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佐一边赶路,一边亿想着祁连山水草丰美的皇城草原和闻名遐迩焉支山;心中便就腾起激**的超波。
焉支山是祁连山北麓的一条支脉,位于甘肃张掖市山丹县;从焉支山向南进入祁连山后再向东一直到武威市,便是魏巍莽莽的皇城草原;皇城草原是著名的养马基地,汉唐时朝廷的大量军马就出自皇城草原。
汉朝对匈奴的“河西战役”,主要战绩是夺取了皇城草原;才使中原王朝缺少战马的窘境得到改善。
汉唐的强盛表现在军马源源不断地供应上,而北宋的短板正是缺少军马上。
北宋朝廷的战马如果充裕,同时对付辽、西夏连个蛮夷政权根本不在话下;也不会被后来星期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給灭亡。
北宋曾经有过一支强悍骑兵——静塞军。
古代军事史上有句话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这句话是缪创。
八旗兵要真的无敌,也不会被关宁铁骑压着打。真正的说法是:汉骑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里的汉骑指的就是北宋数次碾压契丹骑兵名动天下的静赛铁骑。
静塞军满员3000人,一人5马,骑士均是塞北易州人,能开200斤的硬弓,剽悍异常。
而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驹,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
这支骑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在历次对契丹作战中,未尝败绩,屡次正面打败辽国最强的王牌军队铁林军。
公元988年,辽国大将耶律休哥挥师南下,此时喜欢赐给下面战阵图颇有校长风范的宋太宗,因为之前被辽国打怂,下诏要求退守。
然而边关诸将群情激愤,纷纷请战,监军太监拿出诏书震慑众将。此刻作为主帅的李继隆挺身而出,慨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率军出站。
从李继隆的部署可以看出,此战取胜的关键在于静塞军能否突破辽军的阵线。
静塞军总共只有一千人马,能够完成这样重大的任务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静塞军的士卒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他们打起仗来至少都能以一当十,如果在斗志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的情况下,以一当百也不是不可能,所以这支宋军王牌劲旅的战斗力远在耶律休哥这次率领的辽军精骑之上,在领受了冲锋陷阵的作战任务以后,静塞军的指挥官田敏要做的事情就是极大地激发这些易州籍骑兵的斗志。
田敏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此人武艺高强,胆量非凡,当年曹彬率领东路北伐军第二次向涿州进兵的途中,为了把一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及时地送交给在天雄军坐阵的王继恩,特地从河北当地招募了一个武林高手来完成往天雄军送情报的任务,这个武林高手就是田敏。
为了确保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曹彬要派上百名精兵护送田敏穿过辽军在外围的封锁线去天雄军,田敏告诉曹彬,他只需要带五十名精兵就足够了,如果带一百名精兵,就会由于目标较大而容易被辽军发现。
曹彬知道田敏艺高人胆大,而且他说的也确实有道理,就同意他只带五十名精兵随行。
结果田敏在领着这五十名精兵去天雄军的路上,虽然多次成功地避开了在外围执行封锁任务的辽军的视线,但是最后还是被一股千余人的辽军发现了,接着当然就是一场激烈之极的血战,护送田敏去天雄军的五十名精兵中有四十八人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只有田敏和另外两名精兵没有战死,这三个人不但活了下来,还把围攻他们的那些辽军消灭得一干二净。
是役中田敏一个人就手刃了百余名辽军,可见他是多么勇猛能战。等到田敏等三个人到达天雄军,把要送的情报交到王继恩的手上的时候,王继恩对田敏的英雄行为极为赞赏,表示以后会在皇帝赵光义面前极力举荐田敏。后来王继恩果然没有食言,在赵光义组建静塞军的时候,他就举荐田敏当上了静塞军指挥使。
现在田敏要率领静塞军去城外与辽军决战了,他为了激起这支易州籍部队的士卒们对辽军的仇恨,就在战前把静塞军的全体将士都集合起来,由他去做一番战前的鼓动工作。
田敏先对这些将士们大声问道:“易州是谁人的故土?”
静塞军的将士们齐声答道:“那是我们的老家。”
田敏又问道:“你们的故土被契丹人侵占了,对敌寇你们痛恨不痛恨?”
静塞军的将士们齐声高呼道:“非常痛恨!”
田敏接着问道:“现在我要率领你们去痛击万恶的辽军,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去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静塞军的将士们振臂高呼道:“我们誓死跟随田将军,不破辽军,誓不生还!”
田敏一看战前动员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就开始向静塞军的将士们详细地交代开战后需要注意的作战要领。总之,这个要领就是向辽军正面发起狂飙突击,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突破辽军的阵线,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这就是著名的唐河战役,唐河战役中静塞军骑兵作为宋军的先锋;在指挥使田敏的带领下作战勇猛,首先攻入敌阵并冲垮辽军阵型,辽军大败,宋军追击到曹河,斩首五千,获马万匹。
捷报送至开封,群臣互相庆祝,宋太宗下诏褒奖诸将,给予丰厚的赏赐。
只可惜英勇的静塞军后来是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消失的原因还是因为战马供应不上。
赵元佐思索着北宋静塞军的雄健和消失,思路重新回到焉支山和皇城草原上去。
头曼单于的儿子冒顿统治时期,是匈奴的鼎盛期;祁连山河西走廊是右贤王的领地,右贤王经营焉支山和皇城草原一百多年;給匈奴南征北战提供了充裕的马匹。
但汉武帝的英明决策在年轻将军霍去病手中得以践行,霍去病率领汉军赶走匈奴人夺回焉支山和皇城草原;其实焉支山和皇城草原早先属于秦国,霍去病从匈奴右贤王手中夺回来也是物归中原,顺理成章。
匈奴人不淡定了,泣哀地唱起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悲歌被匈奴人吟唱,中原王朝却欢欣鼓舞;史学家立即对祁连山进行了考察,发现这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长约一千公里。
焉支山则是南北之形不到五十公里,焉支山首次以战争的形式被写进了《史记》;之后更多的人文韵事,使得焉支山理所当然的成了一座历史名山。
但匈奴的悲歌吟唱得十分委婉,以至于传到后世;匈奴的悲歌未加任何修饰,只忆情叙事,却能够震撼人心。
赵元佐在后世还是赵五时就会吟唱《匈奴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赵五在后世吟唱《匈奴悲歌》时,一咏三叹的反复吟哦,其间的苍凉哀惋可谓怆然涕泣。
后来匈奴被强大的汉朝彻底驱离出华夏境域,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消失。
一个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活跃了数百年的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一个让大汉王朝“谈匈奴而色变、窥胡马而远遁”的民族,就这样消失了,且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无痕迹。
匈奴最后去了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现在所有的考证只能是考证而无定论。
匈奴人吟唱悲歌的山里发生过多少次战争?发生过多少次厮杀?有多少男儿捐躯?有多少红颜落泪?这些,只有焉支山知道,只有焉支山里的风和雨知道,只有焉支山里的石头知道。
然风雨无情,石头无语。当然,历史总会留下些什么,来证明这些事情的发生。这个证明者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是这片土地上功勋卓著、名垂千秋的大英雄。率兵进入河西走廊,在焉支山下与匈奴的部队对峙。
一次,遭到了匈奴浑邪王部队的层层包围。浑邪王企图将汉军活活困死在这里。霍去病的部队不足万骑,可谓孤军深入。怎么办?这时候,军中来了一位形样怪异的老人,他一路走,一路唱,唱的都是些不着调的曲子。但有几句是听清楚了,那就是:蓑守城,马脱笼,羊击鼓,鼠穴遁,人走东,龙西行等等。
什么意思呢?汉军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一个叫赵破奴的裨将猛有所悟,如此这般的告诉了将军。
数日后,汉军凿地道远遁而去,留下一座空寨。传说已逾两千年,但霍去病将军的英武气概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永远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敬仰的楷模和尚武精神的化身。
焉支山下的山丹城里,有霍去病将军立马沙场的塑像。焉支山南面的霍城原名黑城,是人们为了纪念霍去病改名霍城。
焉支山是匈奴历史最古老、最原始的记忆者之一。匈奴在这座大山里生活了大约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也是匈奴最辉煌的时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不算短暂,但两千年的岁月更长。
匈奴消失似乎已经两千多年,两千年的岁月足以把一些珍贵的记忆冲刷的**然无存。
但赵元佐还是后世的赵五是,走访和询问过一些喜好历史与传说的老人;他们都有一肚子的故事,但唯独聊及匈奴往往是茫然无知或片言只语。
“单于王头大如斗,一次能吃掉三升黄米呢。”有一个老人说。有关匈奴的故事,仅此而已。
事实上,中国的匈奴是一部断代史,现在已经很难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但匈奴确实曾经辉煌过、强大过,是和大汉平分秋色的军事强国。匈奴就像一道烈焰,在中国的北部熊熊燃烧,光焰炽烈,绚烂短暂。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核心草原。在冷兵器时代,这里相当于一个快速部队的后方基地,或现在战争的空军基地、核基地等。据《甘肃通志稿》记载,北魏拓跋焘时期,此地“马多至二百万匹。
焉支山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横亘于甘凉古道中间,是古长安经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天然的分界线,也是西北诸民族的聚汇点。所以,得到了焉支山、祁连山,就得到了战争最有利的装备资源和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通枢纽,反之,则先逊色与人。汉武帝开设河西四郡,就是打开西域通道、切断匈奴与西羌、乌孙等民族的军事联络。翻开《史记·匈奴传》,你会发现,匈奴部队的每次胜利,都是以“来如闪电,去如风”的作战方略取胜。
快速出击和瞬间形成合围之势是匈奴部队的一大特色。冒顿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他凭借阴山草原和祁连山草原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在不到数年的时间,就闪电般地消灭了东胡和娄烦等周邻诸国,占据了整个北部草原和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成了和大汉王朝分庭对峙的军事强国。
元狩二年,汉王朝经过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发动了河西大战。河西大战的执行者是霍去病。
河西大战是汉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数年后,汉王朝再接再厉,以彻底而果决的战略措施,摧毁了匈奴的军事力量。
战争的失败,导致精神上的损伤,文化的缺失,加速了内部的分崩离析,所有这些,致使匈奴一步步地走向衰败、灭亡和消失。这就是焉支山,这就是祁连山,这就是一座山和一个民族的命运关系。
焉支山,一座神秘的山,也是一座神性的山。焉支山不但是中国最好的养马基地,也是西北地区少有原始松林地带之一。“三十六道沟,七十二个嘴,每个嘴底下都有水。”这是流传在焉支山一带的一句顺口溜,这句顺口溜是对焉支山水资源充沛、百溪争流的最好例证。山丹原名删丹,曾有“删丹”一词源于匈奴语之说,意指河流密布。
皇城草原也叫夏日塔拉草原,东边是围绕焉支山的大马营滩;焉支山气候温暖,森林密布,山岗上长满了银白色的哈日嘎纳花,山下的川地草原一望无际。
赵元佐还是后世的赵五时,难得的一次旅游是祁连山、焉支山、皇城草原;一场狂躁的飓风将他从七星洞吹刮曾经旅游过的地方夏日塔拉——皇城草原,这不是天意还是什么?
赵元佐难能忘记自己的祁连山之游,映入眼帘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和美丽。
夏日塔拉东边的黄头回鹘,后世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西嶂—东嶂草原;每当夏季开满了金色的哈日嘎纳花,整个草原一片金黄。
温情厚道的回鹘牧人驮着自己的帐篷、赶着畜群,整个夏营地的期间就在这金色花海中游**。
赵元佐那一次祁连山旅游,竟然在回鹘牧人的帐篷里吃了一顿手抓羊肉。
一只羊在大锅中炖煮,没有煮多久回鹘牧人便捞出来食用;而赵元佐和他的那些伙伴食用的羊肉比回鹘牧人多炖煮了一倍的时间还要多。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
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
游人一路之上履冰踏雪,寒风刺骨。但有着使你目不暇接,可尽情观赏的大自然之美。
祁连山的每一个山峰本来就显得气势雄伟,人称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
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
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
冰川是长年不溶化的,好似披挂在雪山众神身上的条条洁白的“哈达”。它们千姿百态,躺卧在雪山上,如白虎藏匿,如银蛇盘绕;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有如钻石发出万簇光芒;在霞光的色染中,冰川则有无法描摹的瑰丽!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在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河谷洼地一带,成片的是野生的柳树、杨树,还有丛丛簇簇的刺槐。只是它们均显得古老、苍劲而又扭曲,古老得使你无法估算它们的年轮。从它们中间粼粼流着的八宝河,气质极不谐调。不过这并不伤八宝河的大雅……