)、“博罗季诺”号(Borodino)和“鹰”号(Orel),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3516吨,炮塔最大装甲厚度为250毫米,装备4门305毫米口径主炮(2座双联装炮塔)、12门152毫米口径副炮(6座双联装炮塔)、75毫米口径和47毫米口径速射炮各20门,还有10挺机枪和4具鱼雷发射管。使用新型号的蒸汽机,理论航速追平了当时英、美的最新型战列舰。

当然,一支完整的舰队不可能只有以上4艘战舰,其他战舰是通过改造老式战舰的方式得以建成,舰队中还包括医护船、补给船和修理船。

这就是俄国人的舰队构架,并在仓促的时间内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