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步入20世纪90年代,东北的情况好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全力扶持东北。同时,在那粗犷、浓烈、严峻的时代里,东北也同样扮演着“奶妈”的角色。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东北的对外输血也没有停止,甚至更加严重。1980年国家就开始对广东实行特殊的包税制,1980―1993年广东上缴国家税金200多亿,同时期的辽宁按老制度上缴利税1650亿,此外每年按计划调出大量资源产品供应全国。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有收益也有成本,应该说东北是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之一。

1990年,农业部提供了一份数据,乡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265.3亿元,首次超过国营企业的246亿元,前者的销售利润率相当于后者的两倍多。这个看起来和东北无甚关系的数据,标志着一个时代无可避免地走向终局。连乡镇企业都能超越国企,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市场的洪水猛兽了。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方迅速成长,一方缓缓衰亡。量变逐渐积累为质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彻底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国营企业已经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日薄西山,再无任何竞争力。1990年之后的七八年间,东北的衰落既显得猝不及防,又充满了某种结构性的必然。

东北衰落并非个例,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用大量资源堆积起来的区域,都会面临后工业化浪潮的严峻考验。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而言,不管是美国的五大湖区,还是德国的鲁尔区,这些以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业的地区,无不经历过衰落的周期。

地方工业逐年萎缩,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绝对减少,人才外流严重,GDP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主流地区的差距拉大,社会运转方式及地方社会心理滞后于时代……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性问题。

除了重工业、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困境,国际地缘政治的降温也加速了东北的衰落。

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在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后选择“倒向西方”,远东地区经济持续恶化,人口外流严重。近在咫尺的邻居朝鲜,因1992年中韩建交与中国撕破脸,继而又引发了朝核危机,逐渐紧闭大门。

与此同时,另一大国日本的经济则陷入了停滞。而且,伴随着山东经济的崛起,就算有日企想要进入中国,东北也不再是首选。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插手东北亚事务。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极不稳定,成为新的火药桶。

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的同时,经济热度在退潮,东北亚已成僵局。从这个角度而言,东北的衰落也有外在的必然性。

经济衰退的背后,是普通人的命运蹉跎。

1997―2003年,垂垂老矣的国企再也坚持不住,轰然垮塌。一场席卷全国的企业下岗潮爆发,而以国企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东北首当其冲,经济一落千丈。

辽宁沈阳的铁西区曾是中国最著名的机械装备业基地,1940年代有“东方鲁尔”之称,新中国成立后也是“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这里还生活着近百万工人,是计划经济年代令人羡慕的存在。在那个时代,国企就意味着铁饭碗,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全都由单位解决。能够成为国企职工,是数亿农民梦寐以求的事情。一个人在国企上班,全家都与有荣焉。

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每次潮水涌来,都是个人与时代命运的转身。多年以来,接受着主人翁教育的工人,以厂为家,勤勤恳恳。“下岗”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名词,也毫无思想准备。伴随着“买断工龄”办法的实施,一年的工龄只值几百块钱,几十年工龄的老工人拿了几万块钱,从此被抛向社会。

这时的东北人,茫然、失措、愤怒,最终只好向现实低头,大街小巷播放着的是刘欢《从头再来》: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挚爱的亲人……

在感慨下岗职工的境遇时,我们也要看到国企改革的必要性与急迫性。从1990年亏损348.76亿元到1995年亏损540.61亿元,全国性的国有企业衰退由来已久,很多僵尸企业早已毫无生机,靠着财政拨款硬生生吊着一口气,如果还狠不下心关停并转(关闭、停办、合并、转产),只会耗空国家财政,引发更大的系统性危机。

除了下岗外,贪腐、国有资产流失也是东北衰退过程中爆发的严重社会问题。

没有人统计过,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东北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究竟有多少资产流失,又有多少的权钱交易隐藏在其中。这场国企改制潮与东北的江湖文化、人情社会相杂糅,成为一批权力寻租者的财富盛宴。光我所见过的,就有无数人赚得盆满钵满,极少数的获益者对应的是广泛的底层,饥寒交迫与穷奢极欲并存。

获益者们带着大量的财富,在三亚的豪宅里吹着海风,甚至成批地远渡重洋。20世纪9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罗兰岗,几乎被东北人占领,甚至形成了广为人知的“二奶村”。在宁静舒适的豪宅区里,小三们挺着大肚子走来走去,这幅场景成了美国对中国移民的经典回忆。前段时间我去美国考察,依旧时不时听到人们讨论东北人为什么这么有钱。

少数人的豪奢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东北塌陷。

这么多年以来,“振兴东北”的口号每年都在喊,经济始终不见好。大锅饭、官僚主义、人情社会成了东北的标签,再加上近几年獐子岛等东北企业造假成风,把股民、投资机构乃至监管层戏耍一个遍,让东北的商业形象断崖式下滑,经济低迷也让东北在舆论场中被不断矮化。从“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到“投资不过山海关”,短短几年时间东北人的形象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

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再加上较高的城市化率、计划经济时代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东北出生率持续走低。2018年,黑吉辽三省出生率依次为0.598%、0.662%、0.639%,位于全国倒数前三,远低于1.3%的“超超低生育率”。

低生育率,同时伴随着青年大量外流,使得东北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出、老龄化问题。

沧桑百年,风云变幻,东北既经历了奇迹般的腾飞,又遭遇深渊式的坠落。东北的未来究竟该向何处去?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