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阁老辛苦了。”坐在御案前的朱由检一边示意近旁的王承恩给徐光启赐座,一边看着刚刚呈上的人员名册:“朕听说,为了拟定新学各科的考卷,徐阁老在科技院整整熬了一个月,吃喝拉撒全都在封闭的院落里进行...........”
“事关“技考”大事,臣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徐光启落座后,语气中依旧充满了一股难言的喜悦之情:“为了此次“技考”的公平、公正,这些考卷在正式开考前必须处于绝对的保密状态;所有参加拟定考题的人员皆在科技院之中的封闭环境下拟题,臣身为皇上钦点的命题组第一责任人,又是此次“技考”的总考官,自然要带头遵守规制。”
此次“技考”共设立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农学、生物学、火器学和冶金学八大科目。
由内阁次辅、科技院掌院徐光启亲自带队组成命题组,历时一个月拟定了八份考卷。
为了保证考卷试题的保密性,徐光启和其他命题组成员在科技院的偏院里“闭关”了一个月。
一日三餐皆由守卫按时送餐,期间不允许任何人离开偏院,也不允许任何人探视。
“朕之前还担心徐阁老的身体吃不消,想着等此次“技考”事务结束以后,特许阁老好好休息几天。”
“不过,现在看到徐阁老的这番精气神,好像是朕多虑了...........”
“臣谢皇上挂心,臣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倒还不至于因为此事而累倒。”
“特别是看到我大明涌现出这么多新学人才,臣不仅没有丝毫倦怠之感,反而是感觉精气神更胜以往了!”
“能够得到徐阁老这位新学全才的肯定,想必此次脱颖而出的这些新学人才肯定都差不了。”朱由检笑了笑,感慨道:“此次“技考”徐阁老功不可没,阁老的身体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会朕让人给徐阁老拿些上等的辽参,好好补补元气。”
“臣谢皇上隆恩!”徐光启连忙起身跪地谢恩。
“不必拘礼,坐下说话。”朱由检看着人员名册,继续问道:“这些名字下面做了标注的就是徐阁老想要选入科技院的吧?”
“是!名册上标注的名字便是臣与各科主考官商议之后认为比较适合进入科技院任职的人员。”
“嗯,这些事情徐阁老是内行人,这些新学人才怎么安排就由徐阁老全权决定吧。”朱由检饶有兴致的仔细查看着名册详情,开口道:“朕听说此次脱颖而出的这些新学人才年纪普遍在三十五至四十五岁之间?”
“回禀皇上,此次八科前三甲人员的二十四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四十三岁而已,最年轻的是数学第三名的李得功,只有二十八岁。”徐光启详细禀道:“其余录取人员有七成皆是三十五至四十五岁的年纪,两成多是三十五岁以下的,超过四十五岁的不到一成。”
“可以说,此次选取的这些新学人才皆是最得力的年纪,能够于此时为朝廷效力,也算是我大明新学发展之路的一大幸事了!”
徐光启神色满是感慨:“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定会成为我大明新学的顶流支柱。”
“届时,臣才真的算是没有辜负了皇上的一番重托............”
-------
“回想这一年以来,我大明虽然经历了戊辰之变这等祸事,但好在临近年尾的这段时日,却不断有好事临门。”朱由检放下手中的名册,也是颇为感怀:“也算是为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讨了个好彩头吧..........”
天津水师已经初具规模,“振兴”号巨型风帆战舰成功下水,福建海贸局的出色运转以及福建水师的加速组建,再加上现如今大明首次“技考”的圆满进行,都算是给戊辰年的一个好的收尾。
而且,清军屯、土地调节税、买地换封这几项利国利民的新政在惩治了一批“出头鸟”之后,也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大难之后的大明王朝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大好之势步入全面振兴的道路。
特别是民心的全面收复,让朱由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经历过戊辰之变的朱由检坚信:一个民心所向的大明才真正是有可能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强盛王朝!
一旦失了民心,无论多么强盛的王朝都会步入消亡的深渊。
曾经开创过疆域之最的元朝,不也最终因为丧失了民心而被大明所取代了吗?
通过戊辰之变的教训,使朱由检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实心为民,才是复兴大明的最佳“捷径”!
所以,但凡是于民于国有利的新政,朱由检都会坚决的去推行。
这一次,果断对宗室皇族下手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朱由检亲自给每一位藩王去了信。
信中将家国大义一一道明之后,便话锋一转明确表了态,主体意思就是:对于不配合新政的宗室成员,轻则削籍为民,重则就地格杀!
不过,最后朱由检还在信中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说是以后朝廷自会以其他方式给他们这些皇族宗亲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作为补偿。
河南洛阳的福王朱常洵就偏不信这个邪,自持是皇帝的叔叔,公然放话抵触新政。
结果,第二天,派去洛阳的廉院、锦衣卫、东厂便公布了福王朱常洵的二十多条祸民之罪,并拿出了早就拟好的圣旨当众宣读,将其贬为庶民,家产尽数罚没,即刻执行。(出于顾念些许亲情的缘故,朱由检并没有下旨处死朱常洵...........)
看到关系“最硬”的福王第一时间便被办掉了,其他宗室成员面对虎视眈眈大有随时拔刀砍人之势的皇帝钦差们,权衡利弊后,他们也都纷纷作出了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