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一边又惴惴不安、朝乾夕惕,时刻紧绷着防范的弦。没办法,战乱年代,人心叵测、人心惟危。自己管着一大帮子人,当中难免会隐藏着首鼠两端,脑后有反骨的家伙,一旦有人异动,立刻剪除,绝不留情。
李鸿章很理解曹操为什么要告诫身边人在他睡觉时绝不能靠近,他会梦中杀人,这种胡扯被人当成笑话,结果真有不在乎的人中招,被假睡的曹操杀掉,这就是身处高位的人的不自信,很焦虑、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典型性表现。
当年安徽出了个团练头领苗佩霖,是个秀才,他趁天下大乱,组织团练,自诩保护桑梓(zǐ),捍卫名教。起初,朝廷还以为他是和江忠源一样的忠义之士,对他寄予厚望,哪承想他横行一方,割据称霸,表现很坏,是个狼子野心的奸贼。
苗某人一面和太平天国暗通款曲,接受洪秀全的伪职;一面又向朝廷大表忠心,积极为钦差大臣胜保奔走。哪边得势,他就倒向哪边,复降复叛,左右逢源、两面取利,一会儿剪辫子,一会留长发。
苗佩霖摆鸿门宴捉拿英王陈玉成,并交给胜保处死,受到胜保赏识,引为心腹功臣,而胜保一旦前方受挫,苗佩霖就叛乱袭击其后,大败胜保。
两边都吃了他的亏,对他恨之入骨。这个骑墙的苗贼恶贯满盈,终于伏法,上上下下松了一口气,教训实在深刻。李鸿章在安徽驰骋有年,苗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十分庆幸没和这个恶徒打过交道,否则,以自己当年的天真、热情、轻信,非被苗贼涮了不可。
淮军中路逼近,左右两路策应,苏州城风声鹤唳,风雨飘摇。城内主持大局的是26岁的慕王谭绍光,作为李秀成的义子爱将,说话行事十分高调,李秀成被召回天京。临行前,谭绍光泣血表态,慷慨宣誓,请义父放心,他要与淮军决一死战,与苏州城共存亡,和他一起守城的八个将领,也应和着大叫大嚷,表示决不投降,愿为天国和忠王效忠至死。
忠王一走,谭绍光积极备战,时时警戒,要给李大妖头来个迎头痛击,他下令焚烧阊门、胥门外的民房,扩大射界,把四万部队充塞到各门,自己担任总指挥兼总预备队司令,坐镇拙政园,他抱定必死的决心,而那八个人却生了异心。
他们是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文、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天将汪有为、汪怀武、范起发、张大洲,这些人和慕王早有嫌隙,慕王年纪轻轻就成了他们的上司,他们百般不服,只是碍于李秀成的威权,他们不敢发作。如今忠王尚在天京,苏州局面大坏,正是他们另起炉灶,改弦更张的好机会,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识忠臣,乱世人心难测,赌咒发誓靠不住。
(77)
忠王李秀成贿赂了洪天王,获其恩准,得以风雨兼程赶回苏州,他还在途中,苏州那边已有了异动。苏州城外分布太平军十大堡垒,程学启和戈登一到,便联手猛攻,与他们接战的正是反水的美国人白齐文,他整天猛灌白兰地,企图靠酒精振奋精神,常歪戴着军帽,风纪扣都不系,醉醺醺地指挥战斗。戈登最恨他,所以和他打仗最卖力,白齐文一败再败,十个堡垒先后陷落,残部全部逃进城里,城门紧闭,做困兽之斗。白齐文彻底失去了谭绍光的信任,不被允许入城,他只好落荒逃走,从此不知下落。
程学启不愧为淮军第一悍将,打起仗来总是冲在第一线,李鸿章多次警告他,作为一军主将,切勿轻易身涉险地,置三军于不顾,但程学启不屑一顾。接下来几天,程学启和戈登联手,集中所有重炮,猛攻齐门、娄门,城垣崩塌,慕王亲临前线,随塌随补,双方伤亡枕藉(jiè),淮军付出重大代价,还是不能越雷池一步。
程学启气急败坏,眼珠子都红了。
《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攻城最下,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最好的用兵之法是用计谋,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用外交手段瓦解对方,最差的就只好兵戎相见了,攻城和阵地战是战争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
淮军和太平军陷入人海大战,呈胶着状态,打了十天,除了多死一些人,淮军还在原地打转,程学启和戈登一筹莫展。两人蹲在帐篷里,点起火把,拿着树枝往地上画图,一边乱划拉,一边叽里咕噜,虽然语言不通,靠着肢体语言,基本上能搞懂对方的意思。
城里那八个人也在密谋,他们要派人出城去跟程学启打招呼,他们要杀谭绍光,开城投降,作为回报,他们开出四个条件。第一,李鸿章要加封他们,至少封个副将、参将干干。第二,给予奖赏,拨发五十万两饷银。第三,他们的部队不能整编,不可以拆散,今后作为淮军的一支独立部队作战。第四,苏州城实行共管,淮军占据半城,降兵占据半城,互相不干涉。
出城的是康王汪安钧、天将汪有为,还有一个程学启的故人老郑,三人趁半夜鸡叫,打开自己守卫的胥门,纵马而去,很快碰上巡夜的淮军,两人拉起白旗,一人上前,高声说安徽故友老郑求见程军门,三个人被搜了身,反绑着押进大营。
程学启正和戈登喝闷酒,戈登喝白兰地,程学启喝地瓜烧酒,洋枪队的翻译给他俩斟酒,三人一言不发,一人一根炖驴鞭握着吃。帐篷外押进三个人,第一个人进来就用家乡话喊,学启,学启,我是郑国魁,郑驼背啊,我们小时候一起掏过鸟窝,偷过西瓜呢,不记得了吗?
程学启红着脸盯着他,突然激灵一下,扔了碗,跑上来,哎呀哎呀,原来是驼背啊,你还活着。只管乱叫,于是双方接上了头。程学启和戈登都很兴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老程和老郑聊起家常,感慨地掉眼泪,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汪安钧和戈登干白兰地,程学启和汪有为喝烧酒,彼此相见恨晚,一下子成了兄弟。
程学启说,我早年也在长毛干过,我们还是战友呢。我比你们觉悟早,先走一步,如今你们弃暗投明,跟了上来,今后我们又能在一个壶里尿尿了,兄弟加战友,我真是高兴,交情都在酒里了,干了这杯再说吧。
大家越谈越深,越谈越有缘分,真是相见恨晚,什么要求都是一句话。给个官当当还叫问题吗?李鸿章手里有一大摞吏部给的空白委札(zhá),只须填上猫名狗名,籍贯年龄,盖上巡抚大印就算齐了,这是无本买卖。给五十万两有点狮子大开口,给个二十万还是绰绰有余的,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谈到第三条,程学启面部僵硬了,脸色由红转白。成建制的投降部队,仍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为防范起见,必须化整为零,拆散到各个部队去,否则尾大不掉,说不得,调不动,等于怀里抱一个定时炸弹,时刻炸死自己。
汪安钧和汪有为一边喋喋不休地谈条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大骂李秀成和谭绍光,要是没有李谭二人的障碍,他们早就献城反正了。程学启耐心听他们说出第四条,郜永宽等人的底线是只留半个城给淮军,另半个城留给自己,就像把柏林城一分为二,东柏林归苏联,西柏林归美英。汪安钧、汪有为说这第四条最重要,要是不答应,其它都免谈。
程学启清醒了,郜永宽等人绝不是善茬(chá),他们执行的是没有苗佩霖的苗佩霖路线,就是李鸿章说的那类脑后长反骨的奸贼,程学启的丹田由衷升起一股凛凛杀气,眼光却是无比得亲切和温暖。
程学启说:七位将军老马识途,深堪嘉许,我谨代表李抚台热烈地欢迎你们。
两汪没听懂,说:什么老马识途?我们骑得都是千里马。
郑国魁说:程老哥,你是想说迷途知返吧?
程学启尴尬地笑笑:嘿嘿,你说得对,我是想说迷途知返,迷途知返嘛。我读书不多,说错了,只记得有一个途字。
大家都轻松地笑起来,只有戈登听得不知所云。程学启表示,郜永宽的要求不错,他可以做主,于是汪安钧把郜永宽的信呈上,信里把四个条款都罗列清楚了。程学启粗粗一览,点点头,轻描淡写地说:好的,好的,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汪安钧和汪有为喜出望外,程学启那么痛快,居然不讨价还价,早知道这样顺利,不如再多提几个条件。真是一帮亡命之徒,只懂杀人放火,不了解人性。天大的事情,程学启一句话就OK,不提一点异议,太反常了,这不是谈判的态度。贪婪让人迷失方向,刚才程学启说老马识途,这几个人真是不识途。
但凡谈判,越吵得不可开交,却越有可能成功,说明的确有诚意。相反,照单全收,满口答应,明摆着是敷衍,很难兑现承诺。程学启说,请你们带头大哥郜永宽出城来,请戈登将军做个保人,我跟郜兄歃(shà)血为盟,结拜兄弟。
三人听了,欢天喜地而去。第二天半夜,郜永宽就来赴约,程学启像看到久别重逢的老友,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程学启找戈登作证,他和郜永宽义结金兰,程学启发下重誓:你们所有的条件,我一概接受,绝不食言,苍天可鉴,若有违背,我将来一枪爆头,死于非命。
戈登郑重地跟两人握手。程学启和郜永宽互诉衷肠,越说越感动,眼眶里噙着泪,惺惺惜惺惺,几乎建立了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
望着郜永宽远去的背影,程学启嘴角一撇,露出轻蔑的冷笑。此时他已经拿定主意,要以非常手段行非常之事。
李鸿章赶到苏州,程学启把戈登屏蔽,拉着李鸿章单聊。李鸿章看着郜永宽的信,眉头皱得很紧,迷惑地看着程学启,问:你都答应了?
程学启反问:不该答应吗?
李鸿章摇摇头,说:即便拿下苏州,除去肘腋之患,又添了心腹大患,他们是贼性不改啊,奈何?
程学启冷笑,轻轻说出他的惊天计谋,李鸿章的手都颤抖了。
苏州城形势越来越坏,郜永宽一群人却兴高采烈。这些人鬼鬼祟祟,表现异常,不禁引起慕王谭绍光的高度警惕,全城四万兵,一半人在他们几个人手里,四个城门由他们把守。李秀成尚在归途,一旦他们临阵反水,苏州就彻底完蛋了,一想到这里,谭绍光顿感事态严重,他要摆下鸿门宴,把这几个人诓进来,在席间一劳永逸,永除后患。他下令在慕王府召开军事会议,通知所有守将莅会。
一接到命令,这八人如临大敌,他们蠢蠢欲动也不是一两天了,自己心虚得很,怎么能安心去开会?本来有人提出等忠王回来后,一网打尽。但郜永宽反对,一则李秀成威望太高,只要他坐镇苏州,虾兵蟹将就不敢乱说乱动;二则郜永宽跟随李秀成多年,一直受他拔擢,有知遇之恩,不忍下手。计议再三,决定在忠王回来之前动手。
突然接到开会通知,郜永宽把心一横,说一不做二不休,择日不如撞日,举大事就在今天。于是八个人各自召集人手,浩浩****集结在慕王府前,嚷嚷着开会开会,硬往里闯。卫士们拦着不让进,被几百个人推在一边,用刀搁在脖子上。十几个人身藏手枪利刃,一拥而入。
谭绍光刚刚布置完刀斧手,看到郜永宽等人登堂入室,便端着个酒杯来到堂前,还想寒暄两句,稳住对方,再摔杯为号,但一大帮人杀气腾腾,怒目圆睁,慕王知道来者不善,于是顾不上说话,抽身就走,但被身后的桌子拦着,只好绕过桌子,居然忘了扔杯子。
郜永宽眼疾手快,抬手就是一枪,正打在后心,谭绍光踉踉跄跄扑倒在太师椅上,连人带椅摔在地上,其他人纷纷掏出匕首上前捅刺,谭绍光当场毙命。门外的党羽冲进来,乱砍乱杀,慕王府乱作一团,埋伏的人全被干掉。
一会儿城里枪声大作,城堞(dié)上的守军顿时大乱,刀手、枪手、弓手、炮手、挑夫、更夫一律作鸟兽散。郜永宽命令各门竖起白旗,把城门打开,苏州就此陷落。
程学启一听城内有变,按照事前预定,带着大队人马跑到娄门外,却不敢贸然进去,万一是个圈套,就把他包饺子了。正犹豫着,城上的郜永宽把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扔了下来,骨碌碌在地下乱滚,兵勇捡起来,跑到程学启马前,举起来给他过目,正是是谭绍光的人头,脸皮都摔破了,龇牙咧嘴很是瘆人。程学启叫左右来辨认,不错,就是那个让自己损兵折将的慕王。
程学启大喜,也倒吸一口冷气,乱世就是枭雄得势,郜永宽心狠手辣、六亲不认,做事一鼓作气,想干就干,执行力超强,太可怕了。越是这样,越是让程学启疑惧,越是坚定了他斩草除根的决心。程学启的作风丝毫不亚于郜永宽,他可以心狠手辣地对付他人,却不能让他人心狠手辣地对待自己。
李鸿章、程学启进驻苏州,在通衢大道上和跑来迎接的郜永宽等人见礼,李鸿章只简单聊了几句,说各位将军立下大功,本部堂要向朝廷保荐你们,明天和你们正式会面,请先回吧。众人喜滋滋地散了。
城里贴出安民告示,淮军迅速接防半城,几个城门口布置下警戒,城头上驻扎人马,部队丝毫不敢放松,昼夜巡逻不息,如临大敌,名为搜捕谭绍光余党,其实是严密提防另外半城的虎狼。
当晚李鸿章、程学启在慕王府下榻。两个人关紧门,通宵达旦商量,李鸿章坐在桌前,耷拉着脑袋,双手抱着额头,两个大拇指用力揉两边太阳穴,他要做一个特别伤脑筋的决定,他一生做过很多伤脑筋的决定,这些决定不光关系他个人前程,更关系国家命运。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程学启像个老太婆一样,喋喋不休,左一个杀,右一个杀。凭李鸿章的直觉,程学启说的不错,养虎为患要不得,以郜永宽的手段,杀上司如杀一条狗,哪天一言不合,李鸿章就是第二个谭绍光。身边环绕着那么多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他还能安心睡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